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几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是短期预测指标中形变异常和部分测震学参数。同时AHP模型给出了新疆天山中东段有无中强地震综合判断指标Y,该值可较好地反映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当Y≥1.15时,新疆天山中东段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滇西北地区震例资料和已有预测指标研究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区域综合预测指标体系,获得了各预测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综合判定指标Y值并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显示:(1)本文建立的层次分析结构充分考虑了异常的共性和群体特征,得到了16项预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指标分别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水化学突跳、前兆准同步、小震活动异常以及中期预测指标中的定点形变异常、流体破年变等;(2)Y值考虑了各级预测指标的权重系数,减少了由异常频次来分析震情的主观性,综合预测结果更加合理。震例检验显示综合判定指标Y值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且随主震震级的增大而逐渐增大;(3)滇西北地区Y值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为区域震情综合判定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地震三要素的异常指标,建立了辽宁地区异常指标体系。通过梳理辽宁及周边中强地震前测震学科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指标,研究各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异常指标的权重;根据历史震例研究前兆学科典型趋势和短临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和形态变化特征等定量指标,同时给出各异常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依据地震对应情况给出各异常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辽宁地区测震学前及前兆学指标,以及各异常指标权重信息集成,建立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为辽宁地区危险区判定和跟踪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0年以来辽宁地区7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从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时序扫描的角度,对历次地震前的地震学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结果显示:空区、条带、b值、A(b)值、D值、缺震及XY值对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因此结合以往关于辽宁地区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和震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初步将其构建为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地震学指标体系。其中强度预测指标主要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震群序列、条带和空区,未来主震最大震级估算方法为上述四种情况中的最大地震震级加1.5~2.0;地点预测指标与强度指标相同,判定方法是未来5级地震通常位于条带上和空区边缘及其附近地区,若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活动,则未来5级地震靠近最近一次中等地震的位置,若出现震群序列,则未来主震发生地点为震群周围200km(前震序列时,主震就发生在序列原地附近);时间预测指标除了强度和地点指标中的4项外,还包括b值、A(b)值、D值、缺震和XY值,总体看来后三者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一年左右,空区和条带的解体时间以及b值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半年左右,前震序列开始时间距离主震发生通常在1~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琳琳  聂晓红  刘建明  魏芸芸  刘萍 《地震》2016,36(4):205-214
本文从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映震效果较好的预测指标出发, 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预测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1~9比率标度法构建相应的判断矩阵, 进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结果显示, 几项映震效果较好的指标中, 权重值相对较大的是短期预测指标中的形变异常和部分测震学参数。 同时AHP模型也给出了新疆南天山西段有无中强地震的综合判断指标Y, Y值可较好地反映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中强地震的震兆强弱程度和异常可靠性, 当Y≥2.191时, 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短期内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震情预测预警层次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辽宁及邻区地质构造与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在震例研究和预报实践的基础上分别提炼了辽南和辽西—辽蒙交界两个区域的中强震预警判据,构建了基于时间尺度的震情预警指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模型的各指标进行了无量纲数字化,得出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确定了各指标的具体权重;最后通过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得出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8.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统计特征及预测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1970年以来辽宁及邻区发生的25次震群活动,总结了辽宁地区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该地区震群活动与未来中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2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优势发生时段在震群出现后3天内的占68%,84%的震群中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差≤0.5级,平均为0.35。80%的震群持续活动时间约2个月;2震群中最大地震的震级越大,相应地2、3级地震频次也越多,通常1个4级左右的震群,2级地震频次平均约为28,3级地震平均约为6;3当震群中3、4级地震频次分别≥10和4,同时序列的b值为0.6~0.9,此时可判定震群为前兆震群。未来中强震3要素的判定依据为:发震时间为震群开始后1年内,平均6个月;震中距离震群所在地约0~400km,平均为180km;最大强度为G-R预测的最大地震震级加2.0级。当b0.5时,震群有可能为前震序列,即震群开始后1~20天内原地有发生M≥5地震的危险;425次震群中的80%在震群出现1年后对应了M≥4.6地震,空间上辽宁内陆的震群对辽南和唐山地区的M≥4.6地震有较好的指示,长岛和黑山岛附近海域的震群对渤海海峡及其附近地区的M≥4.6地震有较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活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祁连山构造带1984年以来的13次中强地震(Ms≥5.3),其中有广义前震的10次,占77%.广义前震与主震优势间隔时同3个月,优势空间距离约300~400 km,震级差在1级以上.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沿构造带似呈有序分布;同一地区中强震之前广义前震空间分布图像具有一定相似性.广义前震的有序活动可视为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发生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0.
顾瑾平  钱家栋  王琤琤 《地震》2001,21(2):46-52
通过对测震学各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调研,为进一步提取前兆信息,选择了7项测震学指标:频次、地震蠕变、6值、缺震、η值、GL值和调制比,进行综合概率分析。7项指标对关注地区的全时空扫描并考虑了空间单元异常与中强震地点对应的模糊关系,得到指标在各空间单元异常后发生中强震的条件概率。根据历史上每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求计算综合概率时的指标权重,按贝叶斯定律得到相应不同指标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空间单元时中强震发生的加权综合概率。计算结果(1970年以来)表明,对华北地区和川滇地区这一综合概率方法预测效能的R值评估超过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