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甘肃省板块构造单元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将甘肃省板块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单元包括西伯利亚板,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以红石山断裂带,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泽库-武山煌裂带所分割;并进一步细分为8个二级单元,19个三级单元。同时,对各极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演化特点,作了概略的探讨。认为在中晚元古代时期,四大板块地基底均已固结成大陆型地壳,稍后却以大陆核(或地台)为板块的生长中心,其间则为古亚洲洋(山  相似文献   

2.
再论甘肃省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的构造部位独特,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甘肃省中生代以前的古板块构造重新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柴达木—祁连和扬子6个板块的交汇处。红石山蛇绿岩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柳园—大奇山—帐房山蛇绿岩带以南属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金走滑断裂、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南属于柴达木—祁连板块,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北属华北板块,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蛇绿岩带是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分界。又据板内的深断裂和建造特点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二级单元和22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大地构造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依据内蒙古全区的地层资料,采用板块构造观点,依据建造类型、生物群特征、构造环境对内蒙古大地构造进行了分区。共划分了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块、华北北部大陆边缘、华北西部大陆边缘、塔里木北东大陆边缘和西伯利亚东南大陆边缘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十个三级构造单元。对各单元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论述,特别是融入了大量新的1/5万区调成果资料,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北山地区古板块及地体构造的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祁连山、北山地区在显生宙分属柴达木—祁连、华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等5个古板块。各板块初期均有一元古界陆核组成,陆核边缘及周围即为地斜。地体是以蛇绿岩带及深大断裂围限的岩石组合体。每个地体都是增生于古陆缘带最基本的一个大地构造单元。从而划分出1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和15个地体。在区域地层层序及分布、构造类型和古地理变化等方面,论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6.
秦岭祁连山昆仑山构造发展史与南北中国板块的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秦岭祁连山昆仑山发展演化,中国大陆的形成可总结为3阶段板块拼贴“焊合”模型即: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原始秦昆洋俯冲—消减,塔里木—华北古陆(北中国板块)与华南洋域新生陆壳(南中国板块)拼贴增生,形成原始中国古陆;震旦纪至志留纪,原始中国古陆裂解,秦祁海洋扩张—俯冲—消减,阿拉善—华北板块(北中国板块)与塔里木、柴达木、华南组成的联合板块(南中国板块)缝合统一,形成古中国板块,泥盆纪至三叠纪早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藏滇板块(基梅里大陆一部分)与古中国板块碰撞拼贴,滨邻古特提斯洋的中国大陆西南缘(秦祁昆地区)全面皱起,造就中国大陆轮廓;中生代以来,板内超长期继承性汇聚和滨西太平洋边缘构造带、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叠加、改造,造就现令中国大陆构造、地势。  相似文献   

7.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44  
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归属历来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笔者结合区内的地质实际,拟定出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划分和命名的一般原则;运用板块构造观点和多旋回开合构造理论,将本区共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8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6个三级构造单元;阐述了各构造单元主要地质特征。认为本区先后存在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早古生代)和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晚古生代)两条缝合带,后者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板块的最终缝合带。  相似文献   

8.
段吉业  葛肖虹 《地质通报》2005,24(6):558-563
在分析近年来不同学科提出的新见解及其依据的基础上,着重从基底形成期、扬子型南华系—震旦系及其冰碛岩、早古生代地层层序特征和生物古地理特征及各构造单元间的边界性质,揭示与西北地区有关的板块、块体的亲疏关系。经分析认为,西北地区构造格局是:塔里木与扬子板块为一体,与华北、西伯利亚为并立的3个不同的构造域;柴达木-祁连-阿拉善为一楔状地块,来源于塔里木-扬子板块。该楔状地块是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北推高峰期时,西沿阿尔金、东沿贺兰山西缘-龙门山断裂带错移、向北楔入的一个三角形地块。  相似文献   

9.
根据形成地质作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作构造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采  于常青 《地质论评》2015,61(4):709-716
在综合评述前人关于大陆板块内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讨论了以大陆岩石圈地质作用序列对亚欧大陆板块内部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的准则与方法。相邻单元之间地壳生成演化作用序列不同,造成地层和岩石圈构造属性不同。基于板块运动的规律,可以根据地层和构造属性不同特征推断构造单元演化作用序列,并依据岩石测年资料划分大陆岩石圈构造单元。据此,大陆板块可划分为四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克拉通、大陆碰撞造山带、大陆俯冲增生带和叠复构造单元。中国大陆板块的克拉通包括华北、扬子、塔里木和华夏四个;大陆碰撞造山带包括天山—西拉木伦河、昆仑—秦岭—大别、喜马拉雅、萍乡—江山—绍兴和台湾五个。大陆俯冲增生带包括吉黑、准噶尔、柴达木祁连、羌塘—拉萨—松潘和江南五个。这种分区同时把形成时代和区域构造形成地质作用作为区划的主要根据,体现了构造单元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古地理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的沉积、古生物、岩浆岩、混杂岩、火山岩等的调查研究,认为北山-巴丹吉林地区的构造古地理为由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3个板块和牛圈子洋(对应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恩格尔乌苏洋(对应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2个大洋并存的格局。哈萨克斯坦板块主要包括黑鹰山-马鬃山区;塔里木板块包括石板泉-杭乌拉区;华北板块主要包括乌力吉区。黑鹰山-马鬃山区的构造古地理为黑鹰山弧后盆地和马鬃山岛弧;石板泉-杭乌拉区的构造古地理为被动大陆边缘;乌力吉区的构造古地理为乌力吉北岛弧和乌力吉弧后盆地。通过分析各构造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认为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时间为晚石炭世,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时间大致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1.
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在祁连造山带的分支本文称为古祁连洋。其洋内及邻区存在中祁连、阿拉善、柴达木、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多个陆块、微陆块,处在一个复杂的多岛洋的环境中。祁连地区早古生代经历了较为复杂的俯冲拼合、碰撞造山过程。本文探讨了祁连造山带的几个构造单元构造属性,认为早古生代阿拉善微陆块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中祁连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阿拉善南部与之平行的龙首山构造单元为俯冲造山形成的增生楔体;北祁连构造带为一套俯冲增生杂岩,包含高压变质岩带、蛇绿岩带、岛弧岩浆和部分洋壳残片等,记录了古祁连洋壳从大陆裂解,洋壳形成,俯冲拼合,碰撞造山的造山过程。495Ma左右南祁连南部柴达木微陆块向北俯冲的影响,古祁连洋壳俯冲受阻,俯冲带向北后退,形成大岔大坂岛弧。弧前地区发生洋-洋俯冲事件,堆积增生大岔大坂、白泉门、九个泉等SSZ型北祁连蛇绿岩北带,并伴随第二期清水沟、牛心山、野牛滩等地岩浆事件。460Ma左右阿拉善微陆块和中祁连微陆块开始碰撞拼合,古祁连洋开始闭合。值得注意的是拼合过程不是均一的,存在自西向东斜向"剪刀式"的拼合方式,产生了由西向东年代变新的"S"型同碰撞岩浆岩。约440Ma古祁连洋闭合,进入陆内造山阶段。440Ma之后,拼合陆块处在一种拉伸的构造环境之下,金佛寺、牛心山、老虎山等地产生碰撞后岩浆岩。422~406Ma发生俯冲折返、高压榴辉岩和高压低温蓝片岩退变质作用,形成以紧闭不对褶皱为特征的第二幕变形。根据各陆块、微陆块碎屑锆石年龄谱分析对比,中祁连基底应与华北不同,而可能与扬子有关。Rodinia超大陆聚合之前,中祁连微陆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与华北、扬子保持一定距离。1.0~0.8Ga 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祁连微陆块与冈瓦纳北缘拼贴在一起,而距华北较远。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中祁连微陆块远离冈瓦纳,逐渐向华北靠近,500~400Ma原特提斯洋闭合,华北、阿拉善与中祁连拼合,并整体拼合到冈瓦纳大陆北缘。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质构造单元与地质发展史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新疆北部及邻区在区域构造上分属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及塔里木三大板块,它们被两条时代不同(石炭—二叠纪、志留—泥盆纪)、规模宏伟的板块缝合构造带所分隔,缝合构造带与两侧板块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却无隶属的“父子”关系,三大板块自元古宙发生解体裂移后,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主要是依据各陆缘的不同特征分别形成岛弧或边缘海盆;进入晚古生代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培里木板块已率先完成碰撞缝合,此时除斋桑—额尔齐斯—线尚有古亚洲洋残余外,绝大部分地区均进入陆内构造发展阶段,其主要构造活动是“手风琴式’的开合构造,形成一些裂陷槽、裂谷和上叠盆地。研究区内共分出15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4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域辽阔,全区跨越了西伯利亚、华北、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四大板块。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构造环境极其复杂。历年来关于华北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界限的位置,始终是地质工作者讨论的热点。笔者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之地球物理场(重磁场)特征,认为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应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终极缝合带。  相似文献   

16.
中昆仑缝合带属于昆仑-祁连-秦岭缝合带的西端,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以南为扬子-羌北板块。一般认为板块缝合带是陆-陆碰撞的产物,它们是在大陆裂解-板块离散-板块汇聚-碰撞造山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物的残留物。因此缝合带中有不同阶段、不同构造背景下(裂解、扩张、伸展等环境)形成的洋壳残留物,有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造作用产物,还有碰撞阶段形成的高  相似文献   

17.
芮行健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71-1186
在对中亚阿尔泰山系及邻区的构造格架研究中, 在西伯利亚前寒武纪陆壳板块和东欧—塔里木—中朝前寒武纪陆壳板块之间,划分出一个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本文将其称为古亚洲古生代洋壳板块,进而划分出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中古亚洲晚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南古亚洲早古生代多岛洋壳板块。另外,还对次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中生代以后,这一板块就成为统一的欧亚大陆板块的一部分。与构造单元的划分相对应,对成矿单元进行了划分。在古亚洲古生代成矿域的基础上,划分了北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成矿省、中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成矿省、南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成矿省。还对其次级成矿单元进行了详细划分,较好的解决了成矿系列和成矿预测等有关问题。研究成果还提出:前陆盆地和山间盆地是能源矿产聚集的有利场所;俯冲带和火山岛弧带是层控火山岩型黑色—有色—贵金属矿产的赋矿空间;陆岛和变质混合岩地体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工业用白云母矿床的富集地段;构造裂解的喷发岩和斑岩则是斑岩銅(鉬)矿床的集中产地。新陆壳的应力松弛区的碱性岩带是稀有矿床产生的优良场所。据此优选了70多处各类矿床的预测区。他们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阿尔泰次经济区的进一步找矿和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及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论了各地质时期的演化特征。西准噶尔地区的"洋壳建造"时限为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东西准噶尔在晚古生代(D1-D)是相互沟通的海域。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间的缝合线在达尔布特-克拉麦里。产生洋壳建造的所谓准噶尔古洋在其未闭合前尚包括了其间的一些小洋盆和岛屿。蛇绿混杂体中高压变质蓝片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古洋壳的俯冲,而蛇绿岩构造岩片间的相互叠覆,说明其侵位过程中发生过由北而南的推覆作用。残留海盆及其碰撞期后深成岩浆岩的存在,说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后焊接发生在残留海盆演化的晚期(闭合),据古地磁资料,两大板块在二叠纪固结并进入欧亚大陆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主要矿床组合及其成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文渊 《地球学报》2004,25(3):313-320
祁连山早古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带,构造上划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和南祁连3个构造单元;成矿区划上一般分为北祁连成矿亚带和南祁连成矿亚带,后者由中祁连和南祁连2个构造单元组成。总体上北祁连由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向北洋-洋俯冲的沟-弧-盆相和残留的大陆裂谷相火山岩系组成为特点,成矿主要表现为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西段为洋-陆碰撞的岩浆弧相的构造环境,有夕卡岩型的钨矿床发现;南祁连主要为大陆裂谷或陆间裂谷构造环境的复理石相、火山碎屑岩相和中祁连的古老基底组成,有岩浆铜镍矿床、铬铁矿矿床和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发现。祁连  相似文献   

20.
地质、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场特征、古地磁和地球动力学环境均表明:高家窑-乌拉特后旗断裂以西的“北山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西阿拉善),基底为前寒武变质岩系组成,是前寒武就已经形成刚性陆壳的古陆块,是阿拉善古陆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塔里木-华北地台。阿拉善前寒武古陆块的北界(华北地台西段北界)应位于杭乌拉-雅干-额济纳旗北-六驼山断裂构造带(新厘定的槽台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