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黄土研究中磁化率分析已越来越多运用到第四纪风尘堆积研究中。采用古地磁极性柱结合磁化率曲线比对定年的方法,初步确定江苏金坛和尚墩遗址750cm厚的地层年龄为330kaBP,对应磁化率曲线判断该区域分别经历了24kaBP左右、110kaBP左右、190—240kaBP左右、300kaBP左右的4个暖湿期,其中间隔有3个干冷时期,具有完整的3个气候旋回。对应地层发育的4个古土壤层、3个黄土层的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虽然古地磁极性定年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以磁化率信息为辅助的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局限,获得较为准确的地层年代,多种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岩石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质与岩石可钻性相关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共钻进78种岩石,803块岩样,完成868个钻孔,总进尺82m左右。测试了岩石的压入硬度、研磨性、塑性系数、声学特性等性质,共取得各种测试数据8570个.在BCM—Ⅲ型微机上,对其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建立了以岩石压入硬度、研磨性和塑性系数为主因子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程,方程的预估精度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三八滩是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沙市河段内的一个心滩。我们从1981年11月开始上滩踏勘采样。滩体长约3.5公里、宽1公里左右,面积3.5平方公里。滩头平坦,倾向上游,坡角小于20′、滩尾倾向下游,坡角2°左右。在滩面上大致按均匀网格采样33个,剖面上收集水文浅七孔砂样39个,取样间隔半米,  相似文献   

4.
《水文》1963,(3)
我站所属的五个代办站(一个水位站和四个雨量站),大都位于河道上游山区,交通不便,一般距我站70华里左右。汛期雨量集中,强度大,而且雨次、雨日也多,平均每年发生較大洪水达25次左右,且漲落急剧。 这五个站中,1950年建站的一个,1953年建站的两个,1958年建站的两个,分別担負水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纬25度以北的江河湖海,冬季都有冰情现象发生。每年经常出现冰情的地区,主要在北纬30度以北16个省(区)和渤海、黄海北部。江河冰情的出现日期,南北相差很大,大约初冰日期相差三个月,终冰日期相差四个月。冰期南部一个月,北部长达八个月。封冻开始日期相差两个月。解冻日期相差四个月。封冻历时南部不到一个月,北部长达六个月。冰盖的厚度与封冻历时有关,历时最长的大兴安岭地区,一般在1.5m,黄河内蒙河段为0.8m左右,黄河山东河段只有0.4m左右。 河冰危害是多方面的,可以阻碍航运、发电、供水、破坏桥梁和沿岸建筑物,而最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航磁方法在大冶铁矿区深部找矿中的见矿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硬架式直升机航空磁测方法非常适用于局部重点地区找矿工作。该方法飞行高度在100 m左右、采样点距3 m左右,定位精度小于1 m,且在同等条件下,费用只有地磁的30%左右。采用现存矿体厚度图与航磁异常对比分析,及与正反演计算结果互相印证的方法,确定矿致异常,然后通过航磁异常精细反演确定钻孔位置。所布设的三个钻孔均在大冶铁矿深部见矿的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仑言 《探矿工程》1982,(1):16-19
会议期间统计全国地质、冶金、煤炭、二机等系统共开动绳索取心钻机70台左右,累计进尺15万米左右,完成300多个钻孔。钻探的矿种有铁、铜、铅锌、钨、锰、铝、黄铁矿、磷、钾、汞 金、银和煤  相似文献   

8.
藏北地区色林错、班戈错湖盆扩张及现代裂陷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藏北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色林错、班戈错两个湖盆水域面积自1969年以来增加了19 34%,水位相对升高了5 0m左右;在班戈错北岸岗龙哈木那地区,中晚更新世地层相对隆升,高差为120m左右;色林错南西则国加勒山体北侧现代滑陷构造呈EW走向,色林错南岸曲勒地区地漏斗呈串珠状、网格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生成;平行两个湖盆南缘发育众多的泉华台地、热泉、冷泉等。说明两个湖盆区裂陷活动正在发生,即在青藏高原总体隆升的背景下,这一地区处于相对沉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这种钻头共镶四组合金,每四个合金为一组。前边两个合金底出刃为2~1.5毫米,后边两个合金底出刃均比前两个合金底出刃高0.5~1毫米。当后两个合金磨坏时,前边出刃低的两个合金接续工作。但后边合金工作时,与岩石接触面积小,所以压力要小,一般在1700~2000公斤左右。前边两合金接续工作时,前后二齿都与岩石接触,所以接触面积要加大。压力一般在2000~2500公斤左右。合金规格7×15毫米。在7~8级的灰岩夹燧石岩层中钻进,效果如表。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物候、动物分布、孢粉、雪线和海平面等相关资料,对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新肯定了竺可桢关于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研究的基本结论,并对隋唐温暖期的起讫时代作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气候波动状况也作了相应探讨。结果表明,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是以温暖为主,如与现代气候相比较,则当时年平均温度高1℃左右,气候带的纬度北移1°左右。包括南北朝晚期、五代、北宋中前期在内的隋唐温暖期(550~1050年)存在由温暖-寒冷-温暖的气候波动,其中的寒冷期持续时间约为150年左右(800~950年),第1个温暖期(550-800年)和第2个温暖期(950-1050年)则分别为250年和100年左右。这一现象反映了在持续时间约500年的隋唐温暖期中有渐趋寒冷的趋势,而这正与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总体上由暖转寒的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龚强  晁华  朱玲  蔺娜  于秀晶  刘春生  汪宏宇 《冰川冻土》2021,43(6):1782-1793
根据东北地区144个国家气象站1951—2016年的地温和土壤冻结深度资料,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及统计建模推算的方法,对东北地区地温和冻结深度时空特征进行了细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温整体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冻结深度逐渐增大。各层年平均地温呈向北2个纬度降低1 ℃左右,年平均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3个纬度加深30 cm左右,极端最大冻结深度为向北2个纬度加深30 cm左右。地温和冻结深度与纬度关系显著,与经度和海拔也有一定相关性,但在东北北部的多年冻土区基本不受后两者影响。不同深度的地温季节特征不同,地表温度季节特征与气温一致,160 cm以下深度四季温度从高到低为秋、夏、冬、春。地表夏季与冬季温差达到33.5 ℃,而320 cm深处最热季与最冷季的温差仅为7 ℃。气候变暖使得东北地区各层地温升高、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尤其在多年冻土区及其临近的高纬度季节冻土区更为显著。相对于下层土壤,地表升温最大。伊春地表升温趋势达到1.16 ℃?(10a)-1,40~320 cm土层升温趋势为0.60 ℃?(10a)-1左右,冻结深度减小、冻结期缩短趋势分别达到 23 cm?(10a)-1、8 d?(10a)-1,大幅升温不利于多年冻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61年12月28日—30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会上共提出了85篇论文。参加会议的有本省十一个生产、科研及教学单位,共五百人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没有专门的地质学院,地质人材的培养分散在各综合大学、电视大学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有关系科中。单是伦敦一地,就育九个学院有地质系,而且还在酝酿增设。每年全国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从73年起大体稳定在700人左右(男生600,女生100)。研究生人数(包括硕士与博土研究生)平均为本科生的三分之一,即230人左右。按人口平均或按面积平均,他们的地质人员比例比  相似文献   

14.
湖南锡田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HRIMP 和LA-ICP-MS 测年方法,对湖南锡田花岗岩体8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样品中的锆石进行成因研究,在阴极发光图像上锆石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呈现较高的Th/U比值特征,显示锆石为岩浆锆石。根据新获得的花岗岩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数据,结合已经报道的高精度成岩年代学资料,将锡田岩体的岩浆活动归纳为2期4个阶段:印支期第一阶段,侵位于230~224 Ma间,峰值在228 Ma左右;印支期第二阶段,侵位于215 Ma 左右;燕山期第一阶段,侵位于160~147 Ma间,峰值在151 Ma左右;燕山期第二阶段侵位于141 Ma之后。  相似文献   

15.
据地质和岩石学研究,冀东高级变质区内的太平寨—金厂峪地区有三期变基性岩脉。在第二、三期变基性岩脉中的石榴子石和角闪石分别聚集,形成两个矿物集中区,即gt+cpx+pl±hy和hb+cpx+pl±hy。岩石中的P_(H_2O)是控制形成这两个矿物集中区的主要因素,它们是在同一变质温度下同时形成的。第二期基性岩脉经受了辉石麻粒岩相(温度在825℃左右)变质作用的改造,尔后与第三期基性岩脉一起经受了角闪麻粒岩相(温度在750℃左右、压办在0.9 GPa)变质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平均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级机构70多个.超过中央规定限额15个左右;全国地区一级党政常设机构平均50多个,超过限额20个;县一级机构45个,超过限额10个.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地区发育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黑色页岩。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已知地质特征推断反射层位的方法,对两套含烃黑色页岩层的地震地质特征、波组层位识别、波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出湘西北地区页岩层地震反射波所具有的典型特征:龙马溪组存在3~4个强相位,主频集中在30Hz左右;牛蹄塘组存在3个强反射界面,因深度加大,其主频集中在20Hz左右。由于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二组地层间距达2 500~3 000m,因此在湘西北地区将二组地层的反射波视作一个波系,其二维地震剖面存在3个波组4个反射层位或3个波组3个反射层位,三个波组分别为龙马溪组,中寒武底界及牛蹄塘组。另外因龙马溪组砂质泥岩段具有低速、低密度、低电阻率、高放射性等特征,其界面波阻抗差异较大,可作为本区的地震波标志层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0,自引:67,他引:170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国内外矿物名称的现状当前国内外实际上已确认的矿物种不超过2600种,而现有的矿物名称有15000个以上,超过矿物种数的五倍左右。这些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第一类:历史上沿用下来已为大家所习惯的矿物名称。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这类矿物名称在我国大约有100种左右。第二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结构特性、外表特征命名的矿物名称。在我国,这类矿物名称占绝大部分,在国外则仅占小部分。它们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以来酒泉盆地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系是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的结果,酒泉盆地的沉积记录了祁连山隆升的过程;第四纪以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下,酒泉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演化变迁经历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依据区内祁连山的冰期及冰川变化、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历史文化记录,结合酒泉黄泥堡乡第四纪研究钻孔资料中的孢粉分析成果等,在酒泉盆地第四纪以来建立了交替演化的12个寒冷期和12个温暖期,并分析了酒泉盆地第四纪沉积所记录的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之间的关系,认为第四纪以来2500ka左右的“青藏运动B幕”之后,900ka左右的“昆仑一黄河运动”之后和150ka左右的“共和运动”之后随着青藏高原及祁连山的不断隆升,酒泉盆地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