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物联网和WebGIS果园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果园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WebGIS技术的果园监测系统。该系统首先采用智能感知终端,实现对果园环境信息的采集;其次通过网络将实时数据传送到监测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最后基于WebGIS技术提供数据发布、可视化、分析等服务。系统实现了果园环境信息智能感知,多种数据基于位置地图显示,数据查询与灌溉分析,为果园智能化监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河南省气象台的业务需求,实现对实时天气及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提出了采用B/S架构,基于WebGIS技术开发河南省实时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平台,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框架,并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可视化技术和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实现对河南省区域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测。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进行实时天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报警,强对流天气分析以及预报预警产品的制作与发布。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在线监管平台。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数字化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系统的系统技术架构、系统功能设计、关键技术等,为数字化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技术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吉  孙俊英  李琴  蔡忠亮 《测绘通报》2017,(12):127-130,137
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贵州省精准扶贫海量数据高效率、高精度的外业采集工作,综合集成GIS技术、GPS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研发了一套易携带、成本低、实时作业的APP外业采集系统,充分利用了APP系统下载即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培训快速的优点,实现了对贫困户信息的实时采集、实时更新、实时考核、实时跟踪,大大提高了采集的工作效率,在贵州省国土资源云精准扶贫作战图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CORS已经逐步成为矿区测绘生产的主要方法,目前基于单基站CORS的RTK作业半径已经扩大到40 km,能够快速实现事后差分和厘米级实时定位,完全满足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要求。本文针对基于单机站CORS的RTK作业范围广、精度高、可全天候单机作业等特点,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单机站CORS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斗一号”导航卫星通讯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中国北斗一号导航通信卫星技术建立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野外信息采集监测站”、“数字化滑坡自动监测点”、“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分析中心”四大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线和GPRS等通讯设施不发达地区,采用基于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进行滑坡等野外监测数据传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有单机化、生产流程与质检流程独立的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海量基础地理数据实时化更新的需求,亟须一套完整、高效协同的生产模式保障重点项目顺利运行。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cSDE的测绘地理信息协同作业技术,基于该技术实现了一套高效协同化的生产作业系统,突破了离线单机化的独立作业形式,解决了生产流程与质检流程间协同效率低的问题。该系统在多个省级以上项目中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GNSS变形监测技术在公路、铁路的实时变形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受作业范围的限制,采用传统的手段需要大量布设参考站,无法经济有效地实现对大范围工程项目的实时变形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网络RTK技术实现大气误差的充分削弱,实现基于CORS站网的GNSS实时变形监测应用。并通过位于广西的实际算例,证明了基于广西CORS,可以为大范围工程项目提供实时厘米级的变形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梁病害检测效率低下、成本高、人为检测范围存在疏漏、人工作业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巡航,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路桥病害检测系统,拥有自主避障、路桥病害探测及自主巡航定位等功能;同时开发了具有可视化集成功能的桌面端控制系统,与云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使操作更加直观便捷,从而将监测信息地图化显示并实时更新,为路桥资产管养与病害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往郑汴新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项目依赖单一的GPS地面位移监测方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现代先进技术的连续、自动化、多方式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系统改进方案.考虑到监测区的特征,在前端采集设备上增加了深部位移监测设备和地下水监测设备,并对整体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基于此,利用多源数据的实时传输、实时处理分析、实时阈值判断预警等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实时传输各种数据和报警信息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