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冬、春季气温与降水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18个代表站1961—2005年冬、春季月平均温度及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近45年来冬、春季气温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年际变化和冬、春季降水量变化规律以及温度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近45年来,气温呈现出由冷变暖的趋势;2.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冬、春季温度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的特点,温度差异大;3.中西部地区年、冬季、春季最多降水中心均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偏南部、乌兰察布市西南部,最少出现在阿盟西北部;逐年降水量差别比较大;4.自1986年以后,冬季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而中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2日,由内蒙古气象科研所承担的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技术进步项目“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细化数据库”通过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3.
董立清 《气象》1986,12(2):52-55
本月,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适时,阳光充足,有利于北方冬小麦分蘖生长、南方油菜移栽和华南地区的晚稻收获。 天气概况 本月除内蒙古中东部、吉林中部、新疆伊犁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是内蒙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与内蒙古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联合开发的手机气象WAP服务项目,可以向移动GPRS用户和联通CDMA用户提供气象WAP网站的内容,可随时在线完成对各类气象信息的浏览,用户在线互动浏览文字信息的同时,提供了包括图形、图像等媒体化的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近46年(1961-2006年)内蒙古沙尘暴系统地调查和分析工作,给出了内蒙古春季沙尘暴发生日数频数和天气过程频数的统计定义,并在此定义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和分析给出了春季内蒙古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介绍了影响下游京津地区的内蒙古沙尘暴的天气特征的一些分析结果;分析并筛选了对内蒙古春季沙尘暴具有预测意义的前期气候影响因子,并利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EOF分解等方法对部分前期因子做了特征提取;采用特征值方法、模糊数学及群体评价方法设计了内蒙古春季沙尘暴预测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做了编程计算;给出了内蒙古春季沙尘暴的预测标准和预测正误的判别标准;将筛选出的具有较强预测信号的因子作为模型中使用的预测因子,设计了11组不同预测因子组合的回报试验,分析试验结果以确定较佳的组合;利用确定的较佳因子组合对1975-2007年逐年做了回报试验。并对逐年回报试验结果进行了POD和SS预报技巧评分。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有望成为内蒙古春季沙尘暴预测的一个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1995-2020年《内蒙古气象》刊登的2349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载文量、作者分布地区、作者合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内蒙古气象》26年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旨在为与气象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并为今后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的差异和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4 a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暖倾向,气候变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冬季增温最强,秋季增温最弱;区域变化表现为在区域中心区域,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辽宁中部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靠近边境区域为增温较弱的地区;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是最高气温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温室、庭院葡萄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赵再再,孙冠英张淑芳,张敏聪(内蒙古气象科研所)(内蒙古园艺研究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我区农民经营自己庭院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目前,庭院经济在一些农村、城镇郊区已...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规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系统地对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火灾历史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周期变化和影响因子;同时依据历史资料对内蒙古森林、草原火灾进行区划,并建立相应的区划图形库和历史资料库。为火灾预防和火险等级预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防火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59—2005年全国824站日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以及NCEP/NCAR总云量逐日资料,利用REOF方法,将我国冬、夏季平均气温分别分为4个和6个区。冬季4区为青藏高原以东、东北和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大部、新疆;夏季6区为西北东部和华北、长江黄河流域一带、西南南部和华南、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新疆中北部、南疆西部。除了夏季II区(长江黄河流域一带),冬季和夏季各区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的上升趋势更显著。消除总云量的影响后,除了冬季II区(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冬季相比,夏季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消除日照的影响后,在夏季I区(西北东部和华北大部)和VI区(南疆西部)以及冬季II区(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平均气温与总云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北京城区污染观测站2006~2013年夏季可吸入颗粒物PM10逐日浓度检测资料,挑选所有PM10浓度大于150μg/m~3的个例,合成分析华北及北京地区风场变化情况,发现风速在污染当天变化不明显,南风与PM10的相关性普遍为正,污染当天各区南风增加较大,太行山一带甚至增长了5倍。南风异常可能会使河北、山东等地污染物向北京输送,造成北京大气污染。同时我们分析北京夏季空气污染时大气环流特征。在500 h Pa与200 h Pa,北京和内蒙古上空有显著的高压异常。在850 h Pa,环流场表现为东正西负的高度场异常,其中北京在正负异常分界线上。低层气压梯度异常会造成北京和以南地区南风异常。同时,我们发现北京污染天气伴随的高空环流异常具有准定常特征。在污染前4天,蒙古上空存在一个显著的高层高压异常。该高压异常增强并向南延伸,在污染当天控制北京和内蒙古。在污染消退期,该异常也逐渐消退。但在消退后第四天,北京和内蒙古上空依然受高压异常控制。这表明北京夏季污染和高空准定常环流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Surfer8.0自动绘图软件的制图分析功能,融合空间地理信息,并用Scripter对整个制图分析过程编制程序,自动实现了内蒙古东部地区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的评估、合理的利用内蒙古的空中水资源,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提供依据,移植威斯康星大学MODIS遥感大气、云特性的源程序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的图像显示、处理源程序,搭建起对DVBS下发的MODIS资料及时进行处理,每天至少两次对内蒙古上空的大气水汽、云特性进行自动监测的业务平台,并将监测结果以图片形式发布到网上共享。反演结果显示,反演产品显示的云区丰水区与MM5预报产品指示的丰水区相一致;反演得到的云中液氷含量结果与31.65GHz机载微波辐射计反演得到的结果有相同的量级。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气象科研所引进的Novell网络系统,在省级气象科研所率先完成低成本、高性能微机局域网建设。初步形成科研计算、现代化办公和对外服务创收三大功能的计算处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引用"中国知网"1991—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载文、引文、被引、被引期刊等4个方面对《内蒙古气象》进行了分析,客观揭示了该刊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工作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回顾内蒙古气象局在2013年全面推广地面、高空观测业务一体化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一体化工作经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下一步全国全面推广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与内蒙古气象学会共同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正门前举行以“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为主题的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大气中水汽的定性、定量测量是提高内蒙古干旱研究与预测的有效手段。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内蒙古地区实测降水资料(1961-2000年),定性、定量地分析东亚水汽分布、水汽输送与内蒙古夏季干旱的关系。得出内蒙古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含水量偏少是内蒙古夏季干旱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北上受阻,不能达到内蒙古高原是形成内蒙古干旱的又一原因。受大气环流影响,内蒙古高原水汽辐合偏弱是内蒙古夏季干旱的重要原因。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量与内蒙古东西部降水都存在明显负相关;孟加拉湾至内蒙古西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的水汽通道,南海至中国东北地区为内蒙古东部降水的水汽通道。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85-2005年21年的沙尘暴气象资料,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阿拉善地区确实是一个沙尘暴的高发区;按年平均计算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有高发期和低发期;阿拉善沙尘暴的成因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离开内蒙古气象局一年了 ,身在南方却心系内蒙古气象事业。在内蒙古工作了 33年 ,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贡献给内蒙古气象事业 ,因此 ,对内蒙古气象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今把吴江市气象局的一些情况向内蒙古气象同仁作简单介绍 ,供大家参考。吴江市气象局是一般气候站 ,离苏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