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於崇文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24年2月15日,浙江省镇海县人,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在地球化学动力学中提出并发展了“成矿作用动力学”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南岭地区研究;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中系统全面地引进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开辟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理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结构性及其在异常统计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球化学场是现实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互相转化的重要界面之一,它具有不同层次上的结构性,系统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尤其是成矿体系地球化学场的结构特征,对揭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它把“孤立异常”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对局部异常评价的合理性和要靠性,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场可用区域分散流普查资料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查清该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区域地球化学方法为主体,结合土壤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该区的区域农业、城市、主要名特优产区、主要地方病流行区等地域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评价;建立鲁西北覆盖区多层次生态地球化学信息系统,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对探讨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区域成矿规律和区域找矿具有实际意义。然而,迄今除区域化探及区域性单地质体(花岗岩类、火山岩类、地层、变质岩类)的地球化学研究外,综合性的、以区域岩石圈为系统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尚为数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适应当前科学水平的区域地球化学理论骨架与方法论,当为重要原因之一。 1978年以来,我们通过在豫西,粤北和内蒙等地区的试验性研究实践,并吸收历史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川西北金三角地区的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和金矿发育的关系,详细论述了本区金矿发育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区化异常特征及东北寨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从地球化学方面进行了成矿预测,指明本区尚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进一步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6.
铜多金属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中型铜多金属矿(田)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出发,初步地、系统地论述了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的含义和范围、多元素区域异常组合的划分,以及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阐述了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总结出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的三种表现形式。并指出了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在区域成矿预测评价中可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会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共同召开的铁铌稀土矿床学术会议于1982年7月27—30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一次以白云鄂博矿床为主并包括其它铁铌稀土矿床在内的矿物岩石、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学术交流讨论会。会议内容,涉及这类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矿物岩石、地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嫩江县花朵山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和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通过对花朵山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Mo异常浓集中心明显,规模较大,与花岗闪长岩体关系密切。综合分析研究调查矿区地质、矿产、区域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内自然地理和地球化学景观条件,全面评价区内矿产的资源潜力,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坚实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以来,在提高了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要求,更新了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现了众多重力异常,圈定和推断了隐伏岩体、盆地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区域化探,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地质规律,提供了较多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了众多矿产地.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松辽平原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证实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质量是优良的.这些成果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选择24个元素对祁连山玉石沟超基性岩带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归纳前人相关资料,以区域化探异常为主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建立区内区域地球化学模式,对区内乃至祁连山区的区域化探异常筛选和评价及其地质找矿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东部地球化学金属省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地球化学场形成和发展演化与地壳发展演化阶段物质组成关系密切,这种关系体现在区域地壳物质组成的差异性,决定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的性质和结构,地球化学金属省是区域地球化学结构的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可以划分出五个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地球化学金属省,为区域成矿预测、普查找矿、远景规划、靶区选择等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方法技术于内蒙古五岔沟幅开展了1∶20万区域化探,获得的区域地球化学信息较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岩石圈表层的地球化学特点;发现多处具有找矿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并经初步检查呈现矿化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我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系列成果是我国基础地学数据库系列中重要的地球化学数据资源。以全国30个省(区、市)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取数据,按照统一建库标准,首次汇总建成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在地球化学编图、元素分布特征研究、地质环境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宏观决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地总结了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库结构与内容、建设方法、质量控制措施、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数据库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赤峰南部金地球化学块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以赤峰南部的区域地质为背景,利用1/20万化探扫面所提供的地化信息,对该区域的金矿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圈出地球化学块体1个,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体8个;并提出: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太古界矿源层及其附近及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及其附近为地球化学块体含矿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碧口古陆金铜锰矿床控矿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通国 《甘肃地质》1999,8(1):33-41
近年来,碧口古陆在地球化学找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一大批金、铜矿床。应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地层及岩性、区域构造、岩浆作用对碧口古陆金铜锰矿床的控矿作用,并依据区内矿床(点)分布、区域矿化及区域地球化学带的展布等特征,初步划分出白皂—两河韧性剪切带铜金及文县—康县金锰两个成矿带。进而总结出各矿床类型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方法技术于内蒙古五岔沟幅开展了1:20万区域化探,获得的区域地球化学信息较客观的反映了该区岩石圈表层的地球化学特点;发现多处具有找矿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并经初步检查呈现矿化现象;地球化学背景分布特征为资源环境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区域化探,是在地质成矿规律基础上,研究各区域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以及地球化学作用,据以阐明元素在区域中成矿成晕的地球化学条件,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规律性,从而指出找矿有利地区. 冶金地质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工作成果,应明确地在各成矿区带上,编制成套的区域地球化学发展史图,进行中到大比例尺的成矿预测. 据笔者所知,建国后,冶金地质找矿的发展情况大体是:五十年代成矿预测,往往只搞一张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分布图:到了六十年代,除地质资料外,再加物化探异常分布图;七十年代,各省(区)在收集到大量土壤、水系底沉积物、重砂和水泉等分析资料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矿床模式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各种各样的地质找矿模型与模式层出不穷,也建立了一些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但是它们基本上是建立在矿床原生晕基础上的,以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建立的矿床或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尚属少见。本文以矿田为基础研究单元,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为基础,从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39种元素的正、负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出发,研究了成矿的区域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现成矿元素异常组合、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和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的空间分布,在矿田上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异常结构模式的概念。进而总结出了紫金山矿田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