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监测地震的发展趋势,探讨大范围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及时布设临时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台网由11个数字地震台组成,遍布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缘和南西端。为了分析WFSD数字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其动态范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台站观测数据,通过傅立叶变换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获得台基地动噪声均值,进而分析观测系统的动态范围和台网监测能力。根据计算结果与记录的大量微震对比研究,表明在龙门山断裂带上,WFSD数字地震台网具有监测ML 1.5级微地震的能力,且与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发布的地震结果基本吻合。因此,WFSD数字地震台网可为龙门山断裂带变形机制研究提供基础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2.
基于EMR方法的内蒙古测震台网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内蒙古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为该地区的地球科学研究和测震台网的进一步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根据内蒙古测震台网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分析了地震定位台站数据和台站张角的时空分布,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了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站张角和台站数的时空演化能够定性、客观地反映内蒙古测震台网台站数量由少到多,地震监测能力由弱到强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EMR方法给出的Mc时空分布,可定量描述内蒙古测震台网各历史时期Mc时空的监测能力变化.结果显示,1990—2001年的模拟记录期间,呼和浩特地区Mc值约为ML2.0,与蒙古交界地区可达ML3.0以上.2002—2007年的模拟和数字化并行期间,内蒙古中西部以及与外省交界地区监测能力有所提升.2008—2012年的"十五"数字台网运行期间,测震台网的建设有效克服了行政区划狭长、台站布局不合理的现状,绝大多数地区ML2.2以上地震基本完整.相关研究将为内蒙古地区地震观测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布局、地震观测产品用于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试运行期间在测定地震参数、编辑地震目录和台网观测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作简短回顾。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数字地震台网是我局“九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它是利用了中国地震局“八五”攻关项目所研制的地震计、数采以及系列软件建设起来的。现有 2 9个子台、3个中继站以及台网中心组成。在信道传输上充分利用了DDN专线与无线扩频微波相结合的传输方式 ,在台网运行过程中 ,各种线路或仪器故障时有发生 ,下面就故障现像与个人维修经验做个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 5 .0级地震 (9.2 1地震序列取ML≥ 5 .5级地震 )测定了Ms震级 ,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快速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十分重要。目前的地震预警技术多是基于区域地震台网,均需依托测震或强震动观测台网,其时效性受到观测台站与台网中心间数据传输速度的制约。本文设计了地震预警信息的在线获取系统,可通过前端专用MEMS传感器获取地震动数据,由本地CPU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的在线获取,并通过3G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信息公布,可满足地震预警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国家重庆台网和该市江北、荣昌二个临时地震台网监测资料详细统计了重庆及其周围1977-1989年、1990年等不同台站不同是段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重点描述了重庆市江北1989年11月发生的两次中强震活动,指出影响该市的3个地震密集区。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地区进行高质量的长期地震观测是全球地震观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SDP/ODP是唯一能够钻穿软的沉积物、在坚硬的岩石里安置地震传感器这一目标的科学计划。介绍了ODP航次在井孔中设立地震台站、并获得一些有趣的结果的成功例子。ODP在日本外海布置了两个井中地震台站,与陆上台站一起来观测板块边界的活动性。此外,还介绍了西太平洋井中宽带台站、海上地震信号和噪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数据子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秋生  史大年 《地球学报》2001,22(6):507-512
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数据库是以Windows98,MS Access97数据库软件,个人Web服务器PWS(Personal Web Server),ODBC(Open Data Base Connector)驱动程序为基础建立的。它采用网页与数据库接口的形式实现了数据网上发布与数据存储的完全分离。该子库具有运行速度快,操作简便及安全性强等优点。数据库收录了“九五”以前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系统天然地震临时台网观测的数据约45GB。可供从事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天然地震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者按共享协议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描述了合肥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系统的技术原理和设计过程。认为根据台网功能和技术环境,建设一个全无线的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由数字遥测台、数字中继站、中网接收处理中心组成)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南昌数字地震台的观测环境改造和观测系统、技术系统建设情况 ,分析南昌数字地震台建成后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 ,这对指导我省今后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常规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瓶颈,提出了全数字高密度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框架,即: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更小的接收道距与线距、更小的激发点距与线距、单炮超多道数、小面元、全方位、高覆盖次数观测,真实记录全波场海量数据的采集技术,及其与之相配套的高精度地震成像处理和精细综合地震解释技术。与以往的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相比,全数字高密度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断层方位、小断层识别、陷落柱探测、下组煤层探测、高陡构造勘探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受山地和碳酸盐岩裸露双重复杂条件影响的南方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基于对南方复杂地形山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难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对比分析:(1)综合应用多种表层调查技术进行精细表层结构调查,建立相对准确的近地表结构模型和速度模型,求准静校正量,指导井位优选和井深设计。(2)采用动态观测系统,高陡构造成像方面采用长排列大炮检距,灰岩区采用加密炮观测系统,溶洞裂隙发育地区采用宽线观测系统;(3)针对复杂多变出露多地层岩性,改善激发接收条件,根据岩性变化优选炮点点位,尽量避开溶洞和厚层纯灰岩区。灰岩区采用双深井组合激发,每道至少要两串以上检波器面积大组合接收,检波器井下接收比地面接收效果好。采用以上技术方法,对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地震剖面和单炮记录品质有所改善,地震反射波能量及信噪比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台湾的地震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参加 1 998年 7月于台北市召开的第五届《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所了解和得到的最新资料 ,翻译、整理编写而成 ,供大陆同行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地震活动和开展两岸地震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兴宇 《地质与勘探》2020,56(4):766-773
宽线地震采集原始数据相比二维数据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为充分挖掘宽线数据本身的优势和潜力,提升宽线数据处理效果,本文根据宽线数据和二维及三维数据的异同,借鉴了目前"两宽一高"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主要研究了宽线有源噪音压制及浅海拖缆宽线大羽角数据共中心点离散处理技术,提出了观测系统定义方式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模块的要求进行实时变换的建议,总结完善了针对复杂区宽线处理技术策略,提升了宽线的处理成果剖面质量,为复杂区宽线地震资料处理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观测仪器的重大变革 ,数字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宽频带地震学的含义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任务以及数字地震学的发展的现状和应用前景。目的是供从事或将要从事数字地震学观测、分析和研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季节冻土层对房屋地震破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冬期地面形成一坚硬的季节冻结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基土的动力特性,也就改变了地表层的卓越周期.1986年黑龙江省德都地区冬、夏两次地震震害调查发现,冬期地震对较刚性房屋破坏严重,而夏期刚好相反,即相对柔性结构房屋地震破坏严重.通过实地观测与室内分析计算,进一步研究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definitive role in the stud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necessitating that diverse kinds of information are used to infer these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the seismic data related to the Hendijan oil field were utilised, along with the available logs of 7 wells of this field, in order to use the extrac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attributes and the values of the shale volume in the wells to estimate the shale volume in wells intervals. After the overall survey of data, a seismic line was selected and seismic inversion methods (model-based, band limited and sparse spike inversion) were applied to it. Amongst all of these techniques, the model-based method presented the better results. By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he shale volume was then estimated using three types of neural networks, namely the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 (MLFN) and radial basic function network (RBF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