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可再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主城岩溶区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5大背斜的层状热储构造中,地热田主要分布在背斜两翼和背斜南(或北)倾没端。热储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盏层为须家河和侏罗系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泥灰岩地层。随着地热经济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加大,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可再生性受到影响。本文基于重庆市多年的地热资源勘查、监测资料,将主城岩溶区5个背斜的地热资源分为温泉出露和背斜翼部中深埋藏两类,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显示,主城岩溶区地热资源属强可再生性的有5个,较强的有10个,中等和弱的分别为8和7个,其分布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12.95%、32.2%、32.15%和22.7%,可再生性总体呈较强-中等;其中温泉出露型的资源可再生性以较强和中等为主,分布面积分别占温泉出露区总面积的33.6%和33.95%;中深埋藏型以较强和强可再生性为主,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中深埋藏区总面积的25.9%和30.8%。较强和强可再生性地热主要位于背斜北段,中等-弱可再生性地热则分布于背斜中段和南段。中深埋藏型地热资源的可再生性总体较温泉出露型的强。由此,建议加强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北段地热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同时控制中-弱可再生性地热资源区,包括背斜两翼中深埋藏区中南段和部分温泉出露区的开采规模,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九龙山汤池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栾川县九龙山汤池温泉出露于马超营断裂与葫芦沟断裂交会部位的破碎带上,热储呈带状分布。研究表明,热储属中低温地热田Ⅱ类2型,地热流体呈上升泉出露,出露标高521m,水温多为69℃,为氟.硅型医疗热矿水。温泉成因机制为:马超营断裂与葫芦沟断裂交会地段岩石破碎十分强烈,从而使地球深部的岩浆入侵,将热量向上传送,形成地热异常区(即储热断裂构造);断裂切截了地壳深部高温岩体,形成的宽度数十米至上百米的构造破碎带为地下水的渗入、运移和储存提供了空间。温泉大气降水的补给,由于断裂带内围岩蚀变强烈,经过水岩的长期接触、长时间的补给、径流及高温高压的溶滤和化学作用,为地热水中有益元素的来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聿军  马祥县  单伟 《山东地质》2011,(2):16-19,24
威海市草庙子镇洪水岚汤温泉是低温热水型地热田,位于苏鲁造山带(Ⅰ)胶南隆起(Ⅱ)乳山-威海凸起的东部。热储位于印支期花岗岩构造破碎带内,受NW,NE向断裂构造控制,呈点状、带状分布,洪水岚汤位于2个断裂构造交会处,出露标高66.83 m,平均水温71℃。根据流体化学特征分析,洪水岚汤温泉热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水化学类型按舒卡列夫法分类属HCO3-.SO42--Na+型热泉,氟、偏硅酸含量较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4.
吴大焕 《矿产与地质》2022,(4):768-775+804
福建平和下汤地热田属中低温地热田Ⅱ-2类型,热储呈带状分布,受构造断裂控制,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有温泉出露。通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钻探、降压试验、水质分析等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下汤地热田探明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1078.78m3/d,水温56.53℃,可命名为理疗硅酸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型。地热流体是地下水经过断裂传导的地壳深部热源的加热并进行长距离、深循环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浅论安徽巢湖半汤地热田成因及径流通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飞  汪龙虎  洪江生 《江苏地质》2008,32(3):172-178
滁河断裂带总体走向北东40°,长约170km,宽5km,在断裂带内发育奥陶系一震旦系地层,该套碳酸盐岩受断裂构造影响,裂隙、岩溶发育,具备地下水渗透、径流、储存所需的空间条件。由于该断裂规模大,影响深,是地壳深部热源导控断裂,沿断裂带有温水、温热水温泉出露7处之多。巢湖市半汤地热田就是其中之一,地热田成因受北北东向F2、F3断层和滁河断裂带南缘巢湖一香泉断层(F1)的控制,由于地热田区裂隙、岩溶在不同标高段发育,地下水沿裂隙、岩溶径流亦有深浅之分,由于地下水径流循环深度不同,因而涌出地表的温泉温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地热田远景的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时区域地质、地温场、活动断裂、新生代火山活动、断块构造、地壳形变、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等与温泉分布关系的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并非少有温泉或地热田。可是具有良好地热田远景的区域。就地热田远景区而言,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好,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好。由于地温较高地区构造活动性较强,因此也是灾害性地质现象较集中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石棉县以北的磨西断裂两侧温泉出露较多,温泉直接或间接受摩西断裂控制.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草科乡温泉属于间接受磨西断裂控制.草科乡大热水温泉的补给区位于温泉出露位置南侧山区,补给区海拔高程2673 m.大热水温泉的补给区位于南侧山区,受到侵入岩接触带与SN向的断层或节理裂隙密集...  相似文献   

8.
控制龙门地热田的构造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龙门地热田构造特点以及与其地热异常和温泉分布的关系,论述了龙门地热田构造及控热特征,为在地热田内寻找热矿水赋存的有利地段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温泉出露区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一般比较复杂,这里以某一温泉断裂带水文地质、构造地质调查为实例,通过采用高密度电法结合瞬变电磁法的综合运用,查明了该场区断层的分布及构造特征。经研究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在此类区域进行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河南省隆起山地区寻找地热资源,对隆起山地区出露的十大温泉地热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地下水通过深循环加热,沿深大断裂呈温泉形式出露地表.按水化学类型,温泉热水可划分为重碳酸盐型、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硫酸重碳酸盐型及重碳酸硫酸盐型.  相似文献   

11.
陈文林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3):44-45,74
永春地热田热资源赋存规律是其特殊地质构造制约地下水运动的结果。温泉沿着北西向张性断裂和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出露,具有链状分布的特征。经对热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及成因机理分析认为:地热水赋存在以北西向断裂上盘和北东向断裂构成的锐角楔形内,是理想的布井取水部位。  相似文献   

12.
电白县观珠镇根竹园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热流体温度60℃~78℃,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有温、热泉出露。本文通过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地下热水的温度、水质及储量,对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储量作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偃师市城区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且沿断裂有温泉出露,有必要对该区进行地热形成条件及开发利用研究,确定其地热资源开发前景。论文以河南省偃师市城区地热资源为研究对象,工作区为偃师市城区至寺沟一带,面积约77 km2,陇海铁路以南至洛河、伊洛河区域属盆地地热田,陇海铁路以北偃师断裂影响带范围属构造地热田。在偃师市北部虎头山周围,属地温较高异常区;在偃师市山化镇忠义、寺沟村一带,属地温高异常区。工作区地热流体中锶和偏硅酸含量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中规定的含量指标,偏硅酸和偏硼酸含量达到了医疗价值浓度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偃师市山化镇忠义、寺沟村一带是地热资源开发优选靶区,虎头山窑头村东北部是地热资源开发次选靶区。但虎头山窑头村靶区距离市区近,便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西藏高温地热田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热温标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属高温地热显示区。为了解区内地热田的热储基本特征,通过收集的12个主要地热田的23组地热及地表水样品分析可知,研究区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地表出露温度较低的脱玛、玉寨、果组地热田以Na-HCO3型地热水为主,循环较快、可更新性较好,董翁、谷露、羊八井等地表出露温度较高的地热田以Na-Cl(Na-Cl·HCO3或Na-Cl·SO4)型地热水为主。地下热水中Cl与B、Li的正相关性,显示地热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与Sr相关性较差,体现了地下热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液而非水-岩相互作用;与SiO2、温度的正相关性更进一步印证了研究区地热为深部热源。经阳离子地温计与二氧化硅地温计估算各地热田深部热液与热水含水层混合温度为134~256℃。基于综合分析,推测研究区玉寨地热田较谷露地热田热水可更新性强,循环途径长或热源埋深较大,地热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全根 《地下水》2015,(1):45-46
河源市高埔岗温泉属于中低温地热田Ⅱ-2型,阐述温泉区内水文地质特征,全面分析温泉区的地温场、热盖层、热储岩性与富水性、热矿水水质特征、热储类型等总结出高埔岗温泉地热田特征,评价热矿水可采量,进行地热计算,为高埔岗温泉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5)
昭关温泉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昭关镇,温泉的温度适宜,流量大。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昭关温泉出露区进行勘查,结合地层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层温度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对地热形成条件及形成规律进行研究可知,推覆构造和断裂构造对地热具有控制作用,岩层受断裂构造作用,裂隙发育、破碎,隐伏溶洞、溶蚀裂隙及溶孔发育强烈,形成了水力联系的良好通道,这些均是形成昭关温泉的重要地质基础。温泉由早期大气降水补给,在埋藏于千米之下的热储中汇集、升温,在水头压力作用下顺断裂出露地表,形成41℃的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Ca·Mg型。分析结果为在类似地区寻找地热提供参考,促进地热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太湖南岸地区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有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断裂体系。整个区域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热异常现象,以F-2断层为界分为两个地热分区,西部基岩出露区(Ⅰ区)和东部断陷沉积盆地区(Ⅱ区)。同时在东部区内主要以工程控制的断裂为界划分出"地热田"。"地热田"盆缘断裂发育,盆地区下陷沉积作用明显,上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中、新生代盖层,盆地中基底阶梯状断层发育,热储以层状的石炭二叠系灰岩为主,深部热传导为主、对流传导为辅。"地热田"中的井口水温度达42~63℃,水质类型为HCO_3-Na·Ca或Cl·HCO_3-Na型,微咸水,并有3口地热井可供开采利用。总结了区域内的地热地质模型,对比分析了两区地热井的水质成分,显示出东区有更多的深层地下水的补给。建议西部区重点控制深大断裂,寻求断裂带深部的对流型地热资源;东部区工作重点是控制盖层厚度,寻找其下的灰岩热储,同时对"地热田"分布区和北西向区域地热构造异常带作重点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杨立顺 《地下水》2011,(4):11-12
汤泉的地下热水历史悠久,人们利用其自然出露的温泉进行洗浴、疗疾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地热资源类型为基岩裂隙型地下热水,热水区的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地温场在平面和垂向上表现为温度不均一。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成为地下热水赋存场所和深循环通道,深部热水沿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上升,形成浅层地下热水异常区。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柿子坪热田地表热异常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区内有30℃左右的温泉出露,富含氡气。文章重点介绍了峨眉山柿子坪热田的地表热异常区发育特征及与之有关的深部地下水排泄和断裂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20.
青海贵德县扎仓温泉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斌  周训  梁四海 《现代地质》2009,23(1):57-63
扎仓温泉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扎仓寺村,其开发利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温泉出露于断裂带交汇部位,地下热水矿化度为1 310~1 390 mg/L, 水化学类型属于SO4·Cl-Na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泉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温泉水年龄约165 a。利用SiO2温标法计算出热储温度为136 ℃,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 385 m。温泉的天然放热量大于1.23×1014J/a,扎仓沟地区的地热资源量达2.07×1014J以上。热水宜直接用于供暖、洗浴、温室种植和养殖等。该地热田深部尚有地热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