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地震前兆串口通讯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案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前兆台网在不同时期项目建设时的技术限制,对前兆台网技术系统进行整合,在全国开展“九五”及模拟观测系统整体并人“十五”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台站网络改造和“九五”仪器接人改造两部分。对于具有仪器改造任务而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台站进行网络通讯改造;通过增加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和升级数据采集器两种方式进行“九五”仪器的接人改造改造后的仪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测数据的汇集,从而实现前兆台网统一的运行监控、采集数据、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介绍福建区域地震前兆观测台网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建设情况,阐述具体的实施改造以及仪器设备在系统接入改造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在并行期间通过数据对比总结改造效果,“九五”系统升级改造建设为前兆台网观测提供更完善的管理及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技术系统整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地震前兆台网先后经历了“模拟和人工”、“九五”数字化、“十五”网络化等3个阶段,目前并行运转着“模拟和人工”、“九五”、“十五”等3套观测系统,这增大了前兆台网运行维护工作的复杂性.2010年起开始实施的前兆台网改造升级工作,将“九五”、“模拟和人工”观测系统整体并入了“十五”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台站接入改造、前兆专业软件升级和并网仪器历史数据的迁移等几个方面,以实现前兆台网3套观测系统统一的运行监控、数据采集、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本文系统分析了前兆台网观测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观测系统整合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关键点、取得的成果和效益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前兆台网先后经历了模拟和人工、“九五”数字化、“十五”网络化等多个阶段,导致并行运转着模拟和人工、“九五”、“十五”三套观测系统,它们在通信协议、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格式、数据汇集和管理流程等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自2010年起,中国地震局决定实施前兆观测系统并网,主要目标是将“九五”仪器通过接入改造为网络化仪器接入到“十五”系统中,通过软件方式将模拟和人工仪器接入到“十五”系统中,实现与“九五”、模拟和人工仪器与“十五”网络化仪器的并网运行,同时对相关的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格式、数据汇集和管理流程等进行升级完善和统一.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全国前兆台网‘九五’系统台站接入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即采用接入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或更换“九五”前兆公用数据采集器方式将“九五”前兆仪器接入“十五”前兆系统,并详述了该方案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方案的部署实施情况,测试平台运行情况以及通过对测试平台的监控而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并行运行结果显示,接入改造系统运行稳定,产出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震》2003,23(1):6-7
珠海泰德企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地震局共同研制的“ADP数字地震前兆综合观测台网系统” (以下简称“ADP系统”) ,于 2 0 0 3年 3月 2 7日获得由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组织的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通过。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同志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良洲同志及中国地震局机关的5位司长参加了鉴定会。“九五”以前 ,我国的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系统以基本上都是以模拟记录为主 ,部分观测方法甚至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人工读数的阶段。在我国防震减灾“九五”计划安排中 ,中国地震局决定要以先进的数字化观测系统 ,…  相似文献   

7.
柴剑勇 《华南地震》1998,18(1):104-107
根据国家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网)的技术改造》总体技术设计方案的要求,就广东省地震前兆监测网以及前兆观测仪器系统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其在“九五”期间所要完成的各项技术改造项目作了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地震局"九五"前兆仪器进行网络化改造,在确保"九五"观测系统正常的前提下,根据"九五"前兆台站的具体类型,提出"九五"前兆台站(仪器)与"十五"前兆台网的整合方案,完成宁夏地震局"九五"与"十五"前兆观测系统的并轨,以发挥前兆台网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九五”期间,江苏省建立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数字化前兆观测台网。由于该台网实现了数字化,观测数据采样率高,信息量剧增,如何对这些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更好的为地震分析预报及科研服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江苏省地震局在“九五”期间组建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用于汇集和管理各数字化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此外,由于大量的模拟前兆观测项目仍然在运行,江苏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按数字化前兆观测的技术规范,对模拟观测数据的存储格式及文件名进行了规范,方便了数字化数据与模拟观测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对外服务。 1 概况 …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震台的深井观测工作起始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批开展水温前兆实验观测台之一.2008年3月该台较早的完成了“九五”台网改造并入“十五”前兆数据管理系统的整合工作.借台网改造的时机于2008年3月新上“十五”水温仪一套,与前一套水温仪实施同井不同层深的试运行观测.经过近三年的连续观测,二套水温仪的趋势性上升走势基本确定,但在一些不明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开始以北京市地震局板桥台、东三旗台、赵各庄台等7个台站为试点,逐步完成"九五"前兆仪器网络化改造,在保留原"九五"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完成其"九五"前兆仪器无缝接入到"十五"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从各台为期半年多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运行稳定、产出资料可靠且改造方案成本低,为"九五"前兆仪器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可靠的观测资料基础之上。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震观测资料无论从观测精度、采样率,还是传输速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江苏省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经过“九五”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共建成了12个数字化前兆观测台站。这些数字化前兆台站为江苏地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例如,与使用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模拟观测量之间有何差异,高采样率带来的一些高频干扰成分如何剔除,这些都需认真分析研究。本文选取了2000年7~10月气象三要素(气温、气压和雨量)的数字化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期望对同行在使用这些仪器的观测资料时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九五”数字化改造,地震前兆台站的数据通信基本上采用有线信道实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地震台站的数据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对数据采集器进行改造,不仅精度有了提高,而且也支持网络通讯和一些常用的服务。通过网络,仪器作为一个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软件进行访问。并对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实现网络通讯进行了介绍,展示了通过多种客户端访问仪器、传输前兆数据、监控仪器状态和跟踪实时产出数据等等。希望这些试验能够为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使用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福建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技术系统的观测仪器、观测类型、数据格式、数据库结构等说明其观测技术系统的特点,特别对数据格式及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技术分解;并结合福建地震前兆台网的实际情况对台网的统一观测技术平台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5.
应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结合福建省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管理的实际情况,研发一套福建省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日报自动编辑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模式,可将前兆观测台网每日收集的观测日志进行自动编辑,形成符合规范的监控日报,实现人机交互的有效操作。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台网分布及前兆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流体、形变、电磁三大学科90个定点前兆观测台项和69个跨断层流动测量场地的基础资料,提出前兆反映能力的概念和计算其空间分布的方法,对该区前兆观测台网的分布、前兆反映能力和监测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地热前兆观测台网的现状及分布特点,着重对仪器的运行率及影响因素、井孔观测环境、数据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收集整理了277个地热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发现在汶川MS8.0地震中,有134个台站具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现象.最后对典型的震前地热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白家疃地震台为实验点,于2008年3月21日完成对该台"九五"前兆仪器针对"十五"台网进行整合改造。通过为期13个月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改造方案成本低,技术可行,产出数据可靠,为"九五"前兆台站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1 2月 1 3日由中国地震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 ,对新疆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新疆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使部分前兆台站的观测环境、工作条件、观测项目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大为改善。该项目按期完成了 5个台站 2 5个测项的数字化改造及 1个前兆台网中心的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基准台、库尔勒台及局台网中心分别进行了技术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5个台 2 5个测项及前兆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20.
地磁与地电混合观测台地磁的地电测数干扰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与地电观测仪器经常相距很近。 而地电台每小时加电观测一次, 由于电磁感应, 使得地磁观测资料有间隔为1小时的高频干扰, 使得地震前兆信息或其他地球物理过程产生的异常信息在地磁数据分析中难以分辨。 经过分析这些干扰信息特点, 提出了采用Fourier变换在频率域中将高频干扰进行滤除和采用与典型干扰波形相关的方法去除地电测数干扰, 该文对安徽蒙城地震台的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很多中国大陆地震前兆观测台具有类似的干扰, 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