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N algorithm to a new earthquake catalogue, for the period from 1932 to 1993, obtained by merging Romanian and U.S.S.R. data, allows us to monitor, on the intermediate time scale, the preparation of strong, intermediate-depth earthquakes in the Vrancea region. Four of the five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a magnitude above 6.4 are predicted, the total duration of the Time of Increased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an earthquake (TIP) occupies 21.7% of the time interval under consideration, i.e., about 2.5 years for each stro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2.
ResearchonTSIPmethodformedium-termearthquakepredictionDe-YuHUANG(黄德瑜);Yuan-QingZHU(朱元清);YongCHEN(陈颙)andYingJI(季颖)(CentreforAn...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CN算法研究了辽宁省两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中强震前的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有震报准率为90%,TIP预测警戒占时空率为30%左右,R值评分为0.6左右。在TIP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SIP方法分析这两个区域的空间背景发震概率的不均匀分布。综合应用TIP方法和SIP方法,对辽宁省及邻近地区进行了试验性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4.
云南2001年施甸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2001年4月10日至6月8日相继发生了4月10日MS5.2、4月12日MS5.9和6月8日MS5.3的施甸地震. 本文利用云南遥测数字地震台网的保山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SAM分析方法(即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采用地震应力预测的分析手段,对这个强震系列进行剪切波分裂参数变化特征的研究. 初步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活动的增强,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值t基本呈现增加的特征,但在强震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发生t减小的现象,符合我们早先研究发现的震前应力释放现象. 研究认为,在地震活动强烈的构造地区和有强震发生危险的经济发达地区或重要城市,开展强烈地震的应力预测应用实践,可以减轻地震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The Time of Increased Probability (TIP)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is determined in Central Italy. This is done with an algorithm tha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algorithm CN, from the initials of California and Nevada, where the first diagnoses of TIPs were made). The use of normalized functions allows direct application of the orginal algorithm to the new region being studied, without anyad hoc adjustment of the parameters.Retrospective analysis carried on until 1986 shows that TIPs occupy 26 percent of the total time considered and precede four out of five strong earthquakes. Forward monitoring indicates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 TIP started in May 1988.Sever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quite stable, even when using catalogues from different agencies. Apart from obvious practical interest, this research is essential for the worldwide investigation of self-similarity in the origin of strong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6.
Mig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M≥ 7.0) along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of China since 1500 AD shows three patterns: Approximately equal time and distance interval migration from N to S, varied patterns of migration from S to N and groupe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a certain period over the entire seismic belt. Analysi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shows that the seismicity o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on the South Asia Seismic Belt which extends from Myanmar to Sumatra, Indonesia.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former belt often lag several months or years behind the quakes occurring on the later belt. So,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December 26, 2004 Ms8.7 great earthquake off the western coast of Sumatra, Indonesia, the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of China cannot be ignored. The abovementione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re related to the northeastward collision and subduction of the India Plate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the stable and hard Ordos and Alashan Massifs at its northeastern margin.  相似文献   

7.
朱令人 《华南地震》1998,18(4):9-16
1997年1 ̄4月新疆伽师发生罕见的强震群活动。几个月内在十分狭小的区域内发生7次6级强震,是新疆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概述了伽师地震3次准确和较为准确的临震预报;总结了地点已知的后续强震临震预报的科学和实践问题;论述了震例总结与现实预报的差异,以及地震孕育的复杂性和地震预报的现实做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建立了晋冀蒙交界地区的 5级和 6级以上地震的灰色预测模型 .利用上述模型对该地区未来几年内中强地震的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15日7时38分7.5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境内发生了6.2级地震,在4团、乌什设立的强震台记录到了地震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乌什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历史地震环境,对比分析了衰减公式与实际事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应用TIP中期地震预报方法中的CN算法,对河南省及其邻区发生的中等地震进行了性检验。结果表明内符效果较好,被检验的中等地震中有80%地震前出现了TIP,TIP警戒时段占研究时间的23.3%,综合计算报准率R值为0.59。说明该算法对中等地震原中期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searches TIP before 23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eastern part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zones of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and their nearby areas in recent decades.The results show that 18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within the diagnosed TIP.The TIP precaution occupies about 30% of the total space-time domain which we researched,indicating quite good results of intermediate-term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s.The algorithm CN can thus be used as an intermediate-term prediction method for strong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2.
杨继登  范杨 《华南地震》1998,18(4):41-49
分析了1995 ̄1996年发生的云南孟连西7.5级、武定以北6.5级和丽江以北7.0级三次强震前云南及邻近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背景性异常,包括地震空区、条带、小震群活动、地震窗口、诱发地震、强震原地复发以及迁移等特征。对地震活动期的分析表明,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后云南地区处于强震活动高潮期,1993年区内发生5.0 ̄6.3级地震7次,达到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预报指标。这些地震活动背景异常为这3次强  相似文献   

13.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8):1749-1766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强烈地震频频发生,势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地震活动时期.我国大陆内部、周边和台湾岛内一系列强烈地震(MS≥6.5)的发生,特别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地震的突发与其震前的异常平静表明:地表与上地壳均未见有明显的或确切能构成短、临强烈地震预测的浅表层活动过程,大地震由深部壳、幔物质运动,即深层动力过程所致.基于对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初步研究提出:(1)面对强烈地震的预测必须强化震源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的研究与探索,以达对未来地震发生地点的预测.(2)在地震强烈活动地区长期坚守介质破裂效应及其派生物理响应的井中观测,即"抚模"震源区介质与结构的动态"脉搏",以达对地震发生时间的逐步逼近或预测.(3)深入剖析强烈地震活动区、带、点的深、浅层空间结构与动力过程,历史地震在地震活动地域的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及可靠前兆信息的同步性经验和统计效应与发展态势,以对未来强烈地震发生强度的估计.这三个方面均必须以地壳深部信息的采集和研究为前提,是地震学和地震预测深化研究与探索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8.1级特大地震,是1951年当雄8.0级特大地震后,整整50年大陆上首发8级特大地震,它的发生虽然没有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它的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超过过去几十年来任何一次强震,它打破了我们对地震活跃期的划分和许多传统认识,同时对如何判断未来地震大形势提出了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6.0地震进行了回溯性研究。 利用该方法统计中强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频度, 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上能够反应出中小震活动频度的异常。 另外, 应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 对ML6.0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进行了研究, 此方法对AI算法的计算结果在时间上给予了支持。 结果表明: AI指数能够量化地给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相对增强或减弱程度, 中强震的S值在震前表现为高值或低值异常, 震后下降或上升。 S值的异常点与AI扫描值的异常结果在时空分布上相辅相成。 在地震目录完整的情况下, 中强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震前1 a的中小地震活动与之前3 a、 5 a的活动背景相比, 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现象。 利用这两个参量的变化, 可为该地区中强震的预测分析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华北地区1970年~2009年的ML3.0级以上地震资料,使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同及邻区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在该区中强地震前的异常情况。研究工作首先是确定空间范围、时间窗和时间滑动步长,然后将地震的空间分布进行网格化再转化为序列;对一个时段和它的稍长时段的地震空间分布进行序列化,计算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并分析相关系数在中强地震前是否明显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当空间取以1989年大同-阳高5.9级地震震中为中心,经向长度和纬向长度均为1.6度的矩形区域,时段长度取3600天,稍长时段取3700天,滑动步长取100天的情况下,1980年~2009年的相关系数时间序列数值整体上稳定,在0.94~1之间波动,但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5.9级地震、1991年山西大同5.8级地震与1999年山西浑源5.6级地震前2年均出现过相关系数小于0.94的异常现象,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变化。并讨论了相关系数异常对于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可以得到以下3点认识:(1)大同及周边地区的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空间分布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2年尺度的震兆异常,为该区中期地震预测提供时间上的参考;(2)考虑到研究区的限定范围为震中周边0.8度以内,地震时空分布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地点的预测也具有指示意义;(3)相关分析可以为识别此类地震空间分布模式的异常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从给定地区的地震目录中识别出地震簇.这些地震簇由一系列时空相关的地震组成,每一次强震前都可能有其地震簇出现.两次地震的函数由以下公式来确定:eij=1e-1t+2e-2s计算出某一地区所有 MM0地震相互之间的联系强度,并取一个经验参数之后,就可以根据编网原则识别出地震簇.利用地震簇,可以把强震的地震活动性图象识别得更清楚,简单和定量化.此方法曾用于我国大华北及西南地区的地震簇识别与地震活动图象研究.清楚地识别出了13次大震(M6.5)的地震簇.研究了它们的时空特性.近似建立了 lg△t,lgL,lgS 与震级 M 间的线性经验关系,此处△t,L,S 分别表示地震簇的前兆时间(持续时间)及其震中分布的最大线度与面积.显然,这些关系式对地震预报研究可能有一定用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互相关系数法, 计算了2011年安庆MS4.8地震的余震S波分裂参数。 结果表明, 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明显, 快S波平均偏振方向在近NNW向, 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通过分析延迟时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MS4.8地震后有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 在几次较大余震前, 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 并且其中一次余震在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出现延迟时间减小的现象, 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 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 研究认为 S 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可以为安徽南部地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用改进的M8算法研究了1979年以来大华北地区存在的TIP,即强震发生概率增长时间,结果表明8次中强震有7次发生在被判定为概率增长时间内,TIP警戒占研究总时空域的40.7%,R评分为0.468。获得了较好的中强震中期预测内符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大华北地区中强震中期预报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地震的记录特征及震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温州台大震速报的角度叙述了我国西部地区浅源地震的记录特征及震源参数测定 ,并对云南地震的震级异常进行了讨论。西部地震的记录特征为 :震相简单 ,P波微弱 ,LQ在 NS向早到 ;青海地震 S波三分向均强 ;云南地震 NS向 LQ波表现为一个周期的强脉冲形 ;四川地震 NS向 LQ 显得突出 ,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云南地震 ,温州台所测定的震级明显偏高 ,需加震源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