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统计1971~2003年桂西北地区7~9月的高温日数情况,并对高温日数偏多年的前期(1~6月)500hPa环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高温年关系密切的是前期(1~6月)北半球500hPa极涡中心位置偏西及偏于极地。强度偏强;印缅槽强度偏弱;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北界位置偏南,西脊点偏东。  相似文献   

2.
1961—2010年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及其异常时环流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放  孙照渤 《气象科学》2014,34(1):96-103
利用1961—2010年江苏省41个台站气温资料,500 hPa高度场和海温场等资料对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同期及前期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夏季气温变化幅度南北差异较大,南强北弱。(2)夏季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总是小于其他3个季节。(3)各区夏季异常低温日数在1970s以前呈现增多趋势,1970s以后呈现减少趋势;而异常高温日数在1970s以前呈现减少趋势,1970s以后呈现增多趋势。(4)冷夏年500 hPa高度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弱,位置偏东,而东亚大槽较深,位置偏西,环流经向性较大;暖夏年反之。(5)冷夏及冷夏前期,海温场分布具有La Nina事件特征,而在暖夏及暖夏前期,海温场分布具有El Nino事件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气候变暖以来春防期高火险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场背景分析,偏多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偏少年时距平场上正负中心形成以黑龙江省为中心自高纬向低纬呈"-,+"距平型.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形势演变,偏多年前期北半球500hPa距平场上极区为大范围正距平,极涡偏弱,鄂霍茨克海有阻塞高压存在,东亚大槽偏强,阿留申低压活跃,偏少年时前期极区为大范嗣负距平,极涡偏强,鄂霍茨克海没有明显的阻塞高压形势,东亚大槽偏弱,阿留申低压也不活跃.北半球500hPa环流场异常是造成春防期森林火险高火险日数多少重要原因,通过前期的环流背景对春防期高火险日数进行预测,进而做出春防期森林防火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8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5—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5×10网格距)资料。定义了3种不同强度的最高温度日。统计了近48年5—9月各月不同强度最高气温发生频率,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分析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的夏季(6—8月)强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年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5—9月各月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在夏季(6—8月);7月最多,9月最少;气候变暖使得日最高气温日数有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偏多年和典型偏少年的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在欧亚大陆出现明显相反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多高温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少高温年环流的差异;利用典型场相关分析理论,分析了7~8月500hPa高度场与前期1~6月500hPa高度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华南25个站1954~1998年4~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期雨涝 (干旱); 典型旱、涝年前冬500 hPa中高纬环流特征显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典型旱 (涝) 年北半球极涡强度显著偏弱 (强)、东亚大槽强度偏强 (弱); 东亚季风, 特别是冬季风的强弱变化, 对前汛期降水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同时还发现, 在青藏高原西侧的伊朗高原及邻近地区冬季500 hPa高度升降变化, 可作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一个强的前期征兆信号。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68个气象测站1961-2007年逐日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春季积雪日数变化及其异常偏多、偏少年的环流特征,还深入分析了春季积雪的多少对北半球夏季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原春季积雪日数偏多、少年,在500 hPa高度场上欧亚(东半球)地区中高纬度虽然均表现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但积雪日数偏多、少年槽脊的位置和强弱明显不同。同期春季,当高原春季积雪日数偏多(少)时,500 hPa环流场上冰岛低压偏强(弱)、蒙古高压偏强(弱)、印度低压偏弱(强)。高原春季积雪与夏季北半球的主要大气活动中心和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当高原春季积雪日数偏多(少)时,夏季500 hPa环流场上东亚地区易(不易)形成阻塞高压,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不易)偏南。这种关系说明高原春季积雪有一定前兆意义,对中国短期气候预测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0年初夏黑龙江省异常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夏6月黑龙江省气温异常偏高,为1954年以来历史第1位;上旬和下旬出现两次高温过程,高温的强度和日数突破历史极值,降水偏少.分析成因主要是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欧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在本省为明显的正距平,亚洲区极涡面积偏小,鄂霍次克海没有建立稳定的阻塞形势,对应的东北冷涡活动少.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周期性及其QBO特征,太阳黑子相对数、厄尔尼诺事件与广西春季低温阴雨的关系,以及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前期500hPa环流的演变特征,得出:(1)广西低温阴雨天气具有准2a周期.(2)在太阳黑子暴发年,破坏了低温阴雨的准2a周期振荡,全区低温阴雨结束期为偏早趋势;在太阳黑子相对数低值年,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的变化存在22a左右的周期.(3)受东传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全区大部低温阴雨结束期偏迟,总日数偏多.西传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全区大部低温阴雨结束期偏早,总日数偏少,无全区性结束期偏迟,总日数偏多的年份.(4)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前期500hPa环流演变具有较明显的持续性.建立了低温阴雨天气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资料     
《气象》2005,31(8)
2005年6月500hPa环流指数、环流特征量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亚槽极涡月平均候平均123456中心位置经度纬度强度亚欧地区IZ IM0.920.441.050.310.520.710.790.361.270.521.050.330.860.38亚洲地区IZ IM0.900.410.850.330.350.661.000.331.480.461.080.290.640.362962115202565W65N37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伸脊点脊线位置2005年6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科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数215191174138…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 ℃且平均气温≥25 ℃,当天08时气温≥22 ℃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 ℃且平均气温≥30 ℃,08时气温≥27 ℃,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 ℃,可在上午发布≥40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东北冷涡异常特征及其与前汛期华南降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中国160站华南前汛期 (5~6月) 月平均降水、气温资料、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Reynolds海温资料, 对东北冷涡与华南前汛期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 定义了一个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指数 (NECVI), 并研究了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年同期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高、对流层低层的垂直运动异常特征和前期全球海表温度 (SST) 的先兆信号, 结果表明: 前汛期东北冷涡强度与华南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东北冷涡强年, 前期东亚冬季风偏弱, 同期东亚夏季风异常爆发提前且偏强,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 华南地区低层上升运动发展, 降水偏多; 东北冷涡偏弱年, 前期东亚冬季风偏弱, 同期东亚夏季风爆发推迟且偏弱,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 华南地区低层下沉运动发展, 降水偏少; 前汛期东北冷涡与前期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强年, 前期对应着La Nia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 而前汛期东北冷涡异常弱年则对应着El Nio的成熟阶段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马振锋 《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分析了高原季风强弱对夏季南亚高压活动和三峡库区旱涝的影响,揭示了如高原夏季风偏强(弱),育藏高原上空及其以东地区100hPa南亚高压也偏强(弱),位置偏北偏东(偏南偏西)。高原季风强年,南亚高压脊线6月北跳比多年平均早1候,8月南撤晚1~2侯;高原季风弱年。脊线北跳晚1~2候,南撤早1候。同时显示了高原夏季风强年,5~6月三峡库区降水随着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而增多,7~8月三峡库区降水减少;高原夏季风弱年,主汛期前期库区降水少,后期降水略有增多。  相似文献   

14.
海南异常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其海气背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1961~2001年海南5~7月异常高温频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南海海温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特征,结果表明,5、6月异常高温频数分别存在3馏年和5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南海中部海域是影响同期异常高温频数的关键区域;异常高温频数偏多年,欧亚地区500hPa环流特征是中高纬度有阻塞高压存在,西风槽南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长期偏南、偏西。  相似文献   

15.
利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多高温年的环流特征及其与少高温年环流的差异;利用典型场相关分析理论,分析了7~8月500hPa高度场与前期1~6月500hPa高度场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维风场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研究广东盛夏7-8月高温的同期及前期风场差异特征,探讨广东盛夏高温的风场影响因子和前期的强预测信号.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风场的异常是影响广东盛夏高温日数的重要因子;前期冬季200 hPa我国东北到印度北部、华南到江南、赤道低纬度80~120 °E地区,以及上年12月500 hPa孟加拉湾到南海中北部、我国中部偏西地区的风场异常可能是广东盛夏高温的强预测信号.分析还表明,前期1月和3月的亚洲500 hPa高度场及前期1月的太阳黑子也与盛夏高温日数关系密切.最后,建立了广东盛夏高温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流异常对山东雨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195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山东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高(200hPa)低(925hPa)层散度距平、OLR距平分布以及115~123°E山东东西边界范围内的平均垂直速度进行合成分析,并与华北旱涝年大气环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1)北半球500hPa夏季存在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对山东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山东涝年夏季500hPa呈现出EAP型,旱年呈负EAP型。(2)山东涝年,鄂霍茨克海高压春季偏强、夏季偏弱,山东上游易维持低压槽区,副高偏北,热带地区对流活动加强,Hadley和Walker环流加强,山东上空盛行上升运动。旱年与涝年的特征基本相反,只是鄂霍茨克海高压在春季和夏季均较常年偏强。(3)不同旱年(涝年)的500hPa特征与旱年(涝年)平均情况相似,只是有时距平中心位置和强度不同。特别是涝年,冷空气强度、入侵路径以及副高的位置均有差别。(4)华北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与山东不同。华北旱年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呈现出EU遥相关分布,且华北涝年夏季鄂霍茨克海和朝鲜-日本地区位势高度变化不显著。(5)影响山东夏季降水的热带强迫源区主要位于热带印度洋、南海-热带西太平洋,两者实现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是热带强迫所激发的大尺度准定常Rossby波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5—2014年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肇庆地区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肇庆市未来出现的高温强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肇庆市高温日数在2005年后主要呈现准5年的周期振荡,且在2010年后高温日数有显著增加趋势;(2)高温强年时,同期(7—8月)的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南、南海夏季风异常偏弱;(3)基于10年高温强年建立的GM(1,1)模型预测肇庆将可能在2018—2019、2021—2022、2024—2025年期间出现高温强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6月洛阳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阳市2005年6月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分析结果显示:此次高温强度仅次于1966年,高温日数之多突破历史记录;亚洲极涡偏弱,冷空气势力偏北、偏弱,大陆暖高压异常强大且持续稳定控制,是洛阳市高温持续的大环流背景;城市化加剧和地形差别,是高温日数分布悬殊加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单站资料和解释应用ECMWF产品,确定了发布6月份高温预报和高温预警信号指标:洛阳700 hPa到地面为深厚暖层且处在下沉运动区,前一天最高气温≥33℃且平均气温≥25℃,当天08时气温≥22℃且天气晴好,可在上午发布≥37℃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前一天最高气温≥34℃且平均气温≥30℃,08时气温≥27℃,ECMWF产品预报当天20时850 hPa气温≥24℃,可在上午发布≥40℃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1~2005年资料,采用纬偏距方法定义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指数,分析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与东亚环流和我国降水的关系,并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探讨了7月东亚阻塞高压发展的前期征兆.结果发现:前期2月大西洋上空500 hPa西风环流强度,前期3月鄂霍次克海500 hPa高度,前期秋季10~11月夏威夷海区海温异常变化,对7月东亚阻塞高压建立与否具有显著的指示性,并给出了预测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