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 ,有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 ,跨过多个流域 ,其工程地质条件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有些问题也是调水工程特有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的工程概况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区引水至黄河源头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与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由于引水枢纽坝址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我们依据附近孜水文站实测资料,采用一些非确定性的数理统计模型来计算温波引水坝址的设计年径流量,并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计算成果基本反映了温波引水坝址径流变化的客观情况,从而为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水文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曹倩  孙博  曹文京 《地下水》2012,(4):173-175
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所在区域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在冬季引水时,受到低温、冰凌影响对明渠衬砌工程产生冻胀破坏,严重影响引水安全。从渠道的冻胀原因入手,寻求合理的防冻胀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地区水资源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玫 《水文》1998,(5):30-3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参见附图),现阶段研究的范围是指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下称三条河流)上游到毗邻的黄河上游黄河源到玛曲河段的调水工程涉及地区。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程2900~450...  相似文献   

5.
据《荆楚网》报道:南水北调工程中,加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引水渡槽。由武汉大学王长德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完成的“大型渡槽结构优化设计及动力分析”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地解决了在我国建设世界最大渡槽的技术难关。王长德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全长1200余公里。水位落差不到100m。渡槽是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引水桥梁。主要用于引水跨越途中的山谷和江河,要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水上建造。均是世界流量和体形最大的渡槽,国际上尚无设计先例。很难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进行设计。因落差小,流经渡槽的水速很慢。而渡槽体形巨大,槽底的承重性能成为整个中线工程中的一道难关。稍有不慎即可能导致词水工程功亏一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中国某些地区缺水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已经兴建或规划设计了数十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本文汇集了中国现有的20项调水工程资料,基本涵盖了中国境内大部分调水工程。文中介绍了有关工程概况,编制了中国长距离调水工程特征一览表,绘制了调水工程分布图,按照中国地质环境分区分别阐述了各调水工程的地质环境特点,论述了长距离调水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质复杂环境问题、活动性构造及其对洞室稳定的影响、高地应力与围岩稳定问题、高压水头引起的洞室涌水和外水压力对隧洞衬砌影响问题、碎屑流问题、高地温问题、有害气体问题、边坡稳定问题、特殊岩土问题、过河隧洞或大型渡槽问题、矿区塌陷与渗漏问题、岩溶问题等,同时也指出了勘察、设计与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玫  张玮 《水文》2002,22(4):32-36,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8.
贾新平  姜宾 《地下水》2005,27(5):336-338,38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引水坝址径流量、引水坝址上下游用水要求、水库下泄水量、工程规模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可调水量的影响程度,并估算了各引水坝址适宜的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9.
引硫济金引水隧洞出口段施工地质简况引硫济金工程为跨流域调水工程。从青海省的硫磺沟建坝引水,穿越祁连山冷龙岭引入甘肃省西大河支流小平羌沟,经西大河、金川峡两水库调节,为解决金昌市工农业和民用长期缺水问题。引水隧洞全长8866m,采用半圆拱直墙无压明流洞...  相似文献   

10.
张波  杨斌  杜发  滕汉仁  胥溢 《甘肃地质》2017,26(3):78-83
白龙江引水工程为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位于白龙江迭部县代古寺至舟曲县憨班乡河段,终点为庆阳市西峰区。规划引水线路途径岷县申都乡,为了解该规划段工程地质条件,特在此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工作,以期查明该路段地下水富水构造带分布、围岩的完整性以及穿越地下水储水构造带的分布位置等隧洞工程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岷县申都地区地层含水较丰富,引水隧洞围岩等级相对较低,断裂、岩溶发育,岩石较破碎、软弱,应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风积砂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沙漠区修建铁路、公路、引水工程是岩土工程师们面临的任务,而风积砂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体,以其结构松散、级配不良为主要特征.根据神朔铁路、宁夏月牙湖扬水工程、甘肃省景电三期向民勤调水工程实践,阐述风积砂的物质成分、物理性质、力学性质、震动液化特性等工程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保证调水工程可持续运行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促进节约用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合调水工程的一种新的水价模式,并根据可操作性强的要求进行了简化、改进。最后以青海省一号工程——"引大济湟"工程的水价研究为实例,对所提出的新的水价模式——两部制丰枯水价下的水价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的应用。在调水工程沿线测得主应力大小、方向,并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现今地壳应力场水平主应力占主导地位,属逆断层状态,且σHmaxV较大,属于构造影响强烈地区,主压应力方向总体呈NE向,与区域构造线呈锐角相交,是造成区域大多数断裂压扭左行运动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分析了深埋隧道发生岩爆灾害的可能性,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各引水线路的优化设计和隧道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杜倩 《地下水》2019,(3):52-53
探讨了城市调水工程中调水建筑物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具体调水系统对城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影响。得出:大坝等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割开以及局部区域气候的改变,城市引水工程常常会破坏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利用MIKE11建立某市水动力和水质模型,数值模拟和分析了城市调水系统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调度运行,城市主要河网中水质能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5,(5)
依据《陕西省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中规划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要求,建设一批引调提水工程,通过科学配置和调度,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提升区域抗旱应急供水能力。以陕西省2015年度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宜君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实例,探讨工程加压泵站布置及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6.
"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怡  毛新伟  徐卫东 《水文》2006,26(1):92-94
引江济太是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的一项重要调水工程。本文应用监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量和质的影响,说明了引江济太工程有效增加了太湖流域水资源的供给,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用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提出了需加强引水期水资源量质监测,并建议研究增加新的调水线路,扩大引江济太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位山引黄灌区存在的工程老化失修、引水调控能力低、灌溉方式简单落后、管理粗放、引黄费用征收不合理等影响节水的不利因素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了配建控水工程等八项节水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5)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缺水问题的战略性骨干调水工程。工程建成后,配水系统调蓄能力成为工程供水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而作为保障配水工程调蓄能力的重要基础,配水管网流量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十分重要。通过建立引汉济渭输水模型,计算分析管道流量大小,进而确定了配水管道流量设计参数的大致范围。由于引汉济渭工程跨度大,沿途环境复杂,配水管网的流量设计参数未来需根据实际进一步细化确定。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主要目的是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西线调水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该区具有独特的地壳变形和构造应力体系。一期调水工程区处在海拔3500m左右,主要是引大渡河支流的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及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之水补给黄河支流贾曲,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活动断裂、深埋长隧洞、冻土与冻害以及水库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引大入秦工程是由大通河向甘肃中部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跨流域引水的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建成通水后,对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促进秦王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工程在设计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水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化。在收集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引大灌区和周边可能的供水范围作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即引大工程供水区,根据供水区的供需水现状和用水发展趋势,采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中的最优化技术,建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为目标、以供需水量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确定近期和远期供水区的水资源在各子区不同用水部门间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为富余水源寻找出路,这对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