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8,27(5):417-423
辽宁阜新北部至内蒙古库伦旗地区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分布广泛,但由于冲、洪积物岩性、岩相比较单调,在纵、横向上变化快,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成因、孢粉以及形成时代将研究区第四系冲、洪积物划分出中更新统冲积物、上更新统冲洪积物、下全新统冲洪积物、中全新统冲积物、上全新统冲积物5个填图单位.不同时期的冲、洪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特征.确定冲、洪积物的沉积标志,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为研究区甚至我国整个北方地区提供第四系冲、洪积物各方面深入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金阳县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且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研究县城区的整体地质环境条件特征为金阳县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工作以金阳县城区的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特征为着眼点,通过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及控制性物探、钻探工作后发现,县城区的堆积物台地具有一定的冲洪积、崩积呈层交替堆积特征,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关于内蒙古高原的隆升,长期以来研究较少,从更新世的冲、洪积物分布在现今1600~1700m海拔高程的山顶上出发,发现固阳盆地东北缘更新统的洪积物的沉积类型、沉积特点和粗碎屑岩系的组分以及孢粉的资料,无不与内蒙古高原隆升紧密相关.内蒙古高原隆升不是孤立的,而是受青藏高原隆升的控制,它们几乎是同步的或者说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4.
李怀杰 《地下水》1990,12(3):169-173
山西省黄土覆盖面积很广,厚度一般为30~50m,局部可达100m以上。这里所讲的黄土是指上更新统的新黄土和中更新统的老黄土。由此黄土堆积以后,地壳继续上升,流水侵蚀作用加剧,从地貌形态看形成了各种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垣,统称为黄土丘陵区。新老黄土是以粉土颗粒为主,垂直裂隙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地面坡度较大,植被条件不好,地表径流大。因此,地表水缺,土壤保墒不好。长期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和静北部地区发育一个现今地貌上的小型背驮盆地。新生代地层中砾岩砾石成分稳定,以变质岩和沉积岩成分居多,岩浆岩很少;砂岩成熟度普遍低,长石和石英含量少,岩屑含量居多,砂岩成熟度从盆地早期渐新统—中新统的玛萨盖特组到上新统—更新统安吉然组下降。该盆地内部及其周缘地区新生代地层古水流方向主要向南,显示物源是北部的南天山地区,直至更新世时期该背驮盆地并未单独发育,而是焉耆盆地北部的一部分。由于天山地区的侧向扩展作用,更新世以来本区形成了典型的逆冲断裂带,北部的逆冲断层使中泥盆统逆冲到安吉然组之上,中部的一条逆冲断裂使下伏的中泥盆统和花岗岩体抬升,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南部的逆冲断层作用在安吉然组内形成了南陡北缓的断层相关褶皱。和静地区的新生代变形是由北向南进行的,具有西强东弱的特点,西部地区的构造缩短率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李院忠 《岩土力学》2006,27(Z2):601-606
经过对不同时期洪积物的成因、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的分析,以及对第一期洪积物内能否成洞的试验性模拟开挖、观察、分析,并在大量室内外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量化出洪积物内成洞工程地质特性参数。在精心设计和施工下,深厚洪积物内开挖大跨度洞室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黄河源区的钻孔、自然露头的研究, 建立了黄河源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下更新统为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 上更新统主要有湖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洪积物和河流沉积物; 全新统主要由河流沉积物、洪积物和湖积物构成。黄河源区的冰期可划分为3期, 即末次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倒数第三次冰期, 末次冰期又可分为2个冰阶。黄河源区的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 早更新世的湖泊范围小; 中更新世的湖泊范围明显扩大, 在位置上也较早更新世的湖泊南移; 晚更新世的湖泊经历了两次的扩张—收缩变化, 到了全新世, 除现今还发育的几个湖泊外, 大多数地区的湖水已退出, 基本上转变为河流环境。在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初期, 封闭黄河源区的多石峡被切开, 湖水外泄, 现今的黄河形成了, 同时发生了袭夺长江水系的水流。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09,30(4)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地质勘察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特殊土、地形与地貌、地下水、不良的地质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原位测试方法、不同类型工程地质勘察要点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理等。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前十章附有较全面、较详细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9.
地处幕阜山西北缘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过渡部位的咸宁市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冲洪积物,与江汉-洞庭盆地充填演化密切相关.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钻探,查明了冲洪积物的分布范围及发育特征,以泥质充填为主、砾石分选差、磨圆差、混杂堆积等特征表明其为近源快速堆积.ESR年代学测试结果显示,冲洪积物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中期,具多期活动特征.结合前人对江汉-洞庭盆地周缘冲洪积扇堆积的研究,认为在江汉-洞庭盆地充填演化过程中,盆地周缘水系由山区进入盆地时普遍发育冲洪积扇堆积,其活动时代不仅限于早更新世,而是一直持续至中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0.
藏东南怒江流域冻错曲塘布段周边区域普遍发育有冰斗、刀脊、角峰、高山湖泊等冰川地貌,表明该区历史上曾发生强烈的冰川活动,但实地调查发现该段第四系地表主要分布崩坡积物、冲洪积物。对该区域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密度测量成果开展综合分析时发现,该段第四系电性特征与冰碛堆积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结合周边普遍发育的冰川地貌,推断该段第四系主要是以冰碛堆积为主、在冰碛堆积上覆盖有一层崩坡积物和冲洪积物。从物探成果电性结构特征看,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成果可有效反映冰碛堆积厚度、基岩面冰蚀凹谷、冰碛透镜体等结构特征;高密度测量电阻率成果可较好反映冰碛混杂堆积、冰碛透镜体、大体积块石长轴方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家沟泥石流沟位于文县县城北部,具有极为丰富的物源条件。通过调查从泥石流的岩土体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方面,对物源条件的地质环境背景进行了总结。其松散固体物质主要有滑坡堆积物、崩塌堆积物、滑塌—坍塌堆积物、沟道冲洪积堆积物及面状堆积物等。固体物质总储量为11 570.1×104m3,转化为泥石流组成部分的主要方式包括滑坡、崩塌、滑塌—坍塌直接堆积或堵塞沟道,被水流冲蚀、搬运;滑坡体、崩塌体表层松散物质及沟坡上的面状堆积物在降水面蚀作用下,细粒物质流入沟道,补给泥石流增加了泥石流的黏度;沟道内早期的冲洪积物被泥石流直接搬运、冲蚀,构成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等。通过对物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以期为关家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基土厚150~400米,属第四系沉积物,土质大多松散。地面以下80米深范围内的土层,尤其中上部30米。与工程建设关系密切;80米深以下盖复在第三系上新统玄武岩面上的土层也影响着建筑场地的地震效应。从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各土层的变形促使地面沉降,更引起了一系列的工程问题。对上海地基土性质的研究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已经开始,但是应用工程地质的观点和岩土工程的方法进行较具体的分析只是近一、二十年来的事。竹淑贞等将上海地区第四系沉积层划分为十二个大的沉积单元,下限从崇明寒冷期开始,为复盖层底部灰绿色硬土层,苏州河寒冷期暗绿色硬粘土层为更新统上限,此层之上为全新统地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东段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与地貌变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东昆仑山的现代地貌格局为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山系和盆地(谷地) 相间列, 第四纪沉积和岩相分布与地貌格局存在良好的匹配性, 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反映了山系的成山作用过程.显著地貌分异首先出现于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 即早更新世中晚期(1525ka), 表现为受布尔汗布达山地貌控制的其南部山脚的早更新世中期(1525ka) 左右冲洪积物的始现.南部马尔争—布青山的成型发生于早中更新世之交, 这次成山作用在整个青藏高原昆仑—黄河源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更南部的查哈西里山在1113.9~979.6ka间的沉积特征也显示了这一事件的影响, 即由湖相转变为冲洪积相, 但在这一时期查哈西里山总体仍为沉积区, 山系并未形成, 山顶最高层位粗冲洪积物的砾石成分统计和砾石扁平面产状统计仍显示物源来自北部, 沉积与北部隆起的马尔争-布青山有关, 查哈西里山真正隆起高于两侧, 应发生在晚更新世.伸展断裂组合与地貌之间的良好耦合关系表明, 东昆仑地区山体的崛起与伸展断裂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山系突出于高原面的成山作用主要受控于近南北向的伸展作用, 这一伸展作用应与青藏高原整体隆升后边缘的重力失稳垮塌及均衡作用相联系, 这种伸展垮塌随着时间的迁移向南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阳盆地是我国膨胀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宁(南京)西(西安)铁路施工工程地质调查中,发现南阳地区上第三系中新统湖相沉积膨胀土中发育的构造裂隙、中更新统冲洪积膨胀土中发育的卸荷裂隙和全新统湖沼相膨胀土中发育的收缩裂隙控制了路堑边坡病害的形式、规模和破坏特征。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治理边坡病害,取得了明显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桂林第四纪地层层序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成因类型划分:1.宏观特征: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展布的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和岩层结构特征。2.微观特征:包括重矿物分析、差热分析、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电镜扫描和δO18值的古气候研究以及各种年代测定等。二、地层层序:1.全新统: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其次为洞穴堆积物和一些沼泽淤积物等。2.上更新统:主要为广泛分布于漓江两岸,组成一级阶地的冲积层和零散分布的类黄土堆积物。3.中更新统:晚期为洪积物,分布于尧山山麓。早期为冰积物.呈岗垅状蜿蜒展布,主要为紫红色泥砾。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原地区地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代人的工作,北京平原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都有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北京平原三维地质结构分析,认为北京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工程地质、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等地质问题均受三维地质结构控制,各种地质现象都处在一个统一的地质系统之内。第四系三维结构控制着第四系孔隙水资源的赋存、平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面沉降的分布和演化;基岩的三维结构控制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赋存状态;平原隐伏断裂对平原的地貌、基底形态起控制作用,对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些由三维地质结构控制的地下水子系统,隐伏断裂子系统以及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共同组成了北京平原区地质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黄河水系的发育,晚更新世以后循化-贵德盆地地区实现由盆地加积向退积的调整,盆地地区逐渐开始遭受黄河水系的侵蚀下切,并逐渐形成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貌形态。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更新统的变形程度较弱,由于区域构造隆升与河流强烈下切的共同作用,现今保存的更新统已经成为盆地内部的分水岭,如龙羊峡地区。本研究正是选取循化-贵德盆地及其邻区更新统地层为古地貌重建的标志,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地区更新世古地貌形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认识有: 1)秦岭北缘断裂带构成其南西向北东方向地形快速降低的边界带; 2)在北西南东方向上,西秦岭、黄河、拉脊山、湟水河以及祁连山等总体上构成了向形-背形相间的地貌格局。同时以古地形为基础,定量计算了盆地区更新世以来的侵蚀分布图像,定量结果表明: 1)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系统之间有一定相关耦合性,盆地地区的剥蚀量比较大,而相邻山脉地区的剥蚀量都比较小; 2)剥蚀量比较大的盆地地区剥蚀量与盆地内部河流形态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关联特征,盆地内部剥蚀量最大的区域往往是盆地内部独立河流的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18.
冲洪积物是古气候和古水文信息的重要记录,为了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及其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对沙漠南缘的水成沉积物进行了沉积学分析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两个沙漠南缘沉积剖面分别为全新世中期(6.6~5.2 ka)的间歇性河流沉积和暂时性流水形成的洪泛沉积.基于前人全新世中期沙漠中湖泊水位、气候环境重建,以及本文研究的冲洪积物的沉积特征与年代,表明在气候湿润的地质时期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及山区的区域降水形成暂时性洪流和/或间歇性河流会对沙漠地区地下水进行补给.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湘湖地区为山前堆积、钱塘江冲海积与冲湖积相沉积环境,西南部软土发育,北部和东部砂性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工程地质层特征、空间展布、物理力学性质和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分析表明,软土中存在透镜状砂体、粉砂土中夹软土,构成较好的地下水通道和剪切滑动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重点注意软土地基与砂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并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以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诺木洪冲洪积扇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诺木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较为典型的冲洪积扇,研究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中的2H、3H、18O同位素特征,利用3H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冲洪积扇不同位置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定性划分了当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更新速率达5%/a~10%/a,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08%/a~1.4%/a,而在溢出带以下至盆地中心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0.07%/a,更新能力极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