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地震》编辑部《地震地质》编辑部《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地震文摘》编辑部《地震研究》编辑部《地震学刊》编辑部《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东北地震研究》编辑部《广东地质》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热带地理》编辑部《山西地震》编辑部《广西水利水电》编辑部《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中国岩溶》编辑部《四川地震》编辑部《人民珠江》编辑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海洋石油》编辑部《内陆地震》编辑部庆祝《华南地震》创刊二十周年共贺单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最早的地震记载产生于公元前23世纪,4千多年来积累的浩如烟海的地震资料,成为研究地震问题的金库。地震工作者多次对这些资料进行大规模系统整理,先后编辑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以下简称《年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以及  相似文献   

3.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1):111-112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颂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盐碱地局分析预防中心的《中国盐碱地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  相似文献   

4.
《地震》2014,34(4)
正《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的办刊宗旨是交流地震观测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为了做好全国注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中国地震局组织编制了《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和《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现已经人事部组织审定通过,并予以印发公布。  相似文献   

6.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 由于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中国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记录、观察具有悠久的历史. 《今本竹木纪年疏证》记载了公元前23世纪的地震, 后来的《史记》、 《汉书》等也记述了地震事件及其影响, 为现代地震科技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地震史料. 众所周知, 张衡于公元132年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并于公元138年在洛阳测到了千里之外的陇西地震, 开创了人类用仪器感知地震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地震科学进展》创建于1971年5月,原为内部赠阅的不定期刊物《国外地震消息》,1978年8月经国家科委批准改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9月经本刊主办单位申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更改刊名为《地震科学进展》。1971年5月—1975年12月,《国外地震消息》油印出版了共30期;1976年1月—1978年6月,《国外地震消息》又铅印出版了共30期;1978年11月以《国际地震动态》出版一期"试刊号",《国际地震动态》从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地震局主编,《中国地震年鉴》编辑部编纂,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已出版四辑。该书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我国地震系统的成就、系统总结地震工作经验、准确收载重要地震科技信息的资料工具书。  相似文献   

9.
刚才陈(禺页)局长阐述了《中国地震报》的性质、宗旨和方向,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为什么要办《中国地震报》,如何办好《中国地震报》问题谈点想法和作些说明.1.为什么要办《中国地震报》?办《中国地震报》是实际的需要.它  相似文献   

10.
潘红芹 《地震学刊》2002,22(4):73-76
通过对《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和《地震地质》4种地震科技期刊2000-2001年所发表论文作者状况的调查统计。从6个方面对地震科研工作者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就统计中发两年 问题对地震科技期刊的规范化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震》杂志由《地震战线》更名已经十年,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我精读十年。 八十年代的十年,《地震》杂志共出了60期(其中包括1980年以刊名《地震战线》出的6期),在迎来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之际,我们通过对60期篇目的全扫描检索,得出一些系统的认识,现归纳阐述于后,值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想把这篇拙作当成一朵小花奉献给《地震》杂志,以表达庆贺之情。  相似文献   

12.
《地震》2006,(1)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  相似文献   

13.
《地震》2007,(1)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  相似文献   

14.
《地震》2006,26(2)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  相似文献   

15.
《地震》2007,27(4)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为中国地震学会内设机构)。办刊宗旨为: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科技成果,交流国内外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及信息,推进地震科技研  相似文献   

17.
《地震》2007,27(3):124-124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  相似文献   

18.
《地震》2007,27(2)
《地震》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震》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以交流地震观测、地震前兆和强震机理与预测等研究成果,推动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及其  相似文献   

19.
我的桌上摆着一本刊物:《地震》.我对它有一份特殊难忘的回忆. 《地震》的前身是《地震战线》,是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一份刊物,第一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1级(61年入学)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的10多个同学组成的《红鹰战斗队》在1967年初创办.它从油印发展为铅印,从群众自发办的刊物发展为国家正式的期刊.但是它刊头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字始终没有变过,只是去掉了带有文化大革命火药味的"战线"二字,保留了期刊的核心宗旨"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报事业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正式起步,《地震》见证了这一历史过程,并与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19]2631号"关于《国际地震动态》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的文件,同意《国际地震动态》(CN11-2362/P)更名为《地震科学进展》,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665/P,出版单位由《国际地震动态》编辑部变更为《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为中国地震学会内设机构)。办刊宗旨为:刊载地震科学研究方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