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上海市外滩防汛墙结构沉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宝  程徽丰  杨林德 《岩土力学》2006,27(8):1287-1292
以上海市外滩防汛墙改建工程为背景,依据外滩防汛墙多年的沉降观察资料,使用黏弹性有限元反分析,对未来防汛墙结构沉降进行预测。整理和分析了从1993年建成之时到2002年的结构沉降观测资料,选取了用于结构沉降反演计算和预测的典型断面和测点,并分别绘制了防汛墙结构沉降随时间发展的曲线。通过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正分析,确定了影响结构沉降的主要地层。基于外滩防汛墙二期结构沉降量测数据,采用黏弹性有限元反分析方法对防汛墙结构沉降进行反算,得到主要压缩土层的等效弹性模量,进而预测未来防汛墙结构沉降的发展趋势。其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市防汛墙建设和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防汛墙岸堤的稳定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上海市区防汛墙结构的稳定性为目的,由原来用安全系数表示的土皮稳定性计算方法出发,提出了基于概率极限理论的计算土坡稳定可靠性的简易方法,并用一次二阶矩法对上海市区几种典型防汛墙结构型式进行稳定可靠度分析。分析方法和结果可望对今后防汛墙结构的选型、施工和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滩防汛墙的高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上海外滩防汛墙的建立及以后几次加高主要是上海城市地面沉降引起的。防汛墙安全递增率随时间、地点而不同,其决定性因素为地面沉降率和海面上升率。祗有在地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上海市区防汛墙的高度才主要取决于气象、风暴潮引起的高潮位。  相似文献   

4.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上海地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暴雨、黄浦江上游洪水等自然因素,但与人类活动所产生地质环境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地面沉降是使上海市防汛压力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地面沉降使上海市区地面标高严重降低,所形成的地面沉降洼地已改变了区域地貌形态,并使市区河床相对抬高,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地上河”。同时,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导致高潮位时河水的漫溢和倒灌,增加了发生管涌管地质灾害的隐患。60年代采取控制措施以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产生的影响是长期、严重的,加大减灾力度,实行综合治理,在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的同时全面提高地面沉降防治水平是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防汛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晓阳  胡传廉 《水文》2003,23(2):33-36
针对威胁上海的三大水灾,研制暴雨积水模型、风暴潮模型、河网水力模型、灾害评估模型,在GIS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防汛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对处于平原感潮河网的上海市洪涝灾害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报、风险评估和网上发布。为分析洪涝形势、制定防汛成灾方案、进行灾情评估以及工程管理,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关键技术和特色,分析了GIS、水动力学模型在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项目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上海)上海市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地学数据库系统维护与管理(上海)上海市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与图文数字化建设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研制地面沉降对上海市防汛(涝)影响调查研究长江河口地质环境对上海沿岸的影响及利用保护对策上海市地质环境图集上海城市地质——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市政重大项目R4线(申松线)一期工程物探浦东大道过江水准测量轻轨交通浦东线世纪大道站地下管线探测浦东L4线高程控制测量上海市轻轨交通M7线物探、测量“西气东输”上海城市输气管网一期工程综合物探…  相似文献   

7.
1 地铁二号线简介 上海市地下铁道二号线是上海市地铁规划网络中的一条东西向干线,与地下铁道一号线垂直相交。 上海市地下铁道二号线规划以虹桥国际机场为起点,沿天山路至遵义路向东北折至中山公园,沿愚园路过江苏路至镇宁路折至南京路,沿南京路一直向东(过静安寺、石门一路、人民公园、河南中路)经南京东路外滩防汛墙预留孔穿越黄浦江至浦东新区陆家嘴,沿浦东规划城市轴线至杨高路折向南至花木龙东路为终点。线路正线全长约27.08km,目前一期工程范围  相似文献   

8.
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90年2月9~13日在上海市召开了“风暴潮预报经验交流会”。与会的有沿海各省(市、区)水利系统水文、防汛部门,有关高等院校和流域机构以及国家海洋局共20个单位的  相似文献   

9.
在黄浦江防汛墙沉降监测基础上,总结了防汛墙沉降特征与影响因素,部析各类沉降对黄浦江防汛墙防御能力的影响。同时,以外滩黄浦江防汛墙为例,分析了区域地面沉降、工程结构沉降和近墙施工等因素对防汛墙影响的权重,综合评价了防汛墙沉降对其防洪能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防汛业务集成管理的需求,借鉴工作流模型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提出了一种防汛业务集成管理模型,以实现防汛大系统内部动态的防汛业务集成和门户集成。通过设计集成管理数据库,应用数据驱动技术,使防汛业务集成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集成性、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应用该模型与技术,设计开发了黑龙江省基于工作流的防汛业务集成管理系统,并已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君  奚赛英  尤迪  郑付涛 《城市地质》2012,7(3):31-33,37
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是洪灾损失评估和防洪决策的核心环节。基于TIN数据,运用ArcMap,采用"无源淹没分析"方法对区域天然防洪能力进行划分;实现了在给定水位条件下,对洪水淹没范围提取与统计计算,建立了洪水水位高程和淹没面积关系公式,并用于洪水淹没快速预测;运用ArcScene,对水位抬升的"无源渐进淹没"情况进行了三维模拟。  相似文献   

12.
论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3,14(1):98-103
基于人与洪水的相互关系,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定义为: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并阐述其内涵;根据这一定义,将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分为四类,即基于洪水物理属性的非工程措施、基于洪水风险的非工程措施、基于管理科学的非工程措施、基于政策与法规的非工程措施,并阐述各类非工程措施所体现的防洪策略思想和要点。指出蓄滞洪区是具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双重属性的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力学过程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果鹏  夏军强  陈倩  李娜 《水科学进展》2017,28(6):858-867
为定量评估分蓄洪工程启用过程中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等级,创建了基于力学过程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块计算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过程,利用洪水中人体跌倒失稳公式及洪水中房屋、农作物损失的计算关系式,评估各类受淹对象的洪水风险等级。然后将二维水动力学模块计算的洪水要素与两个物理模型试验值进行对比,表明二维水动力学模块的计算精度良好。最后计算了荆江分洪工程启用时分洪区内洪水的演进过程,并评估洪灾中群众的危险等级和财产损失。计算结果表明:洪水演进至140 h时,蓄滞洪区群众、房屋、水稻和棉花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85%、59%、63%和72%。模型中提出的采用基于受淹对象失稳机制的洪水风险分析方法,比以往经验水深法划分风险等级的适用性更好,不仅能为洪水风险管理及蓄滞洪区启用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也能推广应用于溃坝或堰塞湖溃决等极端洪水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洪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洪水补给来源和阿尔泰山山势影响,阿勒泰地区洪水发生时间比新疆其他以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偏早。因此,从认识洪水特性、预防洪水灾害角度出发,对阿勒泰地区洪水发生机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利用阿勒泰地区各主要河流1960~2011年历年洪峰、冬季和汛期降水、气温和700hPa高空温度资料,对洪水发生机制、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洪水类型有融雪型洪水、融雪与降水混合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2)洪水与冬季积雪和汛期气温、降雨有关;(3)汛期过程相对短,主汛期发生时间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为主;(4)洪水挟沙能力强,汛期含沙量占年含沙量近90%;(5)暴雨洪水多发生于阿勒泰地区的中东部区域河流上;(6)全区洪水具有同步性,洪水年际变化相对小。  相似文献   

15.
康有  马顺刚  樊明兰  刘勇  张波 《水文》2017,37(3):1-6
针对目前参数估计方法存在稀遇洪水频率设计值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适线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初始值;针对目前参数估计方法存在常遇洪水频率设计值偏小的问题,提出采用周文德公式修正目前频率设计偏小的情形,计算洪水频率设计修正值;针对目前传统方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值抽样误差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标准差的方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保证值。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优化适线法具有良好的无偏性和有效性;寸滩站洪水频率设计修正值大于频率设计初始值,且两者偏差随着频率减小而减小;寸滩站洪水频率设计保证值明显大于修正值。  相似文献   

16.
The production of flood hazard assessment map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lood risk assessment. This study analyses flood hazard using flood mark data. The chosen case study is the 2013 flood event in Quang Nam, Vietnam. The impacts of this event included 17 deaths, 230 injuries, 91,739 flooded properties, 11,530 ha of submerged and damaged agricultural land, 85,080 animals killed and widespread damage to roads, canals, dykes and embankments. The flood mark data include flood depth and flood dur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is used to assess the criteria and sub-criteria of the flood hazard. The weights of criteria and sub-criteria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judgements of decision-makers using this method. This assessment is combined into a single map using weighted linear combination, integrated with GIS to produce a flood hazard map. Previous research has usually not considered flood duration in flood hazard assessment maps. This factor has a rather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livelihood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Quang Nam, with most agricultural land within the floodplain. A more comprehensive flood hazard assessment mapping process, with the additional consideration of flood duration, 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flood risk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Vietnam.  相似文献   

17.
流域洪灾的形成直接受到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洪灾是由洪水引发的,但洪水并不等于洪灾,由暴雨发展为洪水、洪灾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暴雨是一种气象现象,洪水是一种水文现象,而暴雨→洪水→洪灾,则是一种地质过程。因此,地质学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质学原理,长江防洪策略为:①沿江干堤不宜继续加高;②干堤加固应因地(地质、地貌条件)制宜,要考虑到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河流地质作用变化;③启用古河道分流泄洪;④“退田还湖”与“挖泥还湖”相结合;⑤“平垸行洪”与“民垸蓄洪”结合;⑥实施有计划地开提放淤工程,防洪与除渍结合;⑦区段综合治理与全流域系统治理结合。  相似文献   

18.
As one of the top 20 cities exposed to flood disasters, Shanghai i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because it is exposed to powerful floods and poorly prepared. However, it is unclear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floods and the variation of flood risk in Shanghai during the past 1,000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 and evaluated the integrated risk of flood disaster in Shanghai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lood data from 251 to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flood disaster in Shanghai was divided into storm surge-induced flood, rainstorm-induced flood and overbank flood. Flood disaster in Shanghai presents rising trend with time and mainly occurs in summer and autumn. Moreover, the flood disaster is dominated by rainstorm-induced flood, especiall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Additionally, flood risk in different areas of Shanghai between the years 251–1949 and 1950–2000 changed significantly. Shanghai urban area, Jinshan District and Chongming County belong to increased flood risk area; Baoshan, Jiading, Qingpu, Songjiang, Fengxian, Pudong and Minhang District belong to decreased flood risk area. The integrated risk of flood disaster in Shanghai has presented spatial disparities evidently at present. Shanghai urban area is most likely to suffer flood disaster; Baoshan, Jiading and Minhang District have medium flood risk rank; and Jinshan, Songjiang, Fengxian, Pudong, Qingpu and Chongming County show low flood risk at presen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urbanization, sea-level ris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poor capacity of flood prevention facilities will give rise to the risk of flood in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very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improve flood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洪水频率分析HSPPC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复合随机点过程为依据,针对洪水风险率HSPPB模型之不足,结合洪水的超定量多次选样序列,探讨了一类新的洪水频率分析模型——HSPPC模型.结合长江中上游百余年的实测洪水和近千年的调查历史洪水资料,用HSPPC模型对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洪水频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HSPPC模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洪水频率分析模型,与传统的模型相比,在应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分期设计洪水标准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鹰 《水文》2007,27(2):54-56
针对水库分期设计和调度运用所涉及的分期情况下如何定义水库防洪标准,以及如何在不突破水库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分期设计洪水标准等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概率论中独立事件的概率组合原理,提出了水库分期运用情况下的水库防洪标准的等价表达形式,并以一个水库作为分析案例,在确保水库分期运用情况下的等价防洪标准不突破水库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分别确定了各个分期设计洪水标准以及相应的汛限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