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早泥盆世沉积沿华南板块西南边缘分布,并受北西向为主,北东向为辅的边缘断裂控制。沉积初期,除红河、钦州残余海槽及滇东曲靖断陷湖盆内为志留—泥盆纪连续沉积外,泥盆系均不整合或假整合于前泥盆系之上。早泥盆世早期滇黔桂海域较小,除海槽内属半深海—深海沉积外,均属滨浅海陆源碎屑沉积。中期海侵扩大,整个滇黔桂海盆沟通.并以碎屑陆棚环境为主,同时由于北西向拉张断裂的逐渐活跃,出现了滨外凹槽。晚期受陆缘断裂的影响.海域大部分被碳酸盐缓坡—台地所占据,构成了北西向深水盆地分割碳酸盐台地.以及北东向指状海湾的古地理格局,为尔后的古地理演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天山北缘断裂带北侧的北天山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呈NWW—SEE向展布,新疆巴音沟蛇绿混杂岩是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剖面测制,发现至少存在3种玄武质岩石:与变质橄榄岩及辉长岩等伴生的玄武质岩石、与火山碎屑岩及酸性火山岩伴生的玄武质岩石及分布于蛇绿混杂岩边部的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对应MORB型、OIB型和CRB型等3种不同性质的玄武岩,表明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形成演化的复杂性。通过对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两侧地质体的对比研究,认为巴音沟洋关闭于早石炭世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古生态角度研究广西早、中泥盆世双壳类化石,并根据双壳类的生活习性探讨沉积环境,这类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 本文的第一部分详细讨论了广西早、中泥盆世双壳类的地理、地史分布,动物群特征及其化石组合序列,指出本区是世界泥盆纪双壳类发育中心之一。本文的第二部分在大量观察我国沿海潮间带及部分潮下带现生双壳类生活习性基础上,分析、讨论它们的功能性形态,进而对研究区泥盆纪的内生潜穴、半内生、表生及假漂浮双壳类的生活习性进行详细分析,分别绘制了不同时期双壳类生活习性复原图。本文的第三部分详细讨论了本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及不同生态单元双壳类的分布及其与岩相和底质的关系。指出本区的潮下带—半局限盆地相带、开阔台地相带的双壳类最为繁盛,分异度高,而较深水台沟相带双壳类属种单调。此外还指出本区早埃姆斯期早时的双壳类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中最为丰富;一些属种对某些底质有明显的选择性。根据不同时期双壳类动物群特征及生活习性讨论了广西早、中泥盆世沉积环境的变迁;并依据双壳类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本区泥盆纪的古盐度、古温度进行了推算。  相似文献   

4.
中生代以来,东秦岭地区进入了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的火成岩建造期,火山岩分布面积仅为侵入岩的中生代火山岩以中性和酸性为主,新生代则以基性为特征,岩石种类较齐全,有珍珠岩,玄武安山岩、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层状晶屑凝灰岩,粗面质富晶屑熔结凝灰岩、黑云粗安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等除珍珠岩和商城玄武安山岩外大部分火山岩为弱碱质,全碱含量大于5%,酸性火山岩Al_2O_3过饱和各类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均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壁,许多特征与岩浆演化和来源相关。  相似文献   

5.
辽南鞍山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片麻岩类、斜长角闪岩类。原岩是中基性火山岩,中酸性凝灰岩及硅铁质沉积岩,属含硅铁质沉积岩的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根据原岩建造分析。辽南地区地壳早期演化特点力:大约2800Ma前海底火山活动强烈,以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其后,以中基性岩浆喷发为主。在喷发间歇期间有沉凝灰岩的出现。大约在2800Ma 后的鞍山运动第一幕,使本区隆起上升,缺失上鞍山群堆积。辽南鞍山群低角闪岩相岩石属正常区城变质成因的片麻岩,原岩是火山岩和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表壳岩。其原岩组合特点不同于某些典型地区的绿岩带,不代表原始地壳,是后期为岛弧—海沟带火山和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1:25万忻州市幅调查成果,对山西中北部五台县一带集中产出的古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特征进行了总结。五台县一带滹沱群、豆村亚群、东冶亚群及七东山组不同层位发育古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通过不同地段基性火山岩地质、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对比,表明五台县一带基性火山岩为两期喷发产物。第一期规模大,区内延伸稳定,厚30-400米,依据火山岩层间陆源碎屑岩又分为6个阶段,由中性—基性火山岩组成,过铝质岩类,岩石系列由低钾(拉斑)系列—钾玄岩系列组成;第二期规模小,分布局限,厚16-80米,主体为粗面玄武岩,石英拉斑玄武岩为高铝玄武岩,样品主体为钾玄岩系列。两期火山岩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均与OIB(洋中岛玄武岩)相似。  相似文献   

7.
玢岩铁矿是我国铁矿的一个重要成矿类型,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铁矿的主要矿集区。对宁芜
和庐枞盆地的构造分析结果表明,NNE向断裂和NW 向断裂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往往是玢岩铁矿产出的有
利空间。综合对比了宁芜和庐枞地区玢岩铁矿成矿岩体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铅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
征和共同的物质来源。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两盆地玢岩铁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Pb同位素特征则进一步说明其
与EM-Ⅱ型富集地幔具有密切关系。宁芜和庐枞盆地在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成矿作用受岩浆活动所控制。两
盆地玢岩铁矿成矿作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其受地壳物质混染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早第三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新生代频繁的岩浆活动是辽河盆地重要特征之一,东部凹陷作为各时期岩浆活动的中心,下第三系火山岩基本覆盖了整个凹陷.受构造运动差异影响,东部凹陷各地区不同时期岩浆活动强度不同,房身泡组火山岩分布最广,从沙三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岩浆活动具有自中部向南、北转移的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主要火山熔岩类型为碱性玄武岩、粗面岩和辉绿玢岩;岩石化学组成上具有高碱、高铝和镁,较富集轻稀土元素,Eu异常不明显(δEu为0.70~1.05),弱亏损Ti、P、Sr、Ta元素的特征.岩石εNd(t)和(N(87Sr)/N(86Sr))i组成分别为-2.8~2.8和0.704 6~0.706 7.综合研究表明,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而粗面岩和辉绿玢岩可能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分异,但辉绿岩受地壳物质污染较重;该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反映出早第三纪辽河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榆树沟—铜花山构造混杂体,东西长大于70km,南北宽约25km,是由不同规模的外来和原地岩块组成的。蛇绿岩套则强烈地混杂在变质基质之中,它们通过韧性剪切带或断裂与不同时代的外来岩块相接触,而它们之间无任何热接触现象。蛇绿岩套层序由上而下是沉积岩、火山岩、火成堆积岩和地幔橄榄岩。根据岩石学特征,组成这些外来和原地岩块的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蛇绿岩,形成于弧-盆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构造混杂体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推覆构造。蛇绿岩与原地岩块通常构成向南和向北推覆的低角度冲掩断层。晚期推覆构造使其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 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广西运动在本区表现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导致钦州地槽博白—玉林拗陷未能延至本区。  相似文献   

12.
鲁东即墨地区广泛分布以安山岩、安山质集块角砾(熔)岩等为主的八亩地组中—基性火山岩,对应的八亩地旋回是区内火山岩的鼎盛期,包括了溢流相—爆发相—强爆发、溢流相交替—潜火山岩相侵位的全部活动过程。其内部的沉积相砂岩以肠状—团块状、夹层及脉状3种状态产出,对于了解八亩地组火山岩岩相特征,喷发序列及构造活动历史等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西泥盆系发育完好、地层类型齐全、矿产丰富,曾吸引了许多学者前来调查研究,但仅限于地层古生物、生物礁、矿产、沉积相古地理等方面的探讨。对于诸如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的研究,虽然时有提及,但论述多不详细。为此本文试从晚泥盆世的沉积建造与构造活动这一侧面来探讨广西晚泥盆世构造环境及其活动特征。 沉积建造是在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石组合体。大地构造控制着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伊宁地块是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广泛出露晚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和沉积建造,对剖析该地块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伊宁地块以中部近EW向展布的乌孙山—塔勒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带,两者在基底建造、岩浆岩的组成与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均呈现显著不同。其中,南构造带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大哈拉—喀勒峻岛弧带和阿腾套弧后伸展盆地构成,推测海沟位于岛弧带之南(那拉提南缘断裂附近);北构造带由早石炭世中晚期阿吾拉勒叠加岛弧带、特克斯—新源弧前盆地和清水河—苏布台弧后盆地-扇三角洲构成。在重新梳理并详细总结伊宁地块的最新划分依据及方案基础上,首次提出伊宁地块形成与演化的南、北构造带两拼接和演化三阶段新认识:①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期,南构造带初始弧-盆构造体系形成;②早石炭世中晚期,北构造带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形成并增生;③早—晚石炭世,初始的南构造带与增生的北构造带拼贴缝合,完成地块拼贴与增生,最终形成统一的伊宁地块。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鲁东地区发育的变质建造、古火山岩带、中新生代陆源建造、燕山褶皱幕活动,以及含金矿化建造特征等诸方面,建议以桃村—山相家断裂为界,将鲁东地区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命名为: 胶南隆起:位于桃村—山相家断裂以东,响水口—千里岩深断裂带以西。含临沭断陷、即墨—桃村断陷、海阳凹陷、俚岛地堑。胶北隆起:位于桃树—山相家断裂以西,沂沭深断裂带以东。含诸城—五莲凹陷、胶州—莱西(平度)拗陷、黄县(现黄城)—龙口(现黄县)拗陷。  相似文献   

16.
通过侯马测区1:5万地质填图,在侯马市紫金山西端史店村-复兴村南一带,在前人所划分的涑水杂岩中新解体出一套新太古界变质地层,将其厘定为复兴村岩组,主要为一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建造.对该岩组火山岩从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嫩江断裂带的主要特征 1.三叠纪-中侏罗世NE向韧性剪切带和花岗质碎裂岩带 三叠纪-中侏罗世构造形迹表现为NE向韧性剪切带和碎裂岩带,构成大杨树盆地早期基底构造,它是嫩江断裂带在中生代早期表现形式。发展屯-靠山屯-老窝棚底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发展屯-靠山屯-老窝棚底一带,呈NE向断续分布,发生断裂的地质体为中泥盆世~晚志留世泥鳅河组,岩性为糜棱岩化变砂岩、长英质糜棱岩。查哈阳东南博荣山剪切带分布在查哈阳东南的博荣山,发生断裂的地质体为二叠纪花岗岩,岩性为花岗质糜棱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外目前关于喷气岩的研究现状、现代喷气岩的新概念、喷气岩的基本类型、各类喷气岩的差别、海底喷气通道等问题。 作者结合近年来在秦岭泥盆系工作的资料,认为秦岭泥盆纪海槽北缘多以断裂接触关系与秦岭古陆毗邻,与其南缘相比,沉降幅度较大,随着该海盆的发展,形成了由一系列压性断裂为特征的活动性海盆边缘。这样的地质构,造条件似乎不利于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而容易在深处形成一些热点或热区。该区泥盆纪地层中的一些Pb、Zn、Aq、Au等矿化及与其伴生的一些类似喷气产物的特征岩石可能与这些热区所派生的含矿气液有关。 陕西的双王和二台子金矿以富含钠长石为特征,可能与这种喷气热液有关。 最后提出了今后在本区开展工作应注意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造山带中发育的NW向线性构造带具有等间距特征 ,其组合以区域剪切带为主体 ,显示多层次、多期次及深切性区域深断裂的基本属性。是具隐爆特征的镁铁质岩 -闪长玢岩组合的浅成杂岩体和五龙沟、托克妥金、铜矿床的导岩、导矿通道及赋存场所。NW向线性构造带是东昆仑地区寻找五龙沟玢岩型金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西峡八庙一带的金红石矿产,分布于一套变质的基性火山岩内。火山岩与大理岩、二云石英片岩、钙质二云片岩、石英岩等互层,属海相火山岩建造。熔岩富含TiO_2,在区域变质作用下,TiO_2物相发生转化,金红石即在高钛背景下的相转化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