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面波均匀震级系统”为基础,选用参加均匀震级系统计算的213次地震,取全国25个基准台的面波数据,求出长春台台基校正值Ck及其地区校正值Ri。用上述地震进行内符合检验,当不加校正值时,总体均方差FA=0.03340,加上Ck后FA=0.02629,下降21%。又选出没有参与校正值运算的138次地震进行外符合检验,当不加校正值时,其总体均方差FA=0.03334,加上Ck后FA=0.02564,下降23%。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春台测定面波震级的精确度,对长春台记录到的213次地震,划分成13个地区,分别求出震级地区校正值Ri,当其加上地区校正值Ri后,绝大部分地区均方差FA都有明显下降。说明本文的方法是合理的,有助于提高单台定震级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泉州台基式仪测定面波震级所存在的偏差,本文选取了泉州台基式仪记录到的715个Ms≥4.0的地震以及泉州台和北京台基式仪共同记录到的315个Ms≥4.5的地震,比较《中国台网观测报告》中有关参数,考虑观测误差,地壳厚度,区域构造等因素对震级偏差的影响,分析偏差值与震中距、方位、震级,周期之间的关系,并求出泉州台对全国台网面波平均震级的偏差值和地区校正值,泉州台相对于北京台的台基校正值和地区校正值,以及泉州台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了一个试算的大连地震台面波震级台基校正模型。基于该模型,我们对1985年至2003年大连地震台记录的共计1357次地震进行了面波震级台基校正试算,按照不同震中距、不同震级、不同方位角分别进行了讨论,得到大多数情况下大连地震台单台实测面波震级小于国家台网面波震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安西地震台数字记录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安西地震台数字记录所测定远震面波的震级与中国地震局给出的平均面波震级(Ms)的偏差,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致性、差异性,初步结果表明安西地震台测定的震级比中国地震局的平均震级略高0.04。这种偏差是在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最后给出了安西地震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参考校正值,并得到较好的校正结果。  相似文献   

5.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取格尔木地震台2000年7月到2013年5月的680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国家台网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格尔木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出不同方位、震中距、震级大小的地震震级差异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用蒙城地震台2001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456个地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震大震速报目录》进行面波震级的对比,得出蒙城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标准误差,并进一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一致性,对蒙城地震台单台面波震级的准确测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太原台长周期与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79个地震、180张典型震例进行了对比。发现同一地区地震的体波与面波震相(包括长、短周期面波)不同仪器的记录形态有很大差异,长周期仪对各类长、短周期震相均不明显记录。而中长周期仪有时记录不清极远震的初至波Pdif,而对可以明显反映地球分层特征的地核穿透波PKHKP,长周期面波G,两种仪器均有不同记录。实践表明,对有不同频率特征的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测震分析的质量及提高测定震源时空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震级是地震三要素之一,如何准确测定震级对于地震速报与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选取赤峰中心地震台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测定的674个地震事件的面波震级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进行比较,并根据不同的震中距和方位角,给出面波震级偏差及校正值。结果表明:随着震级和震中距增大,震级偏差增大;赤峰中心地震台以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15、-0.13,以南地区的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地震面波震级偏差分别为0.22、0.16;根据参考校正值重新计算震级,通过震级对比结果表明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牡丹江地震台1996—2012年记录的3 271个地震面波资料,采用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相同的面波震级公式,研究该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面波震级偏差。结果表明,牡丹江地震台测定面波震级的偏差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校正方案。  相似文献   

11.
DK1地震仪的面波震级起算函数研究d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峰  赵永 《地震学报》1997,19(3):235-240
使用1987~1993年DK1地震仪的地震记录,以国际地震中心(ISC)MS震级为标准震级,根据误差理论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导出DK1地震仪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又从起算函数物理意义出发,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传播理论,考虑到地震波的频散、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DK1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导出了DK1地震仪测定面波震级的起算函数. 使用本文导出的起算函数,不附加任何校正值.通过315个地震,对36个速报台的单台DK1面波震级和DK1速报台网的面波震级测定误差检验,结果表明,DK1面波震级MS(DK1)与国际地震中心(ISC)相应地震面波震级MS(ISC)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误差,平均误差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1985—2001年面波资料,基于该台网使用的面波震级计算公式,计算64个地震台站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结果表明:地震台站受所在地区地壳结构、近地表岩石性质、土壤疏松程度、地形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台站校正值在±0.2之内,最大校正值为-0.31。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及其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大连地震台1983年到1986年四年间所记录的面波震级Ms≥4.0级的地震一千余例与《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中所给定的面波震级进行比较,算出大连地震台的台基校正值,以及不同震中距,不同震中方位,不同震级的震级偏差及其校正值.  相似文献   

14.
成都台数字地震仪测定震级偏差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成都台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S震级的偏差,分析了仿真SK、仿真763与(CSN)震级的偏差程度,并给出了校正值。通过分析,得出了仿真763的面波震级MS7的偏差远远小于仿真SK的MS结论,因此,在速报中,应尽量使用MS7面波震级,有利于提高速报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地震台1992年至2000年记录到的853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为基础,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的方法反演了西安地震台台基的一维速度结构及莫霍面深度,结果表明,西安地震台下的莫霍面深度为39.7 km,P波速度6.59 km/s,P波与S波速度比为1.65.在反演台下一维速度模型时,对接收函数分别进行了算术平均和4次方根的叠加,对这两种不同的叠加得出了相应的反演结果.由于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加入了平滑参数来约束反演结果,并选择了0.2,0.3,0.4等3个平滑约束值,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台基一维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用地震波(特别是长周期地震波,如地震面波、自由振荡波等)的传播特征来研究地球内部的Q值分布是全面深入了解地球介质的物理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讨论各类地震波所表达的Q值的不同含义及相互关系、Q值模型、地幔面波的物理频散与Q值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超  姚华建  童平  刘沁雅  雷霆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1):4065-4079
伴随层析成像(Adjoint Tomography)通过求解全波方程来准确模拟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并利用波形信息来反演地下结构,是新一代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其中3-D伴随层析成像需要庞大的计算资源,而2-D反演相对更具计算效率.面波和远震体波是研究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重要方法,它们对S波速度及Moho面的敏感度不同,通过联合反演,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S波速度结构及Moho面.通过两种数据的高度互补性,本文提出基于伴随方法的线性台阵背景噪声面波和远震体波联合成像方法,同时约束台阵下方S波速度结构及Moho面形态.我们将该方法应用到符合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典型结构特征的理论模型上,测试结果表明联合反演方法优势明显,相比于面波伴随层析成像,能获得更高分辨率的S波速度结构,同时能精准约束Moho面形态.相比于体波伴随层析成像,联合反演能有效压制高频假象,降低波形反演过程中的非线性化程度.本研究有望提供一种更为高效精准的线性台阵成像方法,搭建联合伴随层析成像理论框架,提升岩石圈成像分辨率,并为后续其他类型波形数据的引入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地震环境噪声面波成像方法研究地壳速度结构时,在一些极端的地形条件下,结果与真实结构会存在较大偏差.我们以地震波场三维正演模拟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地形校正方法.我们保留了传统噪声面波成像简单的两步反演法,在面波层析成像和一维速度结构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波场三维模拟近似估计地形和散射波场的影响,并据此校正瑞利波频散曲线,最终反演得到校正地形影响的S波速度结构.理论测试与在实际观测数据上的应用都证明了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了地形校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K、α值的大小与各地区的地壳结构介质有关。利用多台多次地震观测资料算出K、α的平均值。通过测算得出,太原盆地地壳内的平均波速比k=1.707±0.024,a=1.415±0.049,虚波速度V甲=8.49Km/s,还计算出各台的α、K值。结果看出太原盆地各地区地壳结构介质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20.
长春地震台大震速报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选用了本台 2 0 0 0年全年的速报地震资料 ,重新测算了DK 1地震仪各分向记录的面波震级 ,并以《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 ,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1 1 ,标准误差为± 0 2 1 ;以水平向低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高 0 1 0 ,标准误差为± 0 2 0 ;以垂直向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2 4,标准误差为± 0 2 6。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全面分析 ,分别给出了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低倍档和垂直向记录测算面波震级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