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浅谈从AR5到AR6的认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国际科学界在气候系统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对这些科学进展和最新认识作了综合评估。温度是全球变化最直接的指示器。本文从温度变化视角,对从AR5到AR6的科学进展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主要聚焦观测的变化、归因以及未来预估三个方面。与AR5相比,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证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未来变暖幅度取决于温室气体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几个最新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提升了我们对气候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原因以及预估未来气候系统变化等方面的认知,对过去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可靠的认识。综合多重证据评估指出,全球气候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极端事件在内的归因进展已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认识从大气圈扩展到水圈、冰冻圈和生物圈,进一步强化了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有关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各行业和敏感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联系更加紧密,使这些信息能更好地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和气候变化区域适应提供支持;气候模式和约束预估方法的发展以及对气候敏感度认识的深化,减少了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全球地表温度(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GST)、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含量的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这份最新报告对我国提升气候变化研究水平和防灾减灾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决策者和公众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这需要更加丰富的、区域尺度上的当前和未来气候状况的精细信息。《图集》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中其他章节相协调,评估区域气候变化的观测、归因、预估的基本信息,并建立了在线交互图集系统。《图集》包含图集章节和交互图集两部分:图集章节基于新的区域划分,评估了各区域的气候变化,重点关注地表温度和降水的观测趋势、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变化。交互图集是AR6 WGI报告的一个新组成部分,基于观测、全球(CMIP5和CMIP6)和区域(CORDEX)模式数据,以互动地图的形式提供观测和预估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和归因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IPCC历次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以及气候影响和对策都是建立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各种人类活动情景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其关键问题是:用全球气候模式计算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可信度有多高?为此,2010年1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和第二工作组联合主席召开了  相似文献   

6.
依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第四章的内容,对未来全球气候的预估结果进行解读。报告对21世纪全球表面气温、降水、大尺度环流和变率模态、冰冻圈和海洋圈的可能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并对2100年以后的气候变化做了合理估计。评估指出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在未来20年内达到或超过1.5℃,平均降水也将增加,但随季节和区域而异,同时变率将增大。大尺度环流和变率模态受内部变率影响较大。到21世纪末,北冰洋可能出现无冰期;全球海洋会继续酸化,平均海平面将持续上升,百年内上升幅度依赖不同排放情景,都在2100年后继续升高。在最新的评估中采用多种约束方法,减小了预估不确定性的范围。AR6对于低排放情景以及“小概率高增暖情节”的关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更多、更完整的信息。综合报告的评估结果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减小区域,特别是季风区气候预估的不确定性,并从科学研究和模式发展两方面加强我国气候预估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2021年8月9日,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报告第三章“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定量评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气候模式对观测到的平均气候、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的模拟性能。报告基于气候系统的多个圈层变量的综合评估明确指出,毋庸置疑的是,自工业化以来人为影响已经使大气、海洋和陆地升温;支撑本次评估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气候模式模拟的大多数大尺度气候指标的近期平均气候,相比前一次评估报告(AR5)中的CMIP5模式结果有所改进。报告在更广泛的领域和区域提供了更多证据表明气候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但受制于观测、模式与过程认知的不足,在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及气候变率模态的多个指标变化中人为影响的贡献方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甚至缺少研究。  相似文献   

8.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简称报告)中提供了对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最新物理解释,整合了来自古气候和仪器观测的多项证据、过程理解以及全球和区域的气候模拟,记录了气候科学的最新进展。报告旨在提供有关过去气候如何变化的事实,揭示人类活动在这些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社会经济路径的排放情景对未来气候进行了预估。这些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它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根据灾害管理框架制定区域适应计划以及开展即将到来的2023年全球综合评估。本文聚焦该报告的背景、架构和方法,并介绍当前气候变化评估的主要进展。结果显示,与以前的评估报告相比,AR6提供了更综合实用的信息和认识,更加强调了区域气候变化,以及更好地约束了气候敏感度的估计。该报告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从科学认知演变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相比,在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评估中,观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证据,特别是归因于人为影响的证据加强。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随着未来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预估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农业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次以及强台风(飓风)比例等将增加,越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其发生频率的增长百分比越大。这些结论再次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气象知识》2014,(1):38-38
2013年9月,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化评估(AR5)周期中最重要报告之一,即第一工作组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的报告草稿。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大气科学》2010,34(2):323-336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WCRP/CMIP3) 提供的, 参加IPCC AR4的19个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为IPCC第五次报告研发的新一代气候模式 (BCC_CSM1.0.1) 及模式集成, 考虑高排放 (A2)、 中等排放 (A1B) 和低排放 (B1) 三种人类排放情景, 预估21世纪中国近地层 (离地10 m) 风速变化。预估结果表明: (1) 21世纪全国平均的年平均风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 且随着预估情景人类排放的增加, 中国年平均风速减小趋势越显著。 (2) 冬季 (夏季) 全国平均风速呈减小 (增大) 趋势, 人类排放量越多, 冬季 (夏季) 风速减小 (增加) 程度越大。21世纪我国风速夏季 (冬季) 增大 (减小) 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亚洲夏季风 (冬季风) 增强 (减弱) 有一定关系。 (3) 与20世纪末期 (1980~1999年) 相比, 21世纪初期 (2011~2030年) 中国区域年平均风速A2情景下略偏小, A1B和B1情景下年平均风速无明显变化; 21世纪中期 (2046~2065年) 和后期 (2080~2099年), 三种排放情景下中国年平均风速均比20世纪末期风速小。 (4) 21世纪初期、 中期和后期均表现为冬季 (夏季) 平均风速比20世纪末期冬季 (夏季) 平均小 (大)。 (5) 夏季中国中北部和东北地区风速偏大, 其余地区风速无明显变化或略偏小; 冬季除了东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外, 中国大部地区风速偏小。绝大部分地区超过50%模式一致地预估上述风速变化形式,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IPCC评估报告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有重要影响,目前正在陆续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已明确作为气候变化新协议谈判的重要信息来源,对讨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的影响不容忽视。最先发布的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基于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气候变暖的事实,发现了人类活动与全球温升之间因果关系的新证据,以及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温升响应之间的定量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其中一些关键结论可能的政策含义,探讨了这些关键结论对目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新协议等相关问题的可能影响,探讨了科学信息在气候变化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为科学地理解和利用这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第七章的内容,详细解读了气候反馈对温度空间模态的依赖性。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相比,AR6对于地表温度空间模态演变在驱动气候反馈变化中作用的理解已有了较大提升。AR6认为,在温室气体强迫下,北极在21世纪的增温幅度很可能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南极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增温要强于热带地区;同时,在百年时间尺度上热带太平洋东部的变暖幅度大于西部,即热带太平洋东-西向海表温度梯度减弱。极地放大效应(尤其是南半球)和热带太平洋东-西向海表温度梯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影响未来气候反馈如何演变的关键因素。随着地表增温空间模态的演变,气候反馈(尤其云反馈)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逐渐增加,对气候变化更多是起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IPCC AR6报告关于不同类型干旱变化研究的新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六次评估报告(AR6),从干旱的定义和类型、干旱的驱动因素、监测到的干旱变化、干旱的归因以及预估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IPCC评估指出:(1)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监测到的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变化在全球尺度上并不显著,但干旱频发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这种增加的趋势表明,人为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