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和融合理论,研究了基于ECDIS的多数据源支持技术。介绍了常用的多源海图数据及其使用原则,分析了ECDIS多数据源支持技术的特点及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常用多源海图数据集成方法,从数据可用性角度探讨了提高国产电子海图系统适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赵春燕 《海洋测绘》2005,25(3):45-47,50
基于空间数据格式的多异性和兼容性较差的特点,以及地理空间数据互操作的要求,分析了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的特征,提出基于可缩放矢量图(SVG)文件格式组织空间数据,对不同分辨率的空间数据采取分级表达,并描述不同尺度空间数据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3.
肖鹏  王悦东  李安龙 《海洋信息》2020,35(1):40-45,51
针对目前"数字海底"建设中存在海底调查数据集成管理与三维可视化表达不足等问题,本文采用GIS技术,以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理论与三维建模方法,建立了埕北海域三维海底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研究区域地形数据、地层数据、钻孔数据、表层沉积物数据的有效组织管理与可视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rcGIS Engine 10.0,结合.NET平台,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下,利用C#语言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C/S (Client/Server)架构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设计了一套面向埕北海域的三维海底虚拟仿真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张威  郭黎  贾占永 《海洋测绘》2007,27(5):14-18
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一直是GIS研究的关键,空间数据集成与空间融合技术是实现数据共享的主要途径。具体到不同的空间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类型,融合的方式也不同。对栅格数据融合的几种常用算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数字地形图与遥感图像的融合,改进了几种常用算法,对各种算法的融合效果给出评定,展望了数据融合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对地理数据建模过程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地理数据引擎——GDE(geographic data engine)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独立于具体数据结构和文件格式的地理数据访问方法,从概念模型上论述了GDE的相关理论及设计策略,给出了此模型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6.
空间数据的多尺度特征与自动综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尺度是地理现象、地理数据所共有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地理现象的多尺度描述和数据的多尺度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介绍了GIS中空间数据多尺度特征的表示方法,并对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的理论、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空间数据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高效访问和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需求,针对海洋底质数据特点,构建了海洋底质空间数据库引擎,介绍了其数据模型和数据访问结构,并通过工程实践实现了系统功能,为海洋底质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强有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的特点及以ACCESS为代表的新一代关系数据库的特点。探讨了利用ACCESS建立地理信息库的方法。认为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理信息中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无缝”结合问题,从而使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的维护变得十分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matio System,GIS)是一种先进的用于存储、处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多种信息的计算机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近年来,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我国各个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深入,在海洋研究领域也是如此。我单位承担的“中国近海海洋水文、气象资料产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基于GIS技术设计的。  相似文献   

10.
S-100的体系结构和若干重要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100海道测量数据空间标准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适应海道测量信息标准化新要求而开发的海道测量空间数据标准。着重介绍了S-100作为S-57替代标准的新特质,对其具体内容与ISO 19100系列标准做了对照,介绍了两者的关系。S-100通过采用崭新的标准化理念,实现完全与国际主流地理空间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11.
开放共享是地理信息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实现陆海空地理信息融合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地理信息进一步融入信息行业的重要趋势。对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开放共享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对于地图符号的共享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对四个适合于地图符号共享的成像模型(Post Script、HPGL、True Type和SVG)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SVG可作为陆海空地图符号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面状矢量空间数据匹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黎  郑海鹰  王豪 《海洋测绘》2009,29(3):12-15
数据匹配技术是空间数据集成与融合中的关键技术。对面积相似度进行了描述,对面积相似度进行了几何度量上的定义,提出了基于面积相似度的数据匹配思路。最后,以面状目标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居民地的大比例尺数据为例,对基于面积相似度的面状要素数据匹配算法进行了试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The investigation of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 is still dominated by traditional geo-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e.g., stratigraphic logging, dip data measurements, structural ground mapping, seismic interpretation, balance section restoration, forward modelling, etc. Despite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in structural geometry and fault architecture, the geospatial modelling, applying computer-aided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design, vis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has rarely been applied to such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 This study used the Lenghu fold-and-thrust belt (in Qaidam basin, NE Tibetan Plateau)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eospatial and geomechanical modelling c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investigating the fault architecture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Lenghu fold-and-thrust belt was initially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analysis techniques, such as regional stratigraphic logging, cross section construction, meso-scale ground mapping and landsat image interpretation. The high-resolution field data and landsat image were integrated to construct the geospatial model, which was subsequently used to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 the fault throw changes along the Lenghu thrust fault zone and to understand its control on the lateral structural variation. The geospatial model was then re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to reveal the kinematic evolution of the Lenghu fold-and-thrust belt. Geomechanical modelling, using a Mass-Spring algorithm, provided an effective three-dimensional tool for structural strain analysis, which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overall structure, e.g., normal faults with throws ranging from meters to tens of meters in the hanging-wall.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predicted by geomechanical modelling was then validated by the natural normal faults in the hanging-wall. The high accordance between the strain prediction and statistics of natural normal faults demonstrates good applicability of geospatial and geomechanical modelling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 Lenghu fold-and-thrust belt. The geospatial models and geomechanical models, therefore, can provide a robust technique for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multi-source data within a three-dimensional environment. We anticip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geospatial modelling and geomechanical modelling, integrating both multi-source geologic data and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workflow for investigating the fault architecture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scales (e.g., ranging from regional-to meso-scale).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单机判读服务系统,存在着判读标准不一、功能单一、插件依赖性高、系统集成性差等问题。在全面分析各类地理空间目标要素构成、地图表示方法和系统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对典型判读特征进行了归纳,完成了目标的分类、特征数据库的建立、平台总体架构的设计。基于HTML5和Web GL技术,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多源、多尺度、多分辨率地理空间目标的三维判读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了面向地理空间目标的判读、检索、三维显示及测试评定于一体的实用判读训练系统,为地理空间目标的网络判读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通过海岸海洋地貌调查获得的数据急剧增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不同学科、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表达已成为当前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GIS技术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新的方法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四个部分,重点研究了GIS空间技术、海底地形建模和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海洋地学,探索陆海交互作用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沿海城市规划、海港选址、大陆架岛礁地貌环境研究的具体实例中,研究范围从陆到海涵盖整个海陆交互作用带,为海岸海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外交权益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支持。通过上述方法体系与应用研究说明,以GIS为核心建立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使传统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范围、内容及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多源数据信息的精确解译和成功应用必须同时具有空间信息学和地貌学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资料进行海岸带环境动态变化监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随着高空间分辨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海岸带资源环境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海岸带环境遥感信息系统以遥感数据应用为核心,根据信息产品生产的业务化需求将遥感数据的获取、预处理、专题信息提取、遥感专题图产品制作的整个过程有机地集成为一体,实现了遥感数据处理、遥感信息提取、专题信息综合、专题产品制作等信息产品的业务化生产。海岸带环境遥感信息系统由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功能集成、数据集成等4方面内容组成,对系统集成的优缺点作了分析和探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结合GPS、RS、GIS技术的特点,分别阐述了它们在海岸带调查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即如何利用GPS实现岸线定位和剖面地形测量;如何利用RS技术实现海岸线提取、海岸带地表形态观察与分类、岸滩冲淤动态调查;以及如何建立海岸带空间数据模型,从而在GIS中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接着根据3S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述了3S集成技术,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海洋灾害预测、预报等海洋信息产品的开发中,对准确、大量、连续、实时的海洋要素监测数据的依赖性日趋增强。同时,由于海洋数据的复杂性,数据来源的多源性,数据平台异构,数据格式不规范等原因,增大了数据集成的难度,降低了数据使用的效率。文章提出了用XML作为传输媒介,结合Socket网络通信技术,建立实时海洋数据传输网络系统,实现了海洋数据集成与交换格式的统一,屏蔽了影响海洋数据集成和使用效率的因素。文章对XML在海洋信息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旨在促进XML在我国海洋信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