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简称SEDBA)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69项目。该项目自1988年开始实施以来,在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类沉积岩(物)数据表格的设计,确定了数据库的内容;提出了数据结构的初步设想;进行了在微机上建立全球沉积岩数  相似文献   

2.
IGCP—269课题即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69项课题.由日本奈良大学教授N.N.Niichi提议申请的.该课题自1988年开始执行,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在五年内设计建立一个以数据库内容、结构、数据编码到计算机选型和管理软件都是统一的,储存世界范围内各类沉积岩原始数据(包括分析测试数据,描述性资料以及照片和图件)的全球沉积岩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1988年2月,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IGCP 269项目——全球沉积岩数据库(A Global Data Base in Sedimentary Petrology)。该项目拟在五年内建成一个全球范围的沉积岩数据的原型数据库(Prototype Data Base)。此数据库的建立无疑将对全球性的沉积学对比研究,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分析提供极大的方便和丰富的咨料及依据。 1988年6月在日本奈良召开了IGCP 269项目的首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以  相似文献   

4.
在UNESCO-和IGCP的支持下,通过IGCP269项目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已建成。为促进SEDBA在沉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交流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在沉积学中应用的最新成果,推动沉积学的发展,“国际计算机和数据库在沉积学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由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成都中国山水旅行社协办,定于1994年7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于下:  相似文献   

5.
该会议定于1994年7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内容:(1)关于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2)图形数据的计算机储存和处理;(3)沉积作用的计算机模拟;(4)专家系统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IGCP283项目名称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联合苏联科学院院士Dobretsov教授、美国科学院地学组组长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地质系何国琦教授共同申请的IGCP项目,于1989年2月在巴黎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获得通过,列为IGCP283项目。研究期限五年(1989—1993年)。同意参加该项目研究工作的国家有: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巴基斯坦以及法国等。  相似文献   

7.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讲座(二)南君亚,叶健骝,杨卫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第二讲数据表的填写方法数据表(Datasheets)用于收集全球沉积岩数据库的信息,按内容分为25种数据表。在每种数据表中,数据项的名称、类型、长度及排列顺序是固定的。按...  相似文献   

8.
1992—199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的财政预算减少了21%,这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IGCP委员会和IGCP科学委员会与IGCP秘书处于1992年1—2月密切合作避免了IGCP计划经费的锐减。执行中的IGCP计划数量从1991年的59项减少到1992年~1993年的52项。而IGCP项目的资助强度并没有降低(1991年平均资助强度为5850美元,1992年的平均资助强度为6140美元)。下面是1992年批准开始实施的9项新的IGCP项目:  相似文献   

9.
岩溶IGCP国际合作30年与岩溶关键带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岩溶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是地球关键带监测与研究的重点,IGCP661项目的执行为岩溶区关键带类型划分与监测对比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国际合作平台。近30年岩溶IGCP执行始终强调岩溶系统与人类活动环境的相互作用,其轨迹实际上与地球系统科学到地球关键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IGCP299提出了岩溶形态组合概念,揭示各种岩溶形态与其形成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岩溶动力系统(IGCP379), 岩溶生态系统(IGCP448)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岩溶系统的整体功能,及系统内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一整套岩溶动力学研究方法体系。开辟了岩溶记录与全球变化、碳循环与应对气候变化、石漠化形成演变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新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岩溶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地球化学填图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指出了1973年至今世界上50余项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大都涉及分析问题。1988-1992年实施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59项目旨在使全世界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标准化。在此项目中对分析问题提出了若干规定,主要是要求今后的填图计划应统一分析71种元素,痕量及超痕量元素的检出限必须低于相应的地壳丰度值及采用中国的GSD和加拿大的STSD标样系列,以使全球数据可以对比,在其后开始延续至今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360,旨在用极低密度采样早日覆盖全球大陆,讨论了正在实行的两种极低密度采样方案,并提出通过极低密度采集地极少量样品示范性实现IGCP259项目对分析要求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某应用SmartPlant平台进行数字化交付的项目中,需要将SmartPlant PID中PipeRun的工程数据导入到数据库。成功导入的前提是正确构建属性映射。本文使用Excel_VBA实现了Excel与SmartPlant PID的协同,提取了符合期望的PipeRun对象属性,构建了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属性表模板,并实现了传统设计文件管道特性表到符合导入模板格式的PipeRun属性数据表的自动化转换。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83项(IGCP283)是今年二月在巴黎召开第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批准、今年新设立的一个科研项目.该项目以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为首,包括苏联地质学家多勃列索夫(N.L.Dobretsov)教授,美国地质学家柯尔曼(R.G.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何国琦教授组成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计划.研究时限从1989年开始,1993年完成、为期5年.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厂矿田地质矿产数据库的研究与系统开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厂矿田地质矿产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实现了大厂矿田历年来积累的大量地质矿产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和管理,是矿山企业信息化和专题研究的数据基础平台。通过资料现状与数据需求分析,将地质矿产资料划分为表格、档、图件和目录簿四类。论提出资料表(数据表、档表、图件表)和分类树型目录结构属于两种不同的数据模型,可分别对原始资料(表格、档、图件)和目录簿进行描述和存储;资料表可直接用关系数据库的二维关系表来表示。但目录簿具有与关系表的线型结构完全不同的非线性树型结构,对此作建立了孩子关系表示法,从而实现了关系表对目录簿的树型结构的间接表示。通过数据需求分析、概念模型定义、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存储与运行维护设计,建立了大厂矿田地质矿产中央资源数据库GEODBS,开发了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CDBMAN。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开始,又有10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经批准开施实施。这些项目是: IGCP301项:南美古基因形成的对比 申请人:N.Malumian(阿根廷),S.Benitez(厄瓜多尔) 本项目的目标是对南美、特别是南美大陆西侧区域古基因的形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对比,  相似文献   

15.
由IGCP217项目“元古地球化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IGCP中国委员会发起,中国地科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筹办的“国际元古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8年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预算不仅是编制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资金的依据,也是对项目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该系统的实现,将把项目编制人员从繁琐的标准查找,复杂的数据统计汇总,同一报表的重复编制等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了多数据表的自动定位、根据不同的数据表,定制出不同的用户界面、同表,以及异表数据的统计汇总,复杂报表的制作等功能。该系统在实现时将数据的操作和显示功能分离,并将数据操作部份以COM组件的形式提供,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向网络升级。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明国  王雪梅  李新 《冰川冻土》2002,24(5):652-658
建立青藏铁路沿线地理信息系统(GIS), 不仅可直接服务于青藏铁路建设工程, 也可为铁路沿线的环境保护以及建成后的铁路运营管理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青藏铁路信息系统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大, 数据项目众多, 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等特点. 该数据库设计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新技术的运用: 应用实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设计数据库; 数据仓库的概念和技术在数据库集成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利用元数据实现数据资源的快速检索. 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项目设计、数据概念化设计、数据详细设计和数据的集成设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11~15日,由IGCP479(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 479)主办的与镁铁一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矿床成矿体系研究新进展会议在香港大学召开。IGCP479主要研究21世纪铂族元素可持续应用与发展——应对机遇与挑战等问题。作为该项目在亚洲地区首次举办的会议,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及世界与镁铁一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矿床成矿体系研究的新思路及新方法,为IGCP479项目所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元月十一至十四日在墨西哥UNAM大学召开了由联合国教科文属下的IGCP第157号(早期有机演化及矿产和资源)和第160号(前寒武纪外生作用)二项目的联系会议,“前寒武纪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以北美为主的10多个国家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有37个人发了言。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主要是围绕沉积岩、沉积环境和叠层石方面的各项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白垩纪大洋红层——海洋/气候响应”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大洋红层”是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的白垩纪研究新方向。在其所领导的两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463/494)的推动下,“白垩纪大洋红层”所蕴含的古海洋与古气候意义,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召开的学术会议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在2002 年度IGCP463 项目启动会议上,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制订了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并考察了亚平宁—阿尔卑斯—喀尔巴阡沿线的大洋红层;(2)2003 年度的IGCP463 工作会议和IGCP494 启动会议,不仅积累了大洋红层研究的资料,而且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推进到白垩纪中期;(3)2004 年度两个项目的工作会议,以及通过在第32 届国际地质大会特别讨论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大洋红层的研究,并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介绍给广大的国际地球科学界;(4)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2005 年会上,“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体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可喜现象。回首近几年来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已实现了如下转变:(1)从区域性研究到全球对比综合研究的变化;(2)从由中国科学家单独研究变为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申请到项目和经费共同研究;(3)从举办IGCP项目学术年会快速向国际大会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