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卫东 《地理研究》1987,6(2):93-93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M(·、+)多层算子综合评价模型,对南洛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作了区域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了南洛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南洛河流域属暖温带南缘半湿润地区、半旱生落叶阔叶林与森林草原—褐色土地带的山地自然州。从资源条件及山区实际出发,应发展林特生产,调整农业布局和生产结构,协调人地关系。从经济区位观点出发,加强区域经济地域组织建设,充分发掘自然生产潜力,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大农业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
云南山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区占云南省土地总面积的94%,一直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广大山区也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许多山区针对当地由于过去交通闭塞、开发程度低所留下的相对保护较好的自然资源,相继提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开发战略。然而,由于山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极易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陷入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当前山区的持续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论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严重问题,从人口、资源和环境角度阐述造成高原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分析解决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所面临的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障碍,给出重新认识和评价高原资源优势的新视点,并提出适合于高原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先产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如何运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揭示山区的自然结构,为国土整治服务。论文以湖北省山区国土整治的实践为例,在研究自然结构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山区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小流域生态和旅游地等四方面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山区土地开发及其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业社会人地关系紧张的体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减轻了山区农村土地的人为扰动,由此驱动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引发一系列自然和社会经济效应。按照“土地利用转型—驱动力—效应—响应”的分析框架,剖析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山区农村土地整治的响应措施。研究表明:①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体现出土地利用形态在长期变化过程中的趋势性转折,显性形态转型即由农业社会的耕地扩张和林地收缩演变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收缩和林地恢复性增长,隐性形态转型即伴随上述过程发生的土地边际化及生态功能恢复;② 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劳动力转移引发土地人为扰动减轻是直接驱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恶劣的生存环境等引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更为根本的驱动力;③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降低了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并提高了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其社会经济效应应聚焦山区农村发展与农户生计安全层面,并亟需实证研究的支撑;④ 当前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是自然恢复和生态优化的良性过程,有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山区农村土地整治要顺应其土地利用转型规律,目标导向从耕地数量增加转向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福祉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农业气候调查和考察资料,分析不同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变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提出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具有立体性、多层性、多样性和多宜性的特征,建立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模式;据人力、物力、耕地、物价等社会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约束,应用系统决策寻找山区不同层次最佳的作物布局和农作制,探讨农业合理布局的生态气候效益及开发山区资源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边远山区大多是经济不太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基础差,区位上远离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本文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呼唤绿色无污染的安全产品这一趋势的分析,提出了生态信誉的概念;认为树立和实现良好的生态信誉,是边远山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文章也对边远山区如何树立良好生态信誉、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全国273个重点扶贫县中,约有2/3分布于山区。掌握山区自然资源质量、数量,并选择其优势资源进行优化开发,是实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拟通过对山区资源优势及优化开发的研究,探索山区经济开发的途迳。  相似文献   

9.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其实现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  相似文献   

10.
对攀西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环境问题,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攀西地区自然条件组合优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环境问题严重,经济落后且结构不合理,生物资源开发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提出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及适合攀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形成的生物资源开发模式及相关的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1.
辽东山地气象要素垂直分布与垂直农、林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伯钧 《地理研究》1982,1(3):55-65
本文通过两次山地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初步得出辽东山地气象要素垂直分布规律。山地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与湿度和光照等气象要素随海拔的增高而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坡向、坡度等地形影响,从而构成复杂的立体气候与相应的立体环状农业结构。本文依据热量、水分等指标确定出作物及熟型的种植界限、柞蚕放养的高度界限及适宜马铃薯高山留种和适宜人参栽培的海拔高度,最后划分出农业带及森林带。  相似文献   

12.
金川具森林丰富、果类品质好,但农牧资源开发水平低、山区经济落后、制约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众多。今后应以林果业为主,稳定、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林牧副产品深加工工业等,坚持振兴山区经济的战略开发方向,并要采取相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按照1986年5月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建议,1987年10月8—10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了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山地生态环境;2.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山地灾害综合治理;4.贫困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5.山区脱贫致富和加速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韶关市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韶关市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开展生态旅游的原则和措施,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将韶关市分为5个森林生态旅游区,即西部自然景观区;北部特殊地貌区;东北部古生物区;中部古人类、宗教观光区;南部观光农业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地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而且大部分山地既是风景区,叉是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各种旅游与科考活动的极佳场所。长期困扰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混乱。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已加大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整顿的力度,促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迈上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其特有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得到初步体现。文章在分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调整偏农型产业结构,实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旨在使山区人口向山下流动的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摆脱与分散性密切相关的自给自足观念。由于山区物质、信息流动阻力大,城镇发展宜取多核分散型,要注意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改善山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分析了临沂市水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生态功能区与重点保护区区域划分。引入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及森林健康经营、生态型林果生产经营等先进营造林技术,设计了水系生态防护林带、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示范区建设,突出林业生态保护功能,增加森林总量,提升森林生产力,解决区域水系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等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额济纳绿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刘敏  甘枝茂 《中国沙漠》2004,24(2):162-166
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 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 更是黑河中上游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已严重影响到额济纳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经济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作者通过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合理分配水资源, 严禁开荒, 退耕还林(草), 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节水农业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南部为秦岭山脉北坡,经济封闭落后,与西安市区形成鲜明对照。本文据山区土地,气候、林特和水资源特点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建设山区;以林为主,林牧农并举,建立生态型大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旅游业、乡镇企业和商品生产;产业结构应采取林牧-工业型。加强山区与平原区的横向联系,走服务城市,富裕山区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