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桐柏蔡家凹岩片内寒武纪高肌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仁杰  舒德干 《地质论评》2000,46(3):225-234
本文描述了河南桐柏西北部蔡家凹大理岩岩丰富的高肌虫化石Tongbaiella xinjiensis gen.et sp.nov.、Xianzheella henanensis sp.nov.和Mononotella cf.chuanshanensis Huo etShu及小壳化石Conotheca sp.共有4属4种。据此确定含化石地层为寒武系,属浅海沉积环境。该生物群的发现为解决桐柏大别造山带与  相似文献   

2.
隧道前方含水构造的超前预报是地下工程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频域激发极化法中频散率参数对水体响应敏感的特点,将其引入到隧道含水体超前探测研究工作中。从理论正演、物理模拟、解译方法等方面入手对频域激发极化超前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解决了隧道中频域激发极化超前探测的数值正演难题,并通过对典型含水体的正演研究得到了视频散率对含水构造的响应规律,发现视频散率曲线的极大值是表征掌子面前方含水构造存在的重要特征;基于大量数值正演的结论,提出了一种利用两次探测的视频散率曲线极大值联合判断含水构造位置的方法;物理模型试验和现场实际应用表明,频域激发极化法预报的含水体位置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用于隧道含水构造超前探测的有效性,为解决隧道含水构造超前探测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隧道隐伏煤层采空区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影响及危害,并针对隧道内特有的工作空间,对比各种物探技术的应用情况,最终选择了抗干扰强、效率高的探地雷达技术对煤层采空区进行探测。结合几个工程实例,分析了探地雷达在高风险隧道隐伏煤层采空区探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钻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原状膨胀土经化学改性后,其土体力学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H24系列化合物水溶液浸润过的膨胀土其Fa由75%变为25-30%呈非膨胀,a1-2由0.4MPa^-1降低为0.17MPa-0.11MPa^-1,接近低压综性,c由19.9kPa提高到44.9KPA-68.5KPA,具有与原始土体相近的孔隙度和透水性。  相似文献   

5.
瑞利波探测公路施工隧道含水断层破碎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破碎带的出现必然使岩体的硬度发生明显改善,而瑞利波的传播速度恰与介质的物理力学特性有关。利用瑞利波探测技术,对泉三高速公路某施工隧道含水大断层进行超前探测,并与地质雷达和钻探探测结果比较,结果显示,锐利波探测的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隧道施工揭露的极其吻合,瑞利波是超前预报含水断层破碎带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四川桂溪地区志田纪地层,于1970年由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调队发现,并根据其中所含腕足类Eospirifertingi笼统划归中志留统。1994年,笔者等在这段地层中发现了以牙形石Spathognathoduscrispus,腕足类Retziellauniplicata,床板珊瑚Squameofavosites,Oachyfavosites,Pachycanalicula为代表的晚志留亚纪动物属种,说明该套地层的沉积时限为晚志留亚纪,并可与云南曲靖,四川广元、二郎山、盐边,甘肃迭部等地区相当地层对比。这一发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构造应力值的估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曹秀华 《地球科学》1997,22(2):145-152
选用具有测年数据的含石英或橄榄石的岩石,在透射电镜下观测位错密度,从而估算了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432个构造应力值(差应力值),初步发现在板块碰撞带或大断层带附近差应力值增大,而在板块内部则逐渐变小.在各构造期的晚期地壳上部平均差应力值也是不同的,印支期(230~208Ma)为105.5MPa;燕山期(170~135Ma)为99.4MPa;四川期(100~52Ma)为107.4MPa;华北期(30~23.3Ma)为76.7MPa;喜马拉雅期(10~0.73Ma)为92.6MPa.  相似文献   

8.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的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与变形性态研究,尤其是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首次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上海某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探测隧道壁后的注浆分布,为隧道纵向力学变形性态的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隧道的开挖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选择有效的预报措施,对隧道开挖中的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隧道洞室的支护具有重要的意义。TSP2203是运用地震原理对隧道进行探测的仪器。该系统从数据采集、处理实现高度智能化。本次使用此仪器对大支坪隧道横洞掌子面HDKO 064里程处进行预报,结合实际开挖,证明了预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符号演算系统及相关软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them atica、 M atlab 等软件是国外较流行的一种符号计算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以 Mathem atica 为主的几种符号演算系统,最后结合实例介绍了 Mathem atica 在物探计算技术和解释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1.
前地质探测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水平钻探技术具有直接和准确的特点,因此快速水平钻探技术成为超前地质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背景,研究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快速水平钻探的点位选择、钻进工艺、数据处理等技术,探讨了快速水平钻探与其他探测手段的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动探测技术是一种天然源面波勘探方法,具有绿色环保、探测效率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在工程勘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隧道勘察为例,通过布置“一”字型台阵采集微动数据,借助ESPAC法提取微动数据的面波频散曲线,通过对面波频散曲线进一步反演,获取地层的速度结构,划分隧道围岩类别。结果表明,微动探测技术在隧道勘察中具有一定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频电磁法对一个采矿废弃场进行了浅层地层特征调查,检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程度,探测出地下水污染分布情况,确定了地下水流污染扩散的路径,并且探测出该场地地下埋藏物的位置;通过分析地层的电导率特性,确定了地球物理异常区。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下水污染分布情况,由南往北方向可将研究区分成污染区、过渡区和非污染区。这些结果有助于及时调整该采矿废弃场的污染管理措施,并确定新的环境监测井位。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法对地下导体敏感,能够探测出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性质差异,精度高,适合进行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4.
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与灾害水源探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是一种直接非侵害性探测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与传统地球物理探测地下水方法相比,具有高分辨力、高效率、信息量丰富和解唯一等优点。近年来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用于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还在地下灾害水源(由于地下水引起的灾害如堤坝渗漏、隧道/矿井水害、滑坡、海水入侵等)的探测预警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综述了复杂条件下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强电磁干扰环境的自适应噪声压制、地下小水体的2D/3D磁共振探测、复杂条件的数据处理与反演、针对喀斯特地貌等地质环境的地下水磁共振与瞬变电磁联合探测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磁共振技术用于滑坡、海水入侵和隧道涌水等灾害水源探查的探索性研究示例,展望了地下水磁共振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慈母山隧道地质环境复杂,如何选择有效的预报措施对隧道的顺利开挖和人员、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TSP203系统是用地震反射原理对隧道进行超前探测的专业仪器.该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实现高度智能化,可以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至少100m围岩地质体的性质、位置和规模,并可算出其岩石物理力学参数.使用此仪器对慈母山隧道进行多次预报,结合实际开挖,证实了该系统预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总结出了关于该方法在施工过程和资料解释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江苏南部Z-8井高家边组胞石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Z-8井志留系高家边组地层中胞石的研究,共鉴定3属8种,从上到下共确立了Conochitinatruncata带、C.rosica带和Bursachitinarectangularis带3个胞石带,进行了地层对比,并指出C.rossica带在本区高家边组地层中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新型高密度电阻率影象系统在地质构造勘测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该系统在隧道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高密度电阻率影象法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探测手段,应该在地质构造特别是隧道勘查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松  吴健生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33-10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分辨直流电法,对隧道不同空间位置的不良地质体探测异常特征进行了数值试验,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高分辨直流电法隧道超前探测机制和有限元求解原理;通过建立有限单元模型,对含隧道空腔全空间点源场的电位分布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了不同地电条件下隧道不良地质体的视电阻率曲线形态特征;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隧道不同空间位置的不良地质体探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空间内采用高分辨直流电法对围岩进行不良地质体的探测具有空间选择性,仅从GU或视电阻率曲线难以判断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但对位于隧道底板或侧帮的不良地质体探测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利用高分辨直流电法应用于隧道不良地质异常体的超前地质预报选择以及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晓春  谢鸿森 《地质学报》1999,73(3):250-262
在750 ̄1200℃、1.0 ̄4.5Gpa条件下对取自于大别山朱家冲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重结晶实验,并对其在高压-超高压区域的相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结果表明,在750℃时,斜长角闪岩随压力的前进演化经历了斜长角闪岩(Ga+Amp+Ep+Bi+Pl+Qz,1.0 ̄1.5GPa)、角闪榴辉岩(Ga+Cpx+Amp+Ep+Ph+Qz,1.75 ̄2.25GPa)、石英榴辉岩(Ga+Cpx+Zo+Ph+Q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