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安徽新桥矿床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研究发现,层状矿体中的胶状黄铁矿交代矽卡岩磁铁矿矿体,为探讨层状硫化物矿床是早期沉积成因还是岩浆热液成因提供了新的地质约束。对铜陵矿集区内的新桥矿床层状菱铁矿矿体和凤凰山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菱铁矿开展了Fe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新桥矿床菱铁矿与典型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和沉积铁矿中的菱铁矿在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上有所不同,而与凤凰山矽卡岩型矿床中的菱铁矿更为接近;新桥矿床中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相对于磁铁矿富集Fe的轻同位素,表明磁铁矿不是过去认为的由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矿胚层经热液改造形成,而是与典型的岩浆热液有关。新桥矿区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中,近岩体矽卡岩和最早形成的金属矿物磁铁矿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轻同位素,而赋矿围岩比岩体更为富集Fe的重同位素。同时,不同矿化阶段形成的含铁矿物和不同空间位置的硫化物中的Fe同位素组成呈现出时空分带现象,Fe同位素组成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流体出溶、流体演化非常一致,并且符合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表明层状硫化物矿体和矽卡岩型矿体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同一流体体系演化的产物。新桥矿区岩相学的研究结果和Fe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新桥层状硫化物矿床不是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而是燕山期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为一个典型的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
湖南花垣渔塘地区层控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国忠 《地质科学》1986,(2):179-186
有关本区矿床成因先后有同生沉积、低温超低温热液、沉积改造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宏观、微观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本区铅锌矿床属于后成深循环热卤水成因——后成层控矿床。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黔西层控菱铁铅锌矿床及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西部目前已探明大中小型菱铁矿床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一个.该区矿点星罗棋布,亟待进一步评价和工作. 该区铁矿,五十年代认为是铁帽型矿床.六十年代认为菱铁矿和铅锌矿均属低温热液交代充填矿床.七十年代以来,又先后提出了沉积改造和多源多次成矿的观点. 本文在综合了该区菱铁矿、铅锌矿同位素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点,就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祈能有助于这类  相似文献   

5.
花永丰 《地质科学》1983,(4):355-362
层控矿床是国际矿床学界近十余年来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我国层控矿床十分发育,其中汞矿也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这些矿床的成因研究目前正受重视,传统的成因观点也被怀疑。近几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多数汞矿应属“沉积-地下水热液”或“沉积改造”成因。但是,对于这种矿床成因观点的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在成矿的第一阶段中,元素的表生迁移搬运、元素的初步沉积富集或使这些元表生富集到形成矿床的机制等,直到目前,研究仍然甚少。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深化对汞矿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杨兴科 《西北地质》1991,12(4):52-55
本文简要回顾了秦岭凤太地区铅硐山铅锌矿床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大量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实地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成因认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对岩浆热液论、层控矿床沉积-改造和沉积-再造论、沉积-变质热液论、海底喷气(流)沉积成矿论及动力热液成矿论这5类主要成因观点作了概要性评述。从动力成矿模式出发,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本文研究结论启发我们通过矿床成因模式研究可指导今后找矿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菱铁矿矿床,大部分是由菱铁矿与赤铁矿(镜铁矿)——褐铁矿及磁铁矿组成的混合型铁矿床,有少部分为由菱铁矿或以菱铁矿为主的单一型铁矿床。其地表部分极易氧化成褐铁矿。长期以来,这一类型铁矿,在世界铁矿类型中只占次要地位。一般认为沉积菱铁矿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矿层很薄,稳定性较差,品位很低,不具工业价值,只有在铁矿资源贫乏的德国、英国才进行开采;在内生作用过程中,菱铁矿主要产于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及火山作用后期,其储量和开采量多不被人们重视。事实上世界许多重要铁矿如北美上湖铁矿及仅次于上湖的中欧侏罗系而状铁矿,其矿物成分除赤铁矿、磁铁矿与褐铁矿外,菱铁矿也占一定比例,部分地区则以菱铁矿为主。在碳酸盐岩中的菱铁矿矿床,多属单一型菱铁矿,其成因有沉积与热液两种不同的看法。下面介绍几个规模  相似文献   

8.
陕西眉县铜峪铜矿经勘探为一中型矿床。对该矿床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争论较大。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喷发—沉积矿床;另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同生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又有一些人认为,属受改造的火山沉积铜矿床;另外,还有人认为属火山热液矿床及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铜矿床等等。笔者曾在矿区工作多年,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成因更符合  相似文献   

9.
王宝富  李鹏 《四川地质学报》2012,32(3):276-277,285
长龙山铁矿床地质条件、矿床成因较为复杂,传统理论认为是矽卡岩高温热液双交代型矿床.多年来地质工作发现有些地质现象是矽卡岩高温热液交代成矿理论无法解释的,因此认为该矿床可能属其他成因.该矿床是否有可能首先是沉积矿床,后来大规模火山爆发后,在矿体周围发生热液侵入,对矿床进行了热液再造.也就是说,将该矿床定义为沉积—热液变质型矿床,或许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0.
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琳  王承尧 《地质科学》1981,(3):203-211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1],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3]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4]。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矿与藻类叠层石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沉积成岩、蒸发成岩、变质改造等多成因、多阶段形成的一种复合矿床,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某些矿物标型特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耀武 《矿产与地质》1991,5(2):127-131
目前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已广泛应用标型矿物或矿物标型特征探讨物质来源、矿床成因.以指导找矿工作,结合工作实践,概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情况.诸如: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标型意义,矿物中元素比值的标型意义,矿物环带标型意义和矿物结晶形态标型意义以及体型矿物组合等  相似文献   

12.
西天山阿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希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成矿带上与晚古生代火山岩有关的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包括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2种类型的金矿体。其中,热液成因金矿体明显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并遭受一定的剥蚀改造,矿体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显示矿床南段比北段剥蚀程度高,矿体金品位和厚度质量参数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矿体具有向北侧伏特征;沉积底砾岩型金矿体角度不整合于热液成因矿体之上,其含矿砾石类型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热液型矿体基本一致,为热液型矿体遭受剥蚀并在北东部阿恰勒河组中沉积的产物。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矿床的形成、产状变化特征、区域构造地质演化等资料的深入分析,建立了阿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剥蚀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3.
辽宁红石砬子金银矿床中金银矿物标型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臣 《地质与资源》2006,15(3):187-190
从金银矿物形态、金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等方面对红石砬子金银矿床金银矿物标型进行了研究,对其成因标志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赋存状态为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金矿物成色为334~813,平均为664.微量元素以含Bi、Cu、Sb相对高为特征,反映出该金银矿床成因类型是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东升庙矿床是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山成矿带上最大的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含矿岩系是狼山群第2岩组。通过对矿区地质现象的野外观察和钻孔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国际上同类矿床最新研究进展,对东升庙矿床主矿体的成矿过程提出了新观点。岩、矿石样品的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岩段的岩、矿石有不同的组构特征:第4岩性段中部菱铁矿矿石为典型的细粒镶嵌结构和块状构造,具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第4岩性段底部②号矿体中的闪锌矿矿石具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或溶蚀结构,多为角砾状构造或块状构造,有明显的充填-交代现象;第3岩性段以绢云石墨片岩为主的黑色岩系网脉状矿化普遍,常见后期热液充填现象。岩矿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菱铁矿矿石和闪锌矿矿石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能具有同一物质来源。而第3岩性段的绢云石墨片岩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能是多期热液活动作用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在②号主矿体硫化物矿石中不但发现有来自于矿体下部的有一定磨圆度的绢云石墨片岩碎屑角砾,还有一些来自上部围岩的含炭质白云大理岩角砾。此类碎屑角砾可能是交代残余或者交代过程中垮塌的产物,无法用同时沉积解释。综合分析认为第3岩性段的网脉状矿化是后期热液充填的结果,而第4岩性段底部的②号矿体是含矿热液选择性交代碳酸盐地层而成矿,菱铁矿矿体是富铁热液运移到海底后沉积生成。相对于传统的喷流沉积成矿方式,本文认为交代作用对东升庙主矿体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中  曹新志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2):101-106,123
通过光学显微镜、SEMI、CP-MS等方法对水银洞金矿床黄铁矿的形貌学、地球化学等标型进行研究,发现黄铁矿具有草莓状、粗粒、细粒、生物碎屑状、胶状等5种类型,且热液型的细粒、生物碎屑状、胶状黄铁矿具有较好的含金性;黄铁矿成矿时矿物成分具有不均匀性,成矿环境动荡变化,导致热液型黄铁矿发育有多层性质各异的环带,进一步证实了黄铁矿具有"三层式"特征;各类型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差异。在结合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黄铁矿的Co/Ni,S/Se和Au/Ag等成分标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成矿热液与深源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Applied Geochemistry》1993,8(4):339-356
The abundant data available on the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the Herynian gold deposit of Le Chaˆtelet (Massif Central, France) formed the basis for an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signature of a gold deposit and its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haloe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posit and its environment at various scales.The sulfide paragenesis of the Le Chaˆtelet deposit resulted from several stages, one of which was an event responsible for the deposition of Au-bearing arsenopyrite quartz veins; the Au is contained within the arsenopyrite lattic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these veins produced two superimposed alteration haloes: an outer halo of kaolinite + tosudite + siderite alteration that develop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plagioclase minerals, and an inner halo of illite±siderite alteration that affected all the minerals.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was followed by silicification of the wall rocks and then deposition of the Au-bearing arsenopyrite.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related to the event also generate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such as Li, B, LREE, As, Sb, Au and W anomalies. Mineralogical studies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hydrothermal facies show that: (1) the anomalous Li is trapped mainly in the tosudite lattice and to a lesser degree in the illite lattice; and (2) the B is probably located in tosudite and illite lattices. Arsenic, Sb and Au are contained in the arsenopyrite lattice.During weathering, the lithochemical signatures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study) lose some of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depending on the original concentrations. At deposit scale (0.25–1.0 km2), B and Li in the soill profiles indicate zones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whereas As and Au indicate zones of mineralization. At a regional scale, the association of Au, Li and B in stream sediments is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ype of mineralization. Therefore, in the hydrothermal setting described at Le Chaˆtelet, Au, As, Li and B appear, at all scales, to be dependable pathfinders for Au-bearing hydrothermal systems of possible economic interest.  相似文献   

17.
河北张家口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铁矿是张家口金矿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载金矿物。泰文通过对黄铁矿的形态、粒度、成分、晶胞参数及其热电性等矿物标型的详细研究,发现当细粒,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晶形共同出现,含较高的As,Co和Ni,晶胞参数大以及具有较高热电系数值时的黄铁矿含金性好。综合黄铁矿的这些标型特征所蕴藏的成因信息,可以得出:张家口金矿为中深成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陕西青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的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具有标型意义,研究表明,富金矿段的黄铁矿具有颜色暗黄-灰黄、颗粒细小破碎、晶形差,为五角十二面体和复杂聚形、亏硫与铁的特点。矿区矿源层为含炭热水沉积岩层组成的黑色岩系,具有热水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改造的类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特点,富金细粒黄铁矿是地下热卤水与大气降水热液两种流体混合与沸腾使物理化学条件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