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005年8月13日抚顺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图等实况资料,针对2005年8月13日抚顺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特征、不稳定能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入手,寻找形成强降水的物理背景,并对云团演变过程、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和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及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以提高对此类型暴雨天气的认识和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热带风暴北移,促使副热带高压北上,建立了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为大暴雨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切变线东南移,携带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能量在抚顺交汇,对流云团得到强烈发展,触发了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因此形成了大暴雨天气;地形辐合抬升,对降水起到了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2年初夏西北干旱区罕见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逐6 h FNL(1°×1°)再分析格点资料、NCEP/NCAR(2.5°×2.5°)逐6 h再分析资料、FY-2E气象卫星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方法,探究了2012年6月4~5日发生在新疆库尔勒至甘肃玉门一带干旱地区60 a一遇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来源以及触发机制。结果表明:中层强盛西南低空急流和低层偏东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并带来不稳定能量;前倾槽结构和低层增温增湿,形成大气层结强烈对流不稳定;低层切变线(850 h Pa)和其上空辐合线(700 h Pa)叠加,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诱发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形成整层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监测资料,分析2013年7月27—28日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和鄂霍次克海低压稳定少动,使低压槽发展加强形成东北低涡,是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2)当副热带高压阻挡在内蒙古地区南侧,南方暖湿气流无法向北输送时,渤海湾水汽北抽和局地大气含水量充足是这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3)在大气层结处于相对稳定情况下,当前期大气含水量极高时,即使多个对流指数值都显示未来不可能有强降水发生的情况下,暖空气下方的冷平流侵入会通过降温凝结的方式产生大量级降水;(4)在满足以上条件时,风场垂直切变的加强同样会带来短时强降水,但降水量小于冷平流凝结作用产生的强降水量。  相似文献   

4.
2016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艳察  张涛 《气象》2016,42(9):1154-1160
2016年6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成单极型,中心位于波弗特海北侧附近,较常年同期偏强;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面积偏大、强度偏强。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7℃,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7.0 mm,较常年同期(99.8 mm)偏多17.2%,气温和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月内我国出现7次主要的降水过程。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暴雨过程频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华北、黄淮、江淮北部多风雹天气,江苏盐城龙卷风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月内西北太平洋无台风生成。  相似文献   

5.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D气象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8—29日发生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高原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与高原槽前西南气流合并,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反射率因子强回波与液态含水量大值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内蒙古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监测资料,对2012年7月20—21日河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贝加尔湖冷涡、低空切变线及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形成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异常偏西偏北,其外围偏南气流为河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高空急流的加强东移为地面倒槽加强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副热带高压特征线与500h Pa槽线、低空切变线的位置关系与暴雨开始、结束时间的关系密切,而雨带的分布则与切变线及低空最大风速带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都匀地区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背景、环流形势特征,T106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2000年6月都匀地区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北及天气尺度系统的有利配合是强降水的有利条件。丰富的水汽输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气机效应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嘉睿  何立富 《气象》2017,43(9):1160-1164
2017年6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偏强且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多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弱。6月全国平均气温20.3℃,较常年同期偏高0.3℃;全国平均降水量112.3 mm,比常年同期(99.3 mm)偏多13%,长江流域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我国南方地区有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洪涝重;与此同时,东北、华北等地少雨高温,干旱持续时间较长;月内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在广东深圳登陆;全国19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9.
10.
11.
陈豫英  陈楠  任小芳  王勇 《气象》2018,44(1):159-169
提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银川CD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ECMWF、T639、WRF、NCEP/NCAR等模式资料,分析了宁夏气象台漏报的2016年8月21日夜间贺兰山东麓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探讨了重大预报误差之缘由和可预报性,结果表明:(1)ECMWF、T639、WRF三种模式均预报宁夏中北部有15 mm以下的降雨,量级显著偏小是漏报诱因;而ECMWF降雨预报结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式。(2)2016年8月中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位置偏北,21日达最强,在588dagpm线控制下,592dagpm线从宁夏南部东退,受低层切变线、辐合场和低空急流及贺兰山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宁夏极为罕见的特大暴雨。当地预报员对于极端暴雨事件预报经验匮乏,对副热带高压强盛、位置偏北的极强暴雨环流形势演变了解和认识欠缺。(3)源于东海的中低层偏东气流在西行中形成东南和南风低空急流,并在贺兰山东麓建立一暖性辐合线,由于贺兰山地形阻挡了气流的移动而产生的绕流、摩擦辐合及迎风波抬升,延长了降雨时间,对暴雨的增幅有促进和加强作用,预报中忽视了贺兰山地形对降雨影响。(4)对暴雨预报有效的物理量场θ_(se500)-θ_(se850)0K、θ_(se500)≥337K和θ_(se850)≥337K、K指数≥38℃、LI≤-3、Q_(700)≥12kg·kg~(-1)等指标掌握应用不熟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8月21日特大暴雨预报员可提前6h确定暴雨落区、订正降雨量级达到暴雨,可做到过程不漏报,但是经订正后的预报无法报出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12.
陈博宇  张芳华 《气象》2015,41(9):1170-1176
2015年6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较常年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同期。2015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3℃,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3℃,北方(南方)地区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低(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4.8 mm,较常年同期(99.3 mm)略偏多5.5%。月内出现8次主要的降水过程。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强降水天气较多,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云南西部干旱发展,海南干旱有所缓解,东北地区等地多阵性降水;全国21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全国64个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今年第8号台风鲸鱼在广东登陆,是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辉 《气象》2010,36(4):137-141
2010年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5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4 mm,平均气温为-4.5℃较常年同期偏高1.4℃。月内,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但强冷空气过程只有两次,2—7日和18—2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北疆部分地区持续暴雪。除中旬全国降水较少之外,本月上旬和下旬全国共有6次主要的降水过程。此外,从本月的环流形势来看,极涡的强度比常年同期偏强,南支槽比常年同期偏弱,而副高则比常年同期偏强偏北。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下旬内蒙古中部出现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简称"7·27"暴雨)。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精细化监测等资料分析了"7·27"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贝加尔湖低涡异于常年。巴尔喀什湖到鄂霍茨克海为阻塞高压,其底部横槽加深生成贝加尔湖低涡。低涡内有冷空气活动,在对流层低层及地面激发出低涡和气旋。(2)该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不断新生、稳定维持,形成多个中尺度雨带。高空β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新生、合并加强,形成对流复合体M CS。河套西北部、河套南部、锡林郭勒盟中西部三个暴雨区均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 CS发展的结果。(3)垂直方向上,暴雨发生前到暴雨期从地面至700 h Pa的大气比湿达10~22 g·kg-1,且850~700 h Pa水汽垂直输送达到最强;水平方向上,南风风力辐合,末端到达45°N以北,河套南部地区为"水汽汇"。(4)对流层高层大气涡旋运动是该过程的直接诱因。大气涡旋运动由200 h Pa向700 h Pa传播,正涡度平流在700 h Pa到200 h Pa随高度增加,高层水平辐散、低层补偿辐合,大气强迫上升产生暴雨。(5)对流层中层持续"干侵入",低层持续的暖湿输送,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重建,这是极端暴雨过程的热力机制。(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洲夏季风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东亚副热带地区输送加强,水汽输送进一步向北扩展到我国华北内陆地区,是"7·27"暴雨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秋季,河南省出现了历史少见的继夏季全省异常多雨之后的秋季多(阴)雨。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由弱到强的变化及贝加尔湖低压的维持,是河南2000年秋季多(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MICAPS3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对2012年7月27—29日锡林郭勒盟出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冷性低槽、高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再配合地面倒槽共同作用,产生了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7.
从环流形势、弱冷空气影响、大气稳定度、水汽收支等方面分析了2017年6月上旬江苏南部的一次极端暴雨过程,并与该区域同期其他暴雨事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暴雨区位于加强的200 hPa西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偏强的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与东北冷涡西南侧的西北气流交汇及850 hPa异常的风场切变是造成本次强降水过程的重...  相似文献   

18.
王慧清  王文  彭彬 《内蒙古气象》2013,(1):16-19,23
文章通过对2011年6月2日16—22时呼伦贝尔市岭东地区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该过程发生发展的成因。研究表明,东北冷涡是造成本次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大兴安岭对来自东部、东南部暖湿气流的阻挡,在岭东地区产生大雨或暴雨天气。低空急流以及风场上切变的存在对南部水汽向我市源源不断地输送起重要作用。高低层温度平流的差异以及湿度平流的差异使得大气层结变得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同时大致指出了短时强降雨天气预报的普遍思路,对今后的预报预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邹树峰  朱官忠 《气象》1995,21(6):24-28
对1994年6月下旬山东省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及服务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预报过程表明,充分了解和掌握西风带系统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的影响,抓住引起副高突然西进北上的环流特征,将经验预报指标、数值预报、客观预报方法三者结合起来,配合使用,是做好这次重大转折天气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亦为 《气象》2012,38(11):1429-1435
2012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略偏于东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北半球高纬度环流呈5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北偏西。2012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4℃,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92.1mm,较常年同期(105.1mm)偏少12.4%。月内共出现8次降水过程;西北太平洋有7个热带气旋活动,有5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另外,热带气旋布拉万对我国东北地区造成严重影响;江南、华南、江汉、四川盆地及新疆等地出现高温天气;19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