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晋西北地区11个县区为样本,基于静态和动态分析视角,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了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现状、特点以及影响其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进而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影响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耕地面积和非农业产值比重,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协调的,但人口分布与其自然环境很不协调,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晋西北河曲县,建立了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预测了不同乡镇2010年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和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结果表明,2010年,各乡镇的荒漠化防治综合效益总体上有较高的水平,但具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各类型与生态经济区相关性较小,特别是在中部丘陵区和东南部高山区。两个区各有优劣势,若能采取合理措施,均可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3.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秦作栋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5,15(3):244-251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晋西北地区风水动力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两类不同性质荒漠化土地组合特征,对全区荒漠化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地荒漠化是困扰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第一列火车从古交站开出,新建的连接南北同蒲、太焦线、石太线的太(原)兴(县)铁路正式开通,它与同一天开通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一起,组成了两条晋西北煤炭外运至华北、华东地区的大通道。据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太兴铁路二标段指挥长路刚介绍,依托这条铁路,晋西北地区的煤炭可直达急需能源的华东、华北地区,从根本上改写晋煤外运能力不  相似文献   

5.
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进行研究,可以明确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及化学风化特征。选择区内表层土壤(深度0、10、20 cm)及其附近的河流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化学元素组成测试。结果表明:(1)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黏土和粉沙为主,且有自地表向下粗颗粒组分含量增加的趋势。(2)常量化学元素组成以SiO2、Al2O3、CaO、Fe2O3为主,其余元素含量均较低。化学元素组成模式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物质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有相同的物质源区,黄河河流沉积物对其贡献不大。(3)晋西北表层土壤的CIA值为52.70~57.89,平均54.06,说明它们的化学风化程度较低,处于早期的脱Na、Ca阶段。这是由于研究区地理位置比洛川更靠北,气温和降水量均低于洛川,降水量与兰州相差不大,但是年平均气温和年温差比兰州低。该研究明确了晋西北地区表层土壤的物质组成特征,为区域潜在沙漠化危害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晋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义娟  钱锦霞  苏志珠 《中国沙漠》2011,31(6):1585-1589
利用晋西北5个代表站近50 a逐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建立了年和冬、夏半年的平均气温、降水序列,分析了晋西北近50 a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西北总的气候变化存在暖干化趋势,年和冬、夏半年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202 ℃/(10a)、0.2 ℃/(10a)和0.132 ℃/(10a);夏半年气候变暖缓慢且具有阶段性特点;年和冬、夏半年降水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6.68 mm/(10a)、0.404 mm/(10a)和-14.95 mm/(10a);年降水的减少主要由夏半年降水的减少引起,冬半年降水有增多的迹象;夏半年降水减少,减弱了流水对表层土壤的冲刷,冬半年降水增多,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土地沙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晋西北地区末次盛冰期古风成砂的发现及环境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苏志姝  马义娟 《中国沙漠》1997,17(4):389-394
野外调查中在晋西北地区首次发现了马兰黄土中的古风成砂沉积,其机械组成主要是极细砂和细砂,而且具有明显的风成交错层理等特征。结合年代资料和孢粉分析,认为古风成砂形成于27000~10000aB.P.间的末次冰期盛冰期,当时晋西北地区是干旱荒漠-干草原景观,气候寒冷干燥,风的地质作用成为控制该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沙漠化土地迅速扩展或沙漠大范围地南侵,说明该区土地沙漠化过程至少在晚更新世晚期就已断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危害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现状研究基础上,对晋西北地区风,水动力地荒漠化危害进行分析,进而结合两类不同性质荒漠化土地现状特征,对全区荒漠化危害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 偏关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靠长城,西临黄河,地形东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故称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为三晋之屏蕃”。全县辖4镇6乡,250个村委,总土地面积1658.3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万人。规划林业用地96400公顷,有耕地  相似文献   

10.
安祥生  陈园园  凌日平 《地理研究》2014,(11):2021-2033
晋西北属于国家级和省级限制开发区,其先天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以及农民贫困问题。2000年后晋西北生态脆弱区农民城镇化现象呈规模性增长趋势,通过形成"城镇化农民生计非农化—农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生态恢复保护"互动关系链,可以为降低晋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人口压力和恢复其生态环境开辟新途径,而这条关系链存在的关键则是城镇化农民的可持续非农生计。借鉴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的可持续生计SL框架——DFID模型,选取晋西北地区大城市朔州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定量测定了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相互之间复杂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脆弱性背景对生计策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通过影响生计策略间接对生计结果产生负向影响。2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均对继续留城务工的生计策略产生正向影响;生计资本中只有物质资本对就业性质有影响力。3人力资本对职业层次和娱乐生活丰富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职业层次没有显示出显著影响力,但却对进城务工后的收入增加显示出正向影响力;金融资本对娱乐生活丰富度有显著正向作用力。4继续留城务工的生计策略对娱乐生活的丰富度有正向影响,就业性质则对收入增加有正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综合整治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作栋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6,16(2):132-139
依照区划原则,晋西北地区划分为3大区11个小区。这3大区是:西部风水动力荒漠化强烈发展区、东部风水动力荒漠化稳定发展区和南部风水动力荒漠化基本稳定区。针对各区中各小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各自合理的经济开发方向和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艺学 《地理研究》1995,14(1):59-65
以糜子作物为例,分析了河曲县砖窑沟流域农地生产潜力的层次,以及影响生产潜力的主次因素等,计算了流域理想的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潜力。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了提高农地增产潜力的途径,为提高本流域及晋西北地区农地的增产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应用范例。  相似文献   

13.
1957—2011年中国中部不同气候带气候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湖北、河南与山西三省的气象资料,以湖北中部、河南中部、晋东南豫北和晋西北作为典型区域,研究1957—2011年中国中部亚热带湿润、温带半湿润、温带半干旱3个气候带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气候差异显著,自南向北降水集中程度增强、集中期明显缩短。湖北中部、河南中部降水年际波动大且无明显变化趋势,晋东南豫北地区、晋西北降水呈波动减少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升温趋势显著,在90年代出现升温突变并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南北增温快,河南中部增温慢。暖事件(El Nio)具有使中部地区各气候带不同程度的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作用,冷事件(La Nia)则相反。暖事件使半干旱区和湿润区降水减少较多,使半湿润区减少幅度较小;冷事件使半湿润区的河南中部降水增加较多,使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增幅较小。暖事件使半干旱区升温幅度最大,半湿润区的河南中部升温幅度最小;冷事件使气温下降幅度均较小,且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荒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晋西北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荒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马义娟  苏志珠 《中国沙漠》1996,16(3):300-305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样品的测试分析,认为晋西北地区现代土地沙漠化是在脆弱不稳定的自然因素基础上产生的自然沙漠化过程和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人为沙漠化加速过程的迭加结果,它是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土地利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间不相协调的产物。并指出,该区土地沙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市资源优势分析和开发利用探讨黄民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山地丘陵区,境内东、西、北群山环抱、峰峦连绵,中南部地势平缓。地貌类型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盆谷四大类。以中低山类型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65.6%,河谷平原和山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风沙区内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四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沙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晋西山区红枣、核桃、仁用杏、苹果、梨、柿、山楂、花椒等经济林资源丰富,其产品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晋西山区经济林资源综合开发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开发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种植模式,指出综合开发利用经济林资源,是发展经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晋西山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野外调查和测年资料,认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至少在有史记载以前的晚更新世末期(即27000 ̄10000aBP)就已继续存在。现代土地沙漠过程是自然环境特别是干旱多风的气候因素起控制作用,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沙漠化的发生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讨论了区域沙漠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危害和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