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吉林省已发现6种宝石、15种玉石以及观赏石、砚石等宝玉石矿产.其中橄榄石、蓝宝石等宝石矿产地有8处,蛇纹石玉、长白玉、磐龙玉等玉石矿产地有6处,松花石矿产地6处.橄榄石、蓝宝石、磐龙玉、吉林玉、长白玉、蛇纹石玉、松花石储藏量较为可观,市场经济价值很大,其他宝玉石矿种也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加强宝玉石资源的基础研究工作,实现吉林省宝玉石类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吉林省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生态省建设中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江苏省人大《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进入实施阶段后,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省建设的矛盾更加突出.因而在生态省建设中矿产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对全省自然生态环境特征、矿产资源开发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和措施的论述,就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省建设之间的矛盾,提出对生态省建设影响最小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即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实施生态矿业、建立矿产资源工业园和矿业循环经济链、保护矿山环境,挖掘、开发旅游等资源,最终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省建设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1-67040001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47-67041156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松花石形成于独特的地质环境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做为"御砚"和"朱批"的专用砚。本文重点介绍了松花石的主要基本特征,生成环境及其分布、开发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从东平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历史、资源保有现状、勘查开发及矿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的。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必然会造成矿产资源衰竭和矿山生态环境恶化,使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安徽省灵壁石、太湖石、景纹石、昌源石、腊石、青石、山花石资源的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条件,并对各石种的品质及特征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安徽省观赏石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观赏石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安徽省观赏石开发利用前景进行论证,认为其开发利用前景喜人。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硼矿资源特征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吉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总结了吉林省硼矿资源特征,分析了资源利用现状,虽然我省高品位硼矿已消耗殆尽,只有暂时性和阶段性停采矿区具有开发利用潜力,但矿区、矿区外围及深部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福建东山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其团 《福建地质》1999,18(4):219-222
就东山岛在水、砂、石、土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发利用矿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东山县应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建设港口旅游城市”的规划,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促进东山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以往矿产资源开发模式,依据生态建设的需要,厘定了基于动态发展的绿色矿山概念,提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绿色矿山是未来矿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根据国家矿山规划的要求,对于不同矿山主体,按照矿业产业链、矿体开采价值及环境要求等关联因素,将绿色矿山建设模式划分为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生产、绿色复垦发展、绿色旅游、关停并转、联合融资等六类模式。针对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配套支持政策不够细化、落地难、绿色矿山建设主体缺乏主动性、绿色矿山开发利用技术与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分别从政府、社会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藉此推动绿色矿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何合理、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云南都龙矿区资源储量丰富、资源潜在价值巨大,稀贵金属铟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一,锡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锌保有储量居全省第三。自建矿以来已有57年的开采历史,本文系统地收集并分析了都龙矿区矿产勘查、资源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历史资料,重点介绍都龙矿区2000年实现规模化开采以来,在资源开发及矿石加工方面所运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矿石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采矿贫化损失率明显降低,初步实现了都龙矿区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神经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锡泉 《江苏地质》2001,25(4):200-205
在分析了江苏省矿产资源概况、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即:集约型的 资源开发战略、国内外两个市场战略、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开放型资源地质勘查战略、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矿产资源管理的依法治省战略。  相似文献   

13.
王亮  王勇 《绿色矿冶》2023,(6):68-73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环境修复能力的关系,以及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的关系,分析如何利用环境自净化和生态的自修复能力,在成本最低情况下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给出了不同矿山保护性开采和非保护性开条件下的人工修复难度,从宏观层面指导绿色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煤炭产业去产能政策的深入推进,大量矿井面临关闭或废弃,但其仍赋存大量可利用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已成为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一大难题。在分析国内废弃矿井工业旅游开发现状与地下空间旅游开发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国外废弃矿井旅游开发模式经验,并总结分析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旅游资源的特征。探索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基于视觉、触觉和听觉以及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三觉五性”设计方法。并针对目前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即:高度重视废弃矿井旅游资源开发,改善传统单一旅游模式,加强体验式旅游设计,对地下空间进行现代化功能型改造。对实现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建设、社会民生保障及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友宁  乔冈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8,37(12):2125-2130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支柱性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开发及战略基地,但同时又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由于以往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高原植被生态影响严重,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与修复成为青藏高原矿山最主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基于寒冷、缺氧、少土、交通不便等制约性自然因素,提出了源头优先保护生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对策建议:提高青藏高原矿山准入条件、构建基于源头生态保护的机制、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基于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矿山布局、建立勘查及合理开发的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建立矿山生态环境长期监测网、推广高原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等,为政府科学决策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吉林省矿产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继红  王冬艳 《吉林地质》2010,29(2):161-164
本文在阐述吉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总结了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并根据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从强化规划、加大勘查、完善机制、夯实基础等四个方面提出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以矿产资源的保有基础储量、查明资源量、市场需求量、市场供求关系、国家产业政策及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等因素为分析因子,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指数计算,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序列,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重点矿产和划分鼓励、限制和禁止开发矿产的依据。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介绍了序列的建设方法,建立了一个序列样本;依据样本进行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矿种规划实践。序列直观明了,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矿产资源规划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毛英 《四川地质学报》2003,23(2):106-108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巳成为西南地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支拄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当首西南地区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小芊 《中国岩溶》2014,33(1):111-117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龙胜县矿产资源丰富,经多年的开发利用,基本形成了以滑石为龙头,辅以金、铅锌、温泉的资源开发格局。为了正确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矿业经济与生态经济建设的关系,通过对龙胜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的调查研究,阐述了在规范龙胜县的矿业活动及调整矿业经济结构方面的思路。指出以矿山开采企业为主体的龙胜矿业经济体系,其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产生的环境影响也比较大。认为调整矿业产业结构,改变矿业经济不合理增长方式,已成为保障矿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