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讨论了中秦岭正河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重点分析了其构造控矿作用,并对成矿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山阳-凤镇深大断裂是矿床的导矿构造,蚀变矿化带受控于次级背斜构造,为背斜核部的轴面劈理化带。硫源具幔源与壳源混合的特征,其成矿作用经历了热水沉积-变质变形-构造热液叠加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和生 《地质与资源》2002,11(4):216-219
江东湾金锑矿床位于雪峰山弧形成矿带西南缘,赋存在两条NE向区域性断裂挟持的上升复背斜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对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分析,认为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控矿构造具有多型式.  相似文献   

3.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 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黔西北铅锌矿区的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郑传Lun 《矿产与地质》1992,6(3):193-200
黔西北铅锌矿属后成层控矿床,赋矿地层中铅锌丰度和矿石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金属来自下古生界。成矿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垭都-蟒硐、威水和银牛复背斜构造的控制,复背斜带中的复杂构造段控制着矿田,而矿床受复杂构造段中的小背斜及其压性纵断层的上盘或陡翼的层间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5.
张胜泽  袁月琴  张正荣 《贵州地质》2012,29(4):266-269,294
通过对威宁-水城铅锌成矿带矿床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区内北西向区域性断裂和背斜构造控制了成矿带的展布,次级断裂发育的剪切带控制了矿床(点)的分布,峨眉山玄武岩火山活动具有重要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东沟—金龙山金矿床被认为是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为褶冲带短轴背斜。短轴背斜为东西向紧闭背斜与北东向宽缓背斜叠加形成的穹隆构造,成矿作用主要受后期北东向脆性构造及东西向岩性不整合界面的控制;区内Au、As、Sb异常套合较好,异常沿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并与穹隆构造、遥感解译环形构造套合明显;获得成矿期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142.34±0.83)Ma,等时线年龄为(141.6±2.8)Ma,成矿为晚中生代早期;黄铁矿具有3期形成特征,晚期含金黄铁矿,主要与毒砂、辉锑矿共生。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成矿作用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矿床类型为与深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远程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41~142 Ma晚中生代早期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显示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环境是该矿床最为有利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金矿“热,液,矿”同源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立贤 《贵州地质》1996,13(2):154-160
世界上189个大油田中,有75.8%受背斜圈闭(J.D.Moody,1979)。四川南部卤水富集带也受背斜构造圈闭(图1),贵州的金、汞、锑等低温热液矿床也几乎都受背斜控制(图2)。这种控制石油(卤水)构造与控制矿床构造的相似性,说明矿床与构造圈闭的热流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成困联系。如果一个生油层系中富含成矿元素的话,石油和油田卤水极可能就是含矿流体。因此,笔者认为,黔西南金矿是该区合矿建造(P1-T2)中的矿质、流体和其自身的热能作为一个整体,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下渗的大气水可以(但不一定)参与成矿作用而成为成矿流体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含矿水。黔西南金矿的矿质、流体和热能是同源的,即均来自合矿建造(P1-T2)。其成矿模式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8.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了成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等特征,识别和厘定了该区存在五种控矿构造组合样式:正断层-背斜式、双向断层-背斜组合式、同向斜落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反倾断层-背斜式、同向斜冲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结合典型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等信息,研究认为,自印支期以来,该区构造体系呈现从NE构造带→NW构造带→SN构造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其中,NE构造带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成矿构造体系,进而论证了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式,为区域勘查部署和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古大陆南缘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秦岭大部分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以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赋矿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划分成矿系统;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按矿床形成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1)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主要以洛南-栾川钼(钨)多金属斑岩组合成矿系统为主,成岩方式为壳幔同熔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浅成侵入与定位;(2)构造-建造-流体成矿作用,按不同构造作用层次再细分为中深层次的构造作用(主要形成韧性剪切带型矿床)、浅层次构造作用(主要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多拉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阿尔泰多拉金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和矿体地质特征,论征了该金矿的控矿因素、成矿特征,认为该矿属中深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西安河金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河构造 (热液 )蚀变岩型金矿床 ,产于丹凤群及大草滩组发育的近E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床规模已达中型。矿石以低品位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褐铁矿、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特征。中基性火山岩、韧脆性断裂构造、中酸性岩浆侵入“三位一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区内成矿条件优越 ,具有形成大型金矿的可能性 ,近EW向断裂蚀变延伸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3.
早元古代角闪岩相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叠加其上的中生代脆性张裂破碎带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是治岭头金矿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热液主要来自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下部的重熔岩浆。中生代火山岩盖层是避免矿液逸散的必不可少的屏蔽层。矿床类型属于燕山期火山-岩浆热液成因的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
八卦庙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陕西风县八卦庙金矿是近期探明的特大型金矿。经研究发现它的成因与脆韧性剪切和岩浆热液蚀变有关。在八卦庙矿区至二里河铅锌矿一带发育了一条脆韧性剪切带,它控制了金矿体在走向(NWW-SEE)上的分布。金矿主要产在剪切带的脆韧性剪切条带和后期脆性剪切形成的碎裂告内;NE向在行小型断裂及其NE向节理控制了后期岩浆热液蚀变形成的矿脉的分布。在北矿带这些矿脉叠加在脆韧性剪切形成的NWW向展布的金矿体之上,形成富矿带。  相似文献   

15.
辽宁分水金矿床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水金矿属岩浆期后中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位于石棚峪超单元北西外接触带上,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186±13Ma及2800Ma的两个源区.燕山早期阶段,石棚峪超单元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深成侵入活动(186±13Ma)所分异的岩浆期后热液在运移就位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围岩(约2800Ma)的成矿物质,稍晚于186±13Ma形成金、铅矿床.  相似文献   

16.
大水金矿属于秦祁昆造山带,东昆仑—南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亚带,共圈出96个矿体,组成3个较大的矿体群,属于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本文通过物探推测法、化探预测法、Pb同位素预测法、坑内浅钻控制法4种研究大水金矿深部成矿预测靶区,研究结果表明在大水金矿西区深部及中区的南测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老湾金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长源  简新玲 《物探与化探》2003,27(2):83-87,100
老湾金矿是我国近年来探明的重要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或矿脉群)、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近矿热液蚀变带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构成了金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作者试图在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确定找矿勘查物探方法组合流程,以期配合、指导正在进行中的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的普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陕西马鞍桥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桥金矿是南秦岭泥盆系铅锌金(银汞锑)多金属成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上部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层位稳定。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沿盆纪基底的地层和岩石,成矿溶液主要为盆地同生水与变质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韧性剪切变质变形、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和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富集的多期成矿过程。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属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地下  相似文献   

19.
冯守忠 《地质与资源》1998,7(4):288-292
海沟金矿床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成矿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色洛河群,也有部分来自岩浆岩.成矿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热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应属混合岩化热液型铀金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山市板庙子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大理岩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的角度不整合界线与NE向大型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具有层位与断裂共同控矿的特点。通过对板庙子金矿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及矿源层、控矿构造等控矿因素的讨论,认为矿区特殊的构造环境和物化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及温度、压力突变)使之形成独特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是中国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