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气象科技》1991,(6):94-97
一、一般问题(含:气象学史、国内外业务概况、气象人物)译者!年!期 从科技文献动态看80年代世界大气科学进展 1990年国际TOGA学术会议及TOGA计划(1985一94)后半期的工作重点 美国中尺度气象学与九十年代天气预报服务现代化—中美中尺度气象研讨会 八十年代的ENSO回顾 近年来国外气候动力学过程若干问题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美国国家咫风中心的机构和业务 第一次GEWEx温/湿反演研讨会简介丁裕国等1991-1一7群199196一封三周秀骥等19911一7王世平等杨修群199119918一201一106J几Jl卜J︵b八匕Robert C.Sheets 张凤英 廖洞贤 Dr.Elbe:t等…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88,(6):93-96
一、一般问题(含:气象学史、国外业务概况、气象人物)┌──┬──┬─┬─┐│作者│译者│年│期│└──┴──┴─┴─┘中尺度气象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美国中尺度天气预报的现状和展望目前和将来用卫星资料作中尺度天气预报的难 点及可能性国际卫星陆面气候计划(ISLSCP)简介极地气象科学计划及将来的任务’一吸引子上天气和气候可预报性的估计 林必元Thomas W.SehlatterJames F.W.Purdom江吉喜等杜扬1988198819881一71一66一9 季国良等N A.Stre丈enK laus FraedriCh张永萍王玉清198819881988 6一12 l一636一42二、大气探测与仪…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五一”前夕,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召开了2 0 0 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研讨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全所科研人员和客座研究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所长周广胜关于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改革进程的汇报和各个研究组首席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教授陶祖钰,南京气象学院教授李子华,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玉辉、许振柱等分别作了题为“MCC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大气环境湿度及气溶胶粒子化学组分对其虚折射指数影响的实验研究”“东…  相似文献   

4.
利用武汉暴雨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LAPS中尺度分析系统,将2008年和2009年5-7月中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中所采集的观测资料进行融合、同化,生成了华南、华中、江淮和长江三角洲4个观测区的空间分辨为5 km、时间分辨为3 h的SHCeREX中尺度气象分析场.文中从两方面对SCHeREX中尺度分析场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宾州/NCAR中尺度模式最近对世界一些地区的大气现象研究情况。其中包括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爆炸性气旋生成,在阿尔卑斯山区气象试验(ALPEX)期间欧洲的气旋生成及与此有关的臭氧输送,宾州和中国的暴雨和山洪爆发事件,中国的“高原”和“西南”低涡,美国的强风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抬升的混合层和“盖”,澳大利亚的南寒风,冬季期间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冷空气在低空受拦阻,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区域酸性沉积情况。本文也评述观测系统模拟试验(OSSEs)若干敏感性研究,供区域研究用的在全球气候模式内中尺度模式嵌套问题,以及最近由宾州大学作出的一些实时预报研究。上述和早期的一些研究工作得到重要的结论是:一个普通的中尺度模式,它具有真实处理的边界条件和物理过程,以及有较好的大尺度条件的初值化,它就能够模拟和预报世界不同地方各种天气和中尺度现象。而且从模式的模拟结果还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动力协调的资料,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复杂的中尺度系统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1992年4月18-27日受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委托,北京气象学院举办了第二期高工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省市气象局和地区气象局从事天气预报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师,还有部份年青的科技工作者. 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尺度暴雨研究.讲课内容除了基础知识外,基本上是目前国外对中尺度系统的监测和试验,主要内容有:①中尺度动力学;②中尺度天气诊断;③中尺度模式MM2和MM4简介;④现代天气学诊断;⑤中尺度系统的监测;⑥国内外动态.主讲人员是北京大学和北京气象学院的教授.加拿  相似文献   

7.
国际云物理会议是由国际气象与大气物理协会(IAMAP)的国际云物理委员会(ICCP)和美国气象学会、地球物理协会、海洋大气局、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于1976年7月26—30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召开。从150篇论文中选取其中三分之二在会上宣读并编成文集。挑选的重点放在有关云  相似文献   

8.
文集内收集了1975年10月21—23日美国气象学会在俄克拉何马州诺尔曼举行的局地强风暴会议的几篇报告:强风暴预报、中尺度动力学、大尺度动力学、模式建立、1974年4月3—4日陆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中美中尺度气象会议于1990年9月19—21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召开。国家气象局、中科院大气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市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共12名代表与会。该研讨会按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协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在两国交替举行,它的首届会议于1988年9月5—7日在北京举行,美方以当时的 NCAR 主任 Anthes 为团长的12人代表团参加了首届会议,成员也是来自NCAR、NOAA 和一些大学。会议主要有两个任务:相互交流中尺度气象研究、应用、业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回  相似文献   

10.
中尺度模式中辐射作用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中尺度区域气候模式RIEMS中通过考虑和不考虑辐射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来研究中尺度气象过程对辐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辐射可以引起平均约2℃的温度差,从而影响气压形势场和中尺度气象过程,进而影响降水。但在日尺度上,辐射的作用可以不计。  相似文献   

11.
Derecho是指一种大范围对流诱发的风暴,它被辨别出来并用流行术语定义。70个derecho个例组成的综合数据库由1980—1983年四年间5—8月暖季资料构成。资料分析表明暖季derecho比较典型地来源于某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这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沿着以高位势不稳定和相对强的中对流层风为特征的环境中的一个低层准静止热边界移动。在美国大陆,这些风暴经常出现在南达科他东部到上俄亥俄河谷地带,而且比较典型的是在下午和晚上出现。雷达和卫星云图的特殊特征与孕育derecho的中尺度系统有关。根据与derecho事件有关的气象参数和天气形势,已经研究出一个判断树帮助气象业务人员预测derecho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中尺度数值模式作为中尺度气象的一种预报和研究工具,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本文综述了MM5中尺度数值模式的发展现状,并以实例介绍其在中尺度气象研究、区域天气预报、区域气候预报、航空航海气象保障、军事训练和空气质量预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来, 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首要课题。早在1963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就开始参与主持国内首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气象学试验。此后, 又先后主持了“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超短期预报基地” (1986—1990年)、“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1997—2003年)、“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 (1998—2003年) 以及“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2009年)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 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全自动扫描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站网、中尺度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分析及显示集成系统等研制工作, 并且研制发展了中尺度非静力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利用现代中尺度大气探测网, 组织实施了多次中尺度暴雨等大气综合观测试验, 取得了丰富的中尺度观测资料, 为我国中尺度气象发展奠定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后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尺度气象研究引起了气象工作者的日益高度重视。90年代将是中尺度气象学取得显著发展的10年。重力波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中尺度波动,众多研究表明,低空急流、温带气旋、线、锋面、晴空湍流和暴雨系统云雨带中的中尺度结构都和重力波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中尺度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守亭  刘璐  李娜 《大气科学》2013,37(2):319-330
近几年,中尺度气象由于在逐日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和在气象灾害预报中的显著贡献,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尺度气象研究并预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其引发的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冰雹、龙卷风等.本文主要总结了2007年以来我国在中尺度研究中取得的显著性成果.主要包括:波动、涡旋、锋面、稳定性、Q矢量和不变量.在波动方面包括重力波的形成和传播的研究,包含旋转Rossby波、混合低频旋转Rossby波和高频惯性重力波在内的台风波动以及考虑水汽作用的中尺度波作用守恒.涡旋部分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低涡(TPV)和热带气旋内部的涡旋问题.除了涡旋之外,锋面在中国也是一个关键系统.在锋面方面的进展有:梅雨锋中的β中尺度双雨带机制的产生和维持的实验性研究,以及基于广义位温的锋生函数的提出,这些成果使得对锋生过程的描述更接近于实际大气状况.在不稳定问题上,主要介绍了采用Energy-Casimir方法建立的拟能量波作用方程和基本气流具有线性和非线性切变时的横波扰动的不稳定.关于Q矢量,介绍了从地转Q矢量,半地转Q矢量到非地转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的发展,以及由湿地转Q矢量和垂直风切变耦合得到的新型散度方程.最后,讨论了有关质点的两个不变量位温和位涡的相关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美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以及中国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协会(CCMAP)共同赞助的“北京国际辐射会议”(BIRS)于1986年8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名誉主席是叶笃正教授(中方)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J·London 教授(美方),执行主席是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秀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气象系廖国男教授。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学发展到今天,中尺度气象问题以其越来越显著的地位,摆到了研究者的面前。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在气象科学领域中,中尺度气象问题必然是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尺度气象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分析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ARW模式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1997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小尺度气象处(MMM)、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环境模拟中心(EMC)、预报系统试验室的预报研究处(FRD)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的风暴分析预报中心(CAPS)四部门联合发起新一代高分辨率中尺度天气研究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开发计划,拟重点解决分辨率为1~10Km、时效为60h以内的有限区域天气预报和模拟问题。该计划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共同支持,1998年已形成共同开发的标准,2000年2月被确定为实现美国天气研究计划(USWRP)主要目…  相似文献   

19.
大气探测资料在中尺度暴雨中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使用近几年强化气象业务观测网建设所获得的大气探测资料,包括每小时1次的自动雨量站资料、逐时的GOES-9卫星红外云图TBB资料、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回波顶高资料,并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6月29—30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观测研究。分析表明: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探测资料能较好地描述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同时,停滞在淮河一带的梅雨锋和切变线为此次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暴雨过程期间,淮河流域梅雨锋云系上共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它们是暴雨的直接制造者;此次大暴雨过程主要由2次中尺度强降雨时段组成,中尺度雨团的源地集中在安徽西北部,雨团的发生与β-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有密切关系;雷达回波的分析显示,此次暴雨是混合云降水所致,在层状云降水区中有许多对流云回波,对流回波区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中尺度辐合线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曲晓波  张涛  刘鑫华  周庆亮  张小雯 《气象》2010,36(10):102-105
本文利用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2010年8月8日凌晨发生在甘肃省舟曲县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经过分析表明,造成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的主要气象触发因素是一场局地性强、短时强度大、突发性强的短历时强降雨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经过雷达、卫星资料分析,其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在高空有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低层切变线天气系统强迫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