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广西马刚金矿床位于那坡褶皱带坡笨背斜的南东倾伏端。矿体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出与断裂构造、特定岩性、不整合界面有关,主要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形式产出,赋存于矿区内NW向的断裂构造带中,少数产于辉绿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内。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总结了矿区内矿体的成矿规律,且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家店金矿区位于吉林省著名的夹皮沟金成矿带上,是近年来夹皮沟地区发现的一座中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产于蚀变二长片麻岩与北西向破碎带的接触部位,空间分布明显受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沿蚀变带分布。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本区找矿前景进行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胜金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76-1086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蛤蟆石铅银钼多金属矿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工作和研究程度低,通过普-详查工作首次对该矿床有了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石地质特征及成矿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认为EW向断裂构造为成岩成矿断裂,矿体与EW向展布的沿断裂充填的晚侏罗世次流纹岩时空、成因关系密切,矿体赋存于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硅化蚀变带(次生石英岩化带)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EW向分布。通过分析认为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热液矿床,与次火山有关的硅化带、次生石英岩化带是该区寻找相似成因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牛冲金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矿石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蚀变带严格控制,属中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5.
银山里铅锌银矿区两个区段各有一个向斜构造,现已发现的矿体均分布于向斜的NE翼,明显受岩浆岩、断裂及蚀变带复合控制,并具有向深部隐伏、膨大的变化特征。从化探异常围绕向斜分布、梅坑向斜SW翼又新发现一条NE向断裂来看,不能忽对两个向斜SW翼的找矿远景。本文着重点旨在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及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矿体的赋存特征,为本区寻找隐伏矿体及矿体的隐伏部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带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之间的过渡部位,通过对早子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体品位变化特征的研究,建立了该矿床描述性模型、变异函数模型及金品位分形分布模型,探讨了矿区深部勘查的方向,并对矿区资源总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草沟金银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矿石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蚀变带严格控制,属中低温热液成因,且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早子沟特大型金矿探矿工程控制程度的简要分析,认为矿区勘查程度整体达到详查,这些勘查资料为主矿带、主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对NE向、NW向、SN向和叠加于其上的NWW向4组断裂带所控制的4个矿带的矿化规模、矿化强度等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NE向矿带为矿区的主矿化带。在分析主矿体确定要素的基础上,从矿体规模、平均品位、厚度及品位变化系数、金属量等方面对比评述了各矿带主矿体的特征。本研究利用矿区普查、详查成果,通过对主矿体数量、金属量等在各矿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评价了主矿带、主矿体的勘查效果和勘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泰宁何宝山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宝山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的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后期的,对南北向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破坏作用。金矿化蚀变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明显受断裂控制。而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结合地质类比法,通过构造分析法及矿区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及弧形的拐弯处、F2-4断裂深部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道沟银铅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太华群地层、NE-NNE向的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区内各种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于成矿,对含矿构造破碎带C29、C3号应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依据区内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等特点,自断裂带→上盘围岩,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依次为碎裂岩化带→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弱长英岩化安山岩带。矿(化)体主要分布在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和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由斑岩脉中心至边缘发育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带,斑岩旁侧围岩中发育放射状石英—方解石—黄铜矿脉。  相似文献   

12.
新疆白石头泉高铷氟花岗岩不同相带云母成分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石头泉含黄玉花岗岩体在露头上显示很好的岩性分带,从下至上依次为:淡色花岗岩(a带)、含天河石花岗岩(b带)、天河石花岗岩(c带)、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d带)和黄玉钠长花岗岩(e带).岩体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部分富铷的为天河石)、钠长石、黄玉和云母,副矿物为锰铝榴石和萤石.总体说来,从a带到c带,云母的Al、Mn、F和Rb含量递增,Fe、Mg和Ti含量递减;Li含量从a带到b带和c带递增,但b带和c带之间变化不明显.从c带到e带,随着Fe、Mg和Ti的减少,总体上表现为Al、Li递增,F、Mn和Rb递减的演化方向,但Li、F、Mn和Rb在c带和d带之间变化不明显,d带和e带之间却表现出急剧的变化.e带中的次生云母与原生云母相比,前者F、Li高而Al低,从a带到e带,Na K变化不明显.云母成分的这些变化特征与岩体的演化趋势相一致.白石头泉岩体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类似花岗岩相比,没有出现锂云母这种高度富锂矿物,这可能与岩体中锂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九段沙现代潮滩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3年对长江河口九段沙潮间带和潮上带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对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矿物组成、沉积速率等的分析,对九段沙现代潮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九段沙潮间带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波痕发育,粒度主要为细砂至粗粉砂;潮上带主要为水平层理,粒度主要为中细粉砂。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矿物组成非常接近。沉积速率以潮间带低而潮上带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赣西南下奥陶统樟木曲组笔石带的修正和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笔石作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樟木曲组的笔石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由原来的9个笔石带划分为11个笔石带,厘定了各笔石带的范围和笔石群的总体面貌,并逐带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文内还涉及到宁国阶的顶界、上下两层下垂时笔石以及关于肿笔石与心笔石混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鄂西地区上二叠统的牙形石及其分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北恩施天桥剖面发育有完好的二叠系大隆组下段硅质岩层。对其下伏吴家坪组灰岩及上覆大隆组上段灰岩中牙形石的研究表明,吴家坪组灰岩自下而上可分为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带、Clarkina dukouensis带、Clarkina asymmetrica带以及Clarkina guangyuanensis—Clarkina transcaucasica带,属吴家坪阶中下部牙形石带;大隆组上段灰岩可划分出两个牙形石带,即Clarkina subcarinata—Clarkina wangi带和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deflecta带,为长兴阶底部牙形石带。认为鄂西地区大隆组下段硅质岩的时代应归属于二叠纪吴家坪中期至长兴早期。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准噶尔盆地顶山地区乌伦古河组潜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的砂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对比.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潜水氧化带的黏土作用,碳酸盐化作用,U、V、Mo的相关性比层间氧化带强.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层间氧化带与潜水氧化带具统一的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潜水氧化带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后生蚀变作用较层间氧化带强,层间氧化带Eu负异常较潜水氧化带明显.  相似文献   

17.
挤压域构造变换带的类型前人有许多分类方法,文章从分析构造变换带的基本特征入手,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地区地质构造特点,初步划分出红车—巴音沟传递带、乌鲁木齐—阿克苏传递带、然热克萨依调节带、玛纳斯调节带。  相似文献   

18.
山前带地质及油气成藏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鹏  罗良  漆家福  于洪洲 《现代地质》2013,27(5):1033-1041
山前带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前陆盆地靠近造山带部分,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分类,将山前带划分为弧后前陆型山前带、周缘前陆型山前带和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参考叠合盆地的分类方案,将山前带划分成正反转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仅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前前陆期沉积的页岩作为优质的烃源岩,前陆期砂岩和前前陆期碳酸盐岩是油气成藏良好的储集层,而泥岩、膏盐层、盐岩层等是优质的盖层,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前陆褶皱冲断带以构造圈闭为主,前陆盆地则以构造一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9.
谭继宽  杨周奇 《云南地质》2002,21(2):152-158
滇西及缅北克钦邦、掸邦一带,属于欧亚板块与印巴板块碰撞带。该区存在的双变质带是闻名于世的宝玉石矿产地。此带以东即为高黎贡山变质岩带展布区及三江地区:该区东部为高温低压变质带,西部为低温高压变质带,两者之间为过渡带。宝玉石矿床、矿点都受到岩性、断裂的控制。分析双变质带宝玉石矿床(点)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机理,为在滇西相似的双变质带中进一步寻找宝玉石矿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吕瑞英 《现代地质》1991,5(2):174-183
大房身3号伟晶岩脉是含铀、铌、钽等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分异较好,可分为4个岩相带。经对各带石英中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带含挥发份H2O和CO2较高,流体包裹体丰度较大,富含纯CO2包裹体及含液相CO2包裹体。该伟晶岩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其边缘相含有围岩的捕掳体。伟晶岩结晶分异好,矿物成分简单,以长石、石英为主,其核心带产有巨晶状黑云母和微斜长石。包裹体气相成分中不含游离氧(O2)。这些特点说明该伟晶岩是由硅酸盐熔浆在埋深大、较封闭的环境下,缓慢结晶分异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