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野外钻孔编录、室内测试分析、钻孔数据统计,结合砂体结构、垂向岩性序列、平面展布形态等特征研究,总结了洪海沟铀矿床主要含矿层头屯河组下段的沉积特征及展布样式,恢复了目的层构造展布形态。目的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沉积,分流河道发育有利容矿砂体;北西向缓倾单斜结合南部小型褶皱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层间氧化带展布形态;通过对砂体结构类型、空间展布形态特征的研究,讨论了其与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富集关系,认为砂体垂向岩性序列组合样式、平面展布形态共同决定了铀矿化类型及富集部位,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铀矿化主要发育在岩性-岩相变化部位。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高家沟长2油层的储层分布规律,促进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砂体展布特征,对长2段进行构造及砂体展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砂体平面上大体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展布,多起河道叠加,砂体厚度大,延伸远,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和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物源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认识沉积物源的位置及古流向,通过矿物成分、岩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分布、砂体展布特征等分析,对饶阳凹陷馆陶组的物源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时期,盆地存在4个相对独立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分别为来源于北或北东部物源自北向南或北东—南西流向的水系,来源于西部物源、西南—北东向展布的水系,源于西部物源、东西向展布的水系,源于南部或西南部物源、西南—北东向展布的水系。新近系的河流流向以南北向、沿盆地长轴方向为主,盆地内砂体具有南北向带状展布的特征;中部留路地区距离物源区相对较远、盖层较发育、储盖组合条件好,为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藏北羌塘查郎拉地区中生代沉积相展布及有利岩相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蔚远江 《地学前缘》2000,7(3):118-118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出露的中生代地层为上三叠统肖查卡组—上白垩统阿布山组 ,其沉积相总体具近东西向展布、南北分带的特征。中生代各类沉积相在纵、横向上具各自不同的时空展布和演化特点 ,并形成一些油气聚集的有利岩相带。1 相带展布及演化晚三叠世 ,肖茶卡组下部构成滨岸相粒屑滩及滩间海—河口湾相的河道砂坝与潮坪交互沉积的展布序列 ;上部构成 3个由三角洲前缘平原亚相交替沉积的不完整的含煤碎屑岩退积序列。其总体呈较为稳定的NWW向展布 ,由东向西 ,下部由河口湾环境的河道砂坝混水沉积净水碳酸盐沉积 ;上部的岩相变化不大 ,…  相似文献   

5.
重力流沉积体系砂体展布规律极为复杂,通过重力流流体实验,确定了重力流沉积不同岩相的成因及展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芯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在滨南油田古近纪沙三下亚段进行重力流砂体展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塑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被稀释,导致颗粒支撑机制发生复杂的变化,从而出现多种流态的流体,因此塑性流体被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会转换为液态流体; 2)重力流沉积层序的垂向演化及横向变化是流体性质演化的结果,即地质记录中的复杂重力流层序为流体性质转换后再沉积的结果; 3)重力流垂向层序与沉积模式的有机结合是进行砂体展布预测的关键。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明确了滨南油田沙三下亚段岩相的空间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再现了了三角洲分流河道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定量剖析了分流河道形态特征及三角洲朵体展布特征,研究了分流河道,边滩及决口扇粒度变化,对比分析了水上、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的宽厚比变比趋势,并结合三角洲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为生产实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从东欢坨矿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赋存状况、矿井地质构造展布及构造类型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自石炭-二叠纪成煤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燕山早期的北东向褶皱控制了区域性煤系的展布,矿井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体展布方向为NE—SW向。根据矿区实际,认为应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为着眼点,进行相应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兴海县日龙沟—赛什塘一带地质构造格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卫岗  王移生 《西北地质》2010,43(3):36-40
青海省兴海县日龙沟—赛什塘一带,位于东昆仑布青山—阿尼玛卿洋北侧呈北北东向展布的华力西期苦海—赛什塘分支洋的中段。在该分支洋盆的扩张、俯冲消减以至闭合阶段,形成了一系列呈北北西向及北东东向展布并以断裂构造为主的地质构造。这些地质构造的影响波及该分支洋中一系列次级沉积盆地的发育与展布,控制着发生于其中的早二叠世火山-沉积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印支期受这些地质构造脆弱地带控制而分布的中酸性侵入岩的产出,印证了上述地质构造的存在及展布特点。为该区地质构造格架的研究和该区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浅析前岭井田4煤层层滑构造及薄化带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前岭煤矿部分采区层滑构造形态特征及展布规律的观测和研究,分析了该地段主采煤层薄化带及增厚带的展布方向和幅度,揭示了31~5煤层组中,软弱夹层及滑动构造发育情况,指出4煤层变薄及增厚的规律性,为矿井安全提供了超前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0.
张声波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45-449
兴国环形断裂对岩浆岩及金银矿的产出具有控制作用,其空间展布格局控制岩浆岩及金银矿带的展布方向,其派生的次级主干断裂控制金银矿田的产出,褶皱构造及其派生的走向断裂、层间构造破碎带联合控制金银矿床定位.果子坳、金田坑-黄金坑为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正> 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北50km处。构造位置处于天山-阴山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构造带交汇处。 区内出露有侏罗系中上统火山岩系,二叠系上统变质砂岩、板岩、变质安山岩及角岩等,泥盆系云母石英片岩及斜长角闪片岩。 区内最主要构造为珲春河断褶带,它通过矿区南部,呈东西向展布。次一级构造有柳树河断裂,北东向展布;塔子沟-二部落断裂是北西向展布;三道沟、四道沟断裂均呈北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生代岩溶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块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古岩溶风化壳分析入手,结合区内沉积岩相、古构造、地震及测井、岩溶角砾岩等的分析,指出古构造不仅控制着有利生储油(气)相带的展布,而且控制着古生代岩溶风化壳储层的生成、发展及时空展布,持续性主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地区,从而寻找出新的含油气区块。   相似文献   

13.
江南皖浙赣区段混杂岩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介绍了展布在皖浙赣区段的混杂岩带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的重新划定,混杂岩带内浅变质岩中的化石及浅变质岩的时代归属,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混杂岩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等;进而讨论了其区域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准  杨帆  赵爽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34(3):336-339,241
四川回龙地区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合气丰富,储层多以河道及叠置河道砂体为主.但是由于河道频繁变迁,形成的储集体单层厚度小,纵向上呈砂泥岩互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所以储层展布及横向连续性难以准确预测.对此,首先通过分析古沉积环境,确定沉积相特征,建立区域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然后运用地震属性分析及像素成像体分频,结合钻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平面展布、空间展布和非均质性的预测.最后结合含气性检测,预测出储层的含气富集性,为该区寻找砂体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商河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砂体厚度小且与泥岩薄互层的特点,通过对商河油田沙二下亚段沉积相横向展布及垂向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同沉积断层的发育情况,系统分析沙二下亚段沉积体系发育的构造动力机制。由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的多级构造调节带和多级坡折带联合控制了商河砂体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水系的方向,且控制着沉积微相的展布。  相似文献   

16.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对该区板块缝合带的空间位置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沿雅鲁藏布江呈弧形展布。笔者以ETM+为主要信息源,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南峰地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详细的遥感解译分析,从构造统计分析的角度对断裂构造进行定量研究,从分维值及趋势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分析,认为缝合带的南东段、北段大致沿雅鲁藏布江展布,而北西段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北西侧,沿东久-米林(断裂带)展布,这也与近几年来开展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运用钻探资料及相关分析数据,从地层、构造、沉积相、氧化作用和物质来源等方面,综合探讨塔木素铀矿床的控制因素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矿床铀矿体主要产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地层具泥-砂-泥结构,矿体的发育与北东向展布的单斜构造密切相关,铀矿体的空间展布受控于单斜构造上呈NE向展布的F1、F2断裂构造,同时受控于有利的岩相带及东西向发育的层间氧化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塔木素矿床成因为早期原生沉积-层间氧化叠加热液改造。  相似文献   

18.
滑坡活动强度与几何要素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滑坡发展过程中,滑坡的稳定性必然在其几何形态上有一定的反映。本文通过对滑坡展布面积、厚度、体积、长宽比、高度(即前后缘高差)及平均坡度等几何要素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滑坡活动强度与滑坡规模、平面展布形态及其空间展布状态有如下统计规律,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1)在滑坡规模方面,较小规模滑坡的体积越小,较大规模滑坡的体积越大,滑坡稳定性越差。(2)从滑坡形态方面来看,滑坡形态从横展型→等轴型→纵展型变化,滑坡稳定性增大。(3)对于滑坡的空间展布状态,高度减小与平均坡度增大,滑坡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9.
费尔干纳盆地麦里苏油田由于前苏联解体后大部分基础资料遗失,造成了对主力开发层系Ⅲ、Ⅳ号油层的储集层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通过对首采区沉积构造认识、储集层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油藏类型及展布的总结,取得了Ⅲ号储集层厚度沿构造由南向北逐渐变薄受构造控制及Ⅳ号储集层为岩性控制、局部发育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投产井提出了针对性的射孔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2)
通过对佛古源区沉积相的研究,可以还原沉积古环境并给后期勘探开发部署井位提供依据。运用野外剖面露头和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发现研究区长6油层主要发育结构成熟度高、分选较好的灰色细粒长石砂岩;长6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中四支北东向南西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研究区长6油层优势砂体,且砂体展布方向与水下分流河道展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