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会东麦地铅锌铜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中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为扬子地台西缘较为典型热液层控型矿床(MVT型).矿床明显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与麦地坪组、灯影组及发育在其中层间破碎带、构造裂隙有关.文章在对麦地铅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内该类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我国123个主要铜矿床的综合研究,可将我国铜矿床的主要类型、成矿环境以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概括如下:1.我国地跨巴尔(巴基斯坦)——亚洲、太平洋边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国陆壳固结的时间较晚,中朝地台在1700Ma前固结.扬子地台在700Ma前固结.中国大陆分另在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时期形成几个克拉通,这就导致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有关铜矿床的时空分布,逐渐向中国板块边缘转移.2.铜矿床的类型较全.以斑岩型最重要,海相块状硫化物型(包括火山岩型和碎屑岩——碳酸盐岩型)、矽卡岩型和海相沉积变质型次之,基性超基性岩Cu、Ni(Co)型和陆相砂页岩型居第三位.本文将块状硫化物矿床划归在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之间的过渡层内.  相似文献   

3.
大冶-阳新地区以产大冶式夕卡岩型铁铜矿床而著名.近年来,在扩大找矿领域的过程中,对老点做了新的评价,不仅使铁、铜矿产的储量有所增长,而且还发现了很有远景的夕卡岩型白钨矿床.现已发现大中型钨矿床三处,为下扬子铁铜矿带增加了的新矿种.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大冶-阳新地区位于华中地洼区苏鄂地洼系(图1).该区主要发育有两种构造层:地台构造层和地洼构造层.前者由震旦纪至三迭纪地层组成,  相似文献   

4.
<正>里伍铜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江浪穹窿内,是由多个地理位置邻近、成因联系紧密的中小型矿床(里伍矿床、黑牛洞矿床、挖金钩矿床、中咀矿床、柏香林矿床等)所构成的一个大型富铜矿田。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龙门山—锦屏山推覆带南段的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1-2]。里伍铜矿田中各矿床位于穹窿四周的不同转折端处,并且仅就位于  相似文献   

5.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伍铜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地台西缘木里-盐源推覆构造带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该穹隆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正>里伍铜锌矿床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是我国西南地区少见的一个中型富铜锌多金属矿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此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及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杜亚军和田竞亚,1996)。本文根据对里伍矿田各个矿床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对里伍铜矿矿床成矿规律与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7.
里伍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现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中深构造层次的江浪变质核杂岩构成了矿区构造主体。通过对里伍铜矿田内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控矿构造特征等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田中由变质核杂岩穹隆构成的构造组合及其韧性剪切滑脱带控制了铜矿体的定位、形态以及矿床的规模。变质核杂岩穹隆中的韧性剪切滑脱带是主要控矿构造。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和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四川会东麦地铅锌铜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中型多金属矿床,是扬子地台西缘较为典型热液层控型矿床(M V T 型).矿床明显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与麦地坪组、灯影组及发育在其中层间破碎带、构造裂隙有关.通过对麦地铅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等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区内该类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楚雄中新生代红层盆地是扬子地台西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期构造活动改造所形成的汇聚型后陆盆地(张志斌和曹德斌,2002)。盆地东侧牟定斜坡带上发育一系列陆相砂岩型铜矿床,大姚六苴矿床为其中规模最大、最典型的砂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铜成矿带之一,该区已发现多个典型的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铜矿.蝉战河铜矿床具有典型的两种矿床类型特征.在系统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矿床类型的各自特征,初步认为区内具中—大型铜矿成矿条件,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木里新山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台西缘推覆弧形构造带上的一个穹窿中,地表出露有许多褐铁矿体,规模很大。本文认为这些铁帽由原生铜矿床氧化形成,且与李伍铜矿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类似的矿床地质特征,预测铁帽的下部,可能存在一中至大型的原生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夕卡岩型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夕卡岩型铜矿床就其产出特征,可以分为三个亚型,即产于接触带上的正夕卡岩型、交代有利层位的层控夕卡岩型、沿断裂分布的隙控夕卡岩型. 笔者认为,伏牛山铜矿床属于隙控夕卡岩型矿床. 伏牛山夕卡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伏牛山夕卡岩型铜矿床位于宁镇山脉中段,江宁县伏牛山南山地段.矿床赋存于伏牛山石英闪长岩体南侧外接触带五通组至龙潭组地层中.地层在褶皱过程中发生倒转,老地层盖在新地层  相似文献   

13.
乌多坎砂岩型铜矿是世界知名的超大型砂岩型铜矿之一。总结了该矿床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的找矿模型与找矿标志,对比了乌多坎砂岩型铜矿床与世界主要著名砂岩型铜矿床的特征,分析了它们之间成矿及赋矿的共同点。结果表明,世界著名的大型-超大型砂岩型铜矿均形成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中;矿体的规模与形态取决于岩性-岩相条件;矿化类型均具有Cu-Ag矿化特征;均具有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及滨海相、三角洲相、海湾-泻湖相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城门山铜、钼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门山铜、钼矿床由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和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组成。本文从锶、铅、硫、氢、氧、碳等多种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讨论矿床中成矿物质和热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重要铜矿产地,而冬瓜山铜矿床中铜的储量占该区总储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地质局321地质队对这类受石炭系控制的矿床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1983年我们开展了卤族元素含量的分析和研究,对冬瓜山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一、矿床地质简介冬瓜山矿床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下扬子台坳的贵池繁昌凹陷褶皱束之中,属铜陵狮子山矿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冬瓜山层状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成因。研究发现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矿胚层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层状铜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早阶段是由泥盆至石炭纪喷流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矿床,晚阶段受燕山期岩浆改造而形成的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台西缘的绝大多数大型铜矿床集中在西缘内带,成矿构造环境属川滇叠加裂谷系,它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产生了“四层楼式”裂谷型铜矿床序列;成矿物质铜以深源为主(上地幔或下地壳),次为浅源(上地壳)和陆源;从元古宙到显生宙,铜矿床由地幔型向幔壳型→壳幔型→壳源型演化;成矿流体包含火山次火山热液、喷流热液、循环热(卤)水和变质-构造热液等多种热水。  相似文献   

19.
九瑞矿集区城门山斑岩型钼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春华  徐文艺 《地质学报》2012,86(10):1604-1620
城门山钼铜矿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铜、硫、钼、铁、锌,金、银等多矿种大型综合性矿床,由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组成.本文对其斑岩型铝铜矿床中的成矿岩体(石英斑岩)斑晶石英和三个阶段热液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开展了包裹体岩相学、激光拉曼探针(LRM)、显微测温研究.根据产状和岩相学特征识别出的三个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型铜矿床类型、成矿环境与成矿集中区的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之田  秦克章 《矿床地质》1991,10(2):119-130
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大型以上及56个中型铜矿床的综合调研并与国外对比得出如下结论:①中国陆壳是在几个古板块基础上增生起来的,大型铜矿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向板块边缘推移,在时间上越来越新。大型铜矿床多出现在地台边缘、增生褶皱带边缘和陆内断裂拗陷带边缘;②大型铜矿可分六大成矿期,以中生代最重要,次为新生代、中元古代;③我国地跨世界三大构造域,板块构造丰富多样,地壳运动频繁而又比较强烈。因此,就形成大型铜矿床的环境而言,内生成分较多的矿床类型比外生成分较多的矿床类型可能更为有利。大型铜矿床可分六大类型,斑岩型最有潜力,CuNi型有希望;④中国地台仅占陆壳面积约三分之一,固化较晚,且不稳定,不具备形成国外某些特大型-超大型铜矿的环境;⑤划分出16个成矿集中区、远景区,并指出其成矿环境,类型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