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89年12月30日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10会议室召开了在京编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主编傅承义,副主编陈运泰、王妙月、黄绪德,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王仁、王懋基、刘光鼎、刘国栋、刘振兴、刘福田、许同春、许忠淮、牟永光、肖佐、陈颐、汪集旸、佟伟、吴如山、吴庆鹏、杨文采、言静霞、姚振兴、秦积庚、郭自强、徐文耀、曾融生、傅良魁、谭廷栋,共28人;缺席陆邦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走过了风风雨雨8个年头,工作专题涉及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与集成等7个子专题组。通过各省及大区工作人员的努力,目前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已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了铁、铜、锌、铅、金、磷、钨、锑、稀土、锰、镍、锡、铬、钼、银、硼、锂、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21个矿种(组)的潜力评价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
《震灾防御技术》2010,5(1):144-144
<正>第四届大阪防震减灾技术展览会即将于2010年6月10日—6月11日在日本大阪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本次展会由大阪国际见本市委员会(大阪府、大阪市、大阪商工会议所、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主办;支持单位有:内阁府、总务省、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厅、防卫省、警察厅、总务省消防厅、气象厅、全国省长会、全国市长会、全国町村会、大阪府、大阪市、全国消防学会、日本消防协会、日本建筑学会、震灾预防协会、日本地震工学会、日本技术协会、全国警备业协会、土木学会、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自然灾害研究协议会、日本地震学会、地震预知综合研究振兴会、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日本气象学会、日本防灾协会、日本损害保险协会、日本防范设备协会;由日本科技展览株式会社承办。  相似文献   

4.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9,(3):48-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5.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09,(4):I0008-I000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6.
正《华南地震》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观测技术、地震地质、地震工程、诱发地震、防震减灾对策等方面的论文、综述、评论、科研简报和问题讨论等,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以及建工、水工、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应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引言(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英文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文章应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精炼。论文、综述、评论一般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  相似文献   

7.
《地球物理学进展》第二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月1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报告厅,由刘光鼎所长主持召开了《地球物理学进展》第二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徐文耀、刘洪、丁中一、马石庄、王广福、许忠淮、任俞、严寿民、杨文采、李平一、李幼铭、李明诚、张立敏、林邦佐、欧润生,臧绍先、薛爱民、魏青云、叶正仁、孔祥儒、白武明、王妙月、  相似文献   

8.
来稿须知     
正1 《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9.
来稿须知     
《山西地震》2011,(1):48
1《山西地震》是地震科技季刊,以刊登地震监测、预报、科研、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等方面的成果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为主,亦刊登国内外地震科技情报资料等。辟有地震预报、观测分析、工程抗震、异常识别、地震社会学、技术革新、技术交流、综合评述、科研简讯、学术动态、问题讨论、外文译摘、外语阅读之窗、专题汇编、新技术讲座、科普园地、资料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
袁立明 《地球》2011,(11):79-80
百年地质人才的涌出,为中国今天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的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何杰、乐森、王嘉荫、谢家荣、杨钟健、孙云铸、张文佑、王仁、何作霖、马杏垣、高之狄、潘钟祥、侯仁之、郭文魁、涂光炽、刘东升、王鸿祯、董申保……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内外287次5级以上的实际地震记录,研究了地震动有效幅值的不对称性特征及其规律。分别用有效幅值不对称比和有效幅值作用次数不对称比来描述地震动的不对称性,统计结果具有规律性,并提出了其估计公式。结果表明:地震动有效幅值不对称性和有效幅值作用次数不对称性特征明显,幅值不对称比的平均值不受震级影响,但与截断比呈非线性递增关系,截断比小于1/3时不对称比在1.07~1.20之间,截断比大于1/3时不对称比在1.13~1.96之间;有效幅值作用次数不对称比的平均值不受震级影响,但与截断比呈非线性递增关系,截断比小于1/3时作用次数不对称比在1.04~1.31之间变化,截断比大于1/3时作用次数不对称比在1.22~1.80之间。  相似文献   

12.
紧急救援有关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首先简要回顾了紧急救援的发展过程;简述了与紧急救援有关的一些概念;讨论了城市搜索与救援、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两个概念的由来和区别;回顾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设计并提出了地方救援力量建立的原则。最后是关于紧急救援未来发展的思考,并对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阻尼器工程应用越来越多,阻尼器生产和应用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中国和欧盟均制定了阻尼器产品检验标准,但在检测参数、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参数的检测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通过比较研究,指出中欧阻尼器检测标准的异同点,并分析各自的特点。以应用量较大的位移型软钢阻尼器和速度型黏滞流体阻尼器为例,比较中国和欧盟检测标准的异同点,内容包括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提出一些对现有检测标准的改进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是场地及地基动力响应、土工数值分析的关键。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对其分析方法、等幅循环荷载到不规则荷载的扩展及应用规则、试验阻尼比的等效、滞回曲线形状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评价和探讨,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着重介绍了最近研究结果。最后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的成景地层为晚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红层的厚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盆地内出露制约着丹霞地貌的发育、景观类型及其组合以及在盆地内的分布。信江盆地边缘主要出露茅店组、河口组和莲荷组巨厚层砾岩、含砾砂岩和砂岩,以铁质胶结和少量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低,这些红层以发育高大的顶斜型峰林型、峰丛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盆地中部的河口组上部和塘边组地层含砾砂岩和砂岩为主,以钙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较低,常发育低矮的圆丘状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大型岩洞是其典型的景观类型。过渡地带主要为河口组上部、塘边组和莲荷组下部的砂岩、含砾砂岩,丹霞地貌只发育于断层或河流发育地区,以顶平型丹霞地貌组合为特征。以钙泥质胶结为主,可溶性成分含量高的细碎屑岩中一般不发育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打桩公式法和应力波动法(如CASE法),作者提出:用重锤或小型火箭筒一次冲击桩顶,用桩顶附近的检波器记录振波图和检测静、动位移,通过实测冲击能(总能量)转换系数、波动和振动各自消耗的能量等各物理量,测定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利用振波图计算力(P)和位移(S)动态关系曲线、确定屈服点。并利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动测结果和确定动静PS曲线的相关常数,进而确定与承载力相应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CT扫描图像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小肾癌进行分型。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3例小肾癌病例资料,就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分型。结果:凸出型小肾癌23例,CT表现为肿瘤凸向肾轮廓之外或凸向肾盂、肾盏,增强扫描时,肿瘤内部造影剂呈明显...  相似文献   

18.
震级与地震破裂参数统计关系式系数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静  汪良谋 《地震地质》1996,18(3):225-236
在收集6种类型震级与地震破裂参量的统计关系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各类统计式的系数ai和bi的变化范围以及二者的关系。发现ai和bi之间均有或强或弱的负相关性;不同类型统计式的系数有一定的变化范围,且稳定性和收敛度不同。一般来说,涉及的破裂参量越多系数越稳定。最后依据位错公式,解释了ai和bi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Ridge subduction and porphyry copper-gold mineralization:An overview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Many large porphyry Cu-Au deposits are connected to adakitic rocks known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idge subduction. For example, there are several subducting ridges along the east Pacific margin, e.g., in Chile, Peru, and South America, most of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large porphyry Cu-Au deposits. In contrast, there are much fewer ridge subductions on the west Pacific margin and porphyry Cu-Au deposits are much less there, both in terms of tonnage and the number of deposits. Given that Cu and Au are...  相似文献   

20.
New approximate formulas are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structure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panel zone flexibility and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everal structures with various earthquake resisting systems are idealized as prismatic cantilever flexural-shear beams. Floor masses are considered as lumped masses at each story level and masses of column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antilever beam.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is considered as axial and rotational springs, whose potential energy are formulat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overall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structure. Subsequently, natural frequency equations are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The effect of axial forces on natural frequency is also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formulas. Using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natural frequencies are computed using a simplified method with no complex numerical modeling. The proposed formulas are verified via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Clos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these three approaches are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panel zone flexibility, continuity plates and doubler plate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building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