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科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为了对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地球科学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开展多层次分析,通过构建地球科学发展态势“宏观—中观—微观”定量研究框架,从产出规模、合作网络、研究主题、主题热度和国际影响力等多维角度开展基于文献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以来全球地球科学保持着较为活跃和稳步向前的发展态势,中国在产出规模、发文机构、合作网络、高被引论文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基于国内外地球科学战略计划与定量研究结论,从学科战略系统规划、国际深度科技合作、国际前沿科学计划主导、学科领域数据中心建设、新技术工具再研发和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几方面出发,提出未来中国地球科学发展应加大中长期学科战略研究与系统规划、促进高水平国际深度科技合作与交流、策划发起中国领导国际前沿科学计划等。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态系统是当前可持续性和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与核心议题。通过SCI-E和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80—2017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及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研究发展态势良好;发达国家的贡献较大,瑞典和美国占据领先地位,斯德哥尔摩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国家(地区)与机构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2)中国是最早开展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国家之一,但发展速度较慢,国际合作相对较弱,文献被引频次相对较低,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重点研究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态系统整体性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同性、社会生态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社会系统与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及演化机制等方面;此外,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胁迫,社会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及政策与决策研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上地球系统综合研究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组织发起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四大科学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其组成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开展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当前,全球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界、经济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球变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看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以地球科学多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为主.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已进入国际前列,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尚缺少高影响力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上地球系统综合研究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组织发起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四大科学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其组成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开展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当前,全球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界、经济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 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球变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看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以地球科学多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为主。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已进入国际前列,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尚缺少高影响力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国际生态系统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国和各相关研究机构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NetDraw和Aureka等文献计量工具,结合Pathfinder算法对SCIE和SSCI数据库中国际生态系统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在对主要国家和机构的发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的生态系统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较高,其中美国是国际生态系统研究合作的中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和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论文影响力较大;美国农业部、德国马普学会、华盛顿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是国际生态系统研究的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论文在总量上优势明显,但整体论文质量不高;国际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气候变化研究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工作者协会、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国际水力学研究协会和国际水质污染研究协会等6个单位联合发起,由联邦德国和荷兰有关组织共同主办的都市地区水文过程与水管理国际讨论会,于1988年4月24~29日在联邦德国杜伊斯堡和荷兰举行。有37个国家的278名代表与会。会议收到论文102篇、展出论文11篇。有16个公司、厂家参加了产品展出。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温灼如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展出了论文“苏州地区都市径流污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工作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完成,于2014年12月16日发布。我国拥有各类学术期刊6000余种,年发表学术论文达200余万篇。然而,在2012年之前,全球却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为带动更多期刊向国际化发展,中国知网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揭示了这些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知网以WOS期刊(美国汤森-路透公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问题成为影响地区稳定及国家关系的突出问题,提升水资源治理水平事关未来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SCIE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水治理研究国际发展态势。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上水治理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2007年之后发文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多为跨学科研究,但是学科方向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及环境科学领域。从主要国家研究力量分布看,美国占绝对优势,但是平均影响力偏低;中国的水治理研究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0位,论文的篇均被引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国际上对水治理的研究主要关注水资源获取、使用及水质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的水脆弱性、适应性及对水需求;决策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及水权;地下水治理、流域治理和综合水资源治理;全球水治理及城市水危机等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畜产品虚拟水研究的背景、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水是近年出现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新概念,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虚拟水已成为影响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虚拟水概念出现的经济背景,总结介绍了与农作物和畜产品相关的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国际上虚拟水贸易的基本情况,揭示了虚拟水在提高水资源效率、制定水资源战略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自2003年以来,把对外国际合作作为服务全球地球科学研究、国际产能合作、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重要抓手,利用双边合作项目协议、人员交流与国际培训、矿业合作平台(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等)和区域/专业业务合作研究平台等,与全球50多个国家广泛开展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促进了国际地学的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地质调查能力的提高,也极大地  相似文献   

11.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1):148-148
正继首次荣获"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后,我刊近日再次入选"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自2012年开始对中国学术期刊进行国际影响力综合分析研究。2013年度的评选利用CAJ-IJCR2013,对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具有CN刊号,连续3年及以上正常出版,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均大于0,所发表的文献50%以上为研究论文的期刊在前一年度表现出来的国际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首次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地球科学进展》入选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联合评定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为客观反映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水平,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以Web of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京联合发布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首次评估结果。《地层学杂志》被评为"2012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为客观反映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水平,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及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了2018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地质》荣获“2018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5.
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君  杨玉蓉  毛德华 《冰川冻土》2009,31(3):565-570
基于对虚拟水战略内涵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认识上的差异,特提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用以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分析了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供给、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优势度等级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点和"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北方4省市和东南8省区优势度最大,是全球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区域,也是我国虚拟水研究及虚拟水战略实践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指对生态系统加以保护和恢复,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从而造福人类的行动。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采用NbS对抗生态系统退化、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针对NbS的研究和相关理论仍处于构建阶段,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建立了NbS全球标准和使用指南。我国针对NbS的现有研究主要参考该国际标准,但尚未形成本土化的理论和标准体系,同时缺少基于该标准的相关实践工作。通过总结NbS的相关文献和成果,分析目前国际上NbS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以印度Banni草原生态系统修复作为典型案例,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对中国在NbS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作上的7点建议,即: 将NbS政策主流化、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加强NbS资金投入、建立适应本土的NbS标准体系、开展多部门合作、重视试点实验以及加强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期望可以为我国的NbS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更广泛的国际视角。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水理论方法与西北4省(区)虚拟水实证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虚拟水是水资源管理研究中的新概念,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的安全。引入了虚拟水的概念,简要介绍了当前国际虚拟水研究进展和计算方法。同时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获得性,计算了2000年新疆、青海、甘肃、陕西4省(区)居民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人均虚拟水消费情况,并分析了虚拟水战略对西北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政策涵义,最后分析了虚拟水战略的优劣,并提出了西北地区应用虚拟水战略的前景和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学前缘》2014,(1):276
正"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工作已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完成。《地学前缘》获得"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9.
章雨旭 《地质论评》2014,60(2):6002331-6002408
正据发布,《地质论评》等继2012年之后,继续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遴选为"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2013年度的遴选中,定义了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对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学术期刊,CI是以被SCI(即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Science Citation  相似文献   

20.
许艺炜  黄燕  胡修棉  杨江海 《沉积学报》2017,35(5):994-1003
以ISI Web of Science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针对1900—2016年国际深时气候领域发表的论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统计分析了论文发表的数量、国家以及国际Top 5%论文的主题和作者,着重分析当前古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情况。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深时气候领域论文数量持续增长;国际古气候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海洋事件、生物大灭绝事件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变化等方向;虽然按论文产出量排序,中国已进入深时气候研究的前列,但高影响研究成果的比例仍非常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