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永嘉"真是一个好名字,她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濒临东海,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其实永嘉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她是温州文化的起源地。于是她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东殴国、永嘉学派、楠溪江、古村落……不由得,我来到永嘉书院,她是永嘉文化的一个符号、一个缩影、一个象征。当我来到这里,有一点感到奇怪,一般意义上的"书院"总有些书房、讲堂之类的建筑,可是在这里除了新建的"字圣工场""翰墨斋"及一些展馆外,没有其他建筑,给我印象深刻的反倒是这里的山水风景。被誉为"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纯净澄碧、  相似文献   

2.
世界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有两种途径:大气圈的间接作用与水体和岩石圈物质的直接接触作用。世界洋对大陆自然界的作用,是通过大气圈首先是通过大气环流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0,(20):63-63
“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创造了伊甸园。”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这句名言让毛里求斯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4.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解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地缘关系研究作为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地缘关系的定量研究,是对传统地缘关系研究的重要补充。利用新闻媒体大数据GDELT从全球性的视角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地缘关系综合表达为合作与冲突关系,通过有序聚类方法识别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合作与冲突的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利用社区探索等工具对合作与冲突网络进一步剖析和解译,最后对不同时段内突出的双边关系进行对应分析,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均衡度分析。结果发现:1979-2017年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合作与冲突关系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中国逐渐成为网络的中心,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以俄、日、韩为支撑的广泛合作格局;中越、中日、中俄、朝韩等各阶段突出的双边关系表现出各异的发展态势和驱动因素;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均衡,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西宁松潘间之草地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征之决定及目的(二)循化黄河南北之大山(三)大夏河上游(四)洮河择源区探索(五)陇蜀界上之南木 寺(六)江河分水高原一角黄河入岷说  相似文献   

6.
(一)南征之决定及目的(二)循化黄河南北之大山(三)大夏河上游(四)洮河择源区探索(五)陇蜀界上之南木 寺(六)江河分水高原一角黄河入岷说  相似文献   

7.
内地-香港间客运联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发生,必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而旅客往来将是这种联系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京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设,香港与内地联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已逐渐完备。本文对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城市间的客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发展迅速,年旅客交流量自1980年的846万人增加到目前的7000万人以上,平均年递增率达15%左右,经贸发展是彼此间客运联系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属于单因素刺激下的增长类型;增长类型已由80年代的高速增长型转变为90年代中后期的低速增长型;地域联系的“向心性”特征明显,属于近距离空间运输联系类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的主要客源地;铁路是彼此间客运联系的运输方式,承担34的旅客交流份额,其它运输方式所占份额表现出上升趋势;内地主要城市与香港间具有一定的客源潜力,彼此间开行铁路旅客列车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柽柳属种间耐盐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柽柳属7个种对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等4种盐类的耐盐极限、同化枝细胞液浓度、同化枝灰分含盐量;调查了7种柽柳的造林成活率及第2年保存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种柽柳的耐盐性进行了数量化研究。7种柽柳耐盐性强弱的顺序为:短穗柽柳>甘肃柽柳>长穗柽柳>多花柽柳>甘蒙柽柳>山川柽柳>多枝柽柳。  相似文献   

9.
10.
辽东潮间浅滩的综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东潮间浅滩是我国淤泥质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处海陆结合部,承受海水周期性浸淹,故兼有海洋与陆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共同特征。因此,潮间浅滩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小花间流域旱情监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5月份的小花间流域的MOD IS数据提取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选取合适的NDVI提取窗口尺度,构建LST-NDVI特征空间,采取适宜的干边和湿边的斜率确定方法,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小花间流域进行旱情监测,平均相对湿度进行定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多尺度的像元提取窗口,依据像元直方图确定干边和湿边,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进行小花间流域旱情监测能够较好反映当地旱情。基于旱情监测模型的生产需要,探讨旱情与地表温度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认为地表温度能够反映当地2002年5月份旱情,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电子废物跨境转移近年来开始引起国际经济地理学者关注,其中折射了全球生产网络中污染控制与市场化再生利用之间的治理矛盾和价值冲突。中国在规范电子废物管理的过程中,采纳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逐渐形成生产者缴纳政府基金,基金补贴正规处理厂,正规处理厂再通过市场采购方式从非正式的回收渠道收集电子废物的分工格局。这一格局杂合了巴塞尔公约的属地化管理机制和地区贸易的市场化机制,反映了政府在规制复杂产品环境问题中所面临的两难。本文在多年参与式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109家正规处理厂实际回收废弃家电产品的数量,采用威尔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估算了全国非正式回收渠道内的废旧家电产品地区间流动格局,并结合处理厂问卷调查对比了实际流向与理论模型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非正式回收渠道的竞争性所导致的废旧家电跨省流动占到全国正规渠道电子废物回收总量的1/3以上,这与电子废物处理设施省级属地化管理,主要满足本省产生的电子废物处理需求的规划初衷有较大出入。为此本文探讨了这种规划目标与市场流动之间发生错位的内在原因,指出当前电子废物管理重点应该从围绕处理设施的管理控制转向逆向物流系统的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杨益芳 《地理教学》2011,(23):29-30,25
曾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困惑做过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共同的困惑之一是觉得地理知识点过于琐碎,没法系统地掌握。仔细研究学生的困惑之处,发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简单的识记和生硬的理解上,并没有学会去寻找琐碎的地理知识间的联系,用系统论、整体性的思维去重组地理知识,也就是没有发现地理知识间的韵律之美。这种困惑的出现与其怪罪学生,其实更多的责任在教师。现在由于受考试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是对考生进行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综合能力测试。这三门科目同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的人文社会学习领域,而且地理还兼跨自然科学领域。所谓学科间综合,就是从考查的试题中去寻找各学科间的知识交叉点,使它们在同一道试题中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渗透在一起,以打破各学科之间互不相关的学科本位体系,进行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让人难以分清这些试题是属于那一学科的题目。考生要完成这些试题就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理解,以考查测试考生的学科综合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基尼系数、变动系数、加重变动系数及锡尔系数对加拿大地域间收入差距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自1950年代至1960年代加拿大地域差异的缩小比较缓慢,到了1970年代中期地域差异呈现出急剧缩小的倾向,随后地域差异缩小开始停滞,而进入1980年代后期地域差异又有扩大的倾向。同时加拿大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地域差异带来了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16.
17.
南京城市内部景点间游客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诚  徐菁  黄震方  曹芳东 《地理学报》2014,69(12):1858-1870
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旅游攻略的数据挖掘,构建景点间游客流动的关系矩阵,对流动格局、机制和模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表明:① 景点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市级中心景点在流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山陵为扩散型景点,而新街口、夫子庙为集聚型景点,其他大部分景点为平衡型景点。② 距离对景点间流动起着重要影响,流量距离衰减特征明显;市级中心景点流动涉及面较广,对整体流动具有较强的支配作用。③ 景点间流动是景点流入度、流出度和景点间距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流动符合基于幂函数的威尔逊流动模型,且游客在城市内部景点间流动对距离的敏感度相对城市间、城市内部居民日常流动较低。④ 南京景点可划分为3个系统:中山陵景点系统、夫子庙景点系统和中心城区景点系统,并抽象出3种结构类型:单中心扩散结构、单中心集聚结构和多中心平衡结构;在流动模式上,主要流动多存在于主要节点之间,次要流动多存在于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之间以及次要节点之间,一般流动多存在于次要节点和一般节点之间以及一般节点之间。  相似文献   

18.
冯净雪  丁占良  尤莉  韩广 《中国沙漠》2022,42(4):110-119
以科尔沁沙地西部一处典型横向沙丘群为研究对象,在沙丘顶部、丘间走廊和迎风坡脚各布设一套自动气象站,对流动性的横向沙丘群内部的风况进行了连续16个月的实地观测。为有效说明沙丘群外围气象站是否能真实反映沙丘群内部实际风况特征,从翁牛特旗国家站获取了同时段风况的小时数据。结果表明:(1)丘间走廊年内主导风向为SW,与迎风坡脚基本一致但频率更高,相对于沙丘顶部(WNW)和翁牛特旗(NW)而言,风向大角度向左偏转;(2)丘间走廊年内平均风速为3.28 m·s-1,春季平均风速可达4.74 m·s-1,瞬时风速大于起沙风速;丘间走廊会发生较强烈的风沙活动,这对塑造丘间走廊完整形态、形成稳定的横向沙丘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作用;(3)利用日均值计算丘间走廊的输沙势为37.94 VU,低于沙丘顶部94.54%,高于翁牛特旗86.99%,由此可知,沙丘群外围气象台站测得的风况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沙丘群内部风沙活动的实际情况。为更精确地估算沙丘群内部的真实输沙状况,建议至少在沙丘顶部和丘间走廊各布设一套全自动气象站进行联动观测。本研究对于揭示沙丘群落整体风况变化规律和沙尘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钱塘江与信江间的沟通与河系网络关系,分析了越岭运河的重要意义.对择选区的自然条件作了评述,并对选择路线和运河型式的不同方案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河小花间石山林区产汇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汇流机理研究是水文模拟的基础 ,从实测水文资料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是认识产汇流特性的有效手段。黄河小花间 (小浪底 -花园口间 )洛河卢氏以上流域为典型的石山林区 ,产汇流特性不同于黄河流域的一般地区。从选取的 43场暴雨洪水资料分析得出 :该地区的暴雨空间分布不均匀 ,存在着明显的暴雨中心 ,产流机制和产流模式复杂。进一步分析变化环境下的降水径流特性后 ,发现年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降水特性 ,下垫面的改变和人类活动对年降水径流关系影响并不显著 ;但对次洪而言 ,该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流能力 ,提高了暴雨径流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