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继亮  邹采杼 《地质科学》1975,10(2):114-131
磷块岩的矿物组成,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关系到矿床的成因--工业类型,是矿石合理采、选的依据,对于矿石的合理利用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我国南方一磷矿床的磷块岩的矿物组成做了一些工作。同时,联系到农业战线上磷矿粉肥的推广,对速效磷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5,(4):381-390
泥晶磷块岩(micritic phosphorite)是磷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我国的磷块岩矿床也多有这种矿石。过去往往把组成泥晶磷块岩的磷酸盐矿物叫做胶磷矿(collophane)。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观察结果表明,胶磷矿实际上也是结晶质磷灰石,只是由于颗粒极其微小而已。由这种泥晶磷灰石组成的泥晶磷块岩也同样不像过去描述的那样单调,而是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3.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81,(2):153-158
内碎屑磷块岩是工业磷块岩矿床中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矿石类型,它和各类粒状磷块岩一起,常常构成磷块岩矿床的主体。 “内碎屑”原系福克碳酸岩分类中异化颗粒的一种,是指那些经过改造的、接近于同生的碳酸盐沉积物的碎屑,因为是在盆地内形成的,因此也称盆屑。  相似文献   

4.
鳳台磷矿床是由磷块岩,含磷灰岩,含磷页岩所组成的含磷岩系。为下寒武纪下部之沉积矿床。含磷岩系不整合接触于下寒武纪底部之底礫岩上。此区域之磷矿床是否与遵义、昆阳之下寒武纪沉积磷矿床属同类型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荆襄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3,(4):392-40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分析、讨论了荆襄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磷块岩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通过分析可知,组成磷块岩的磷灰石有不同的形成方式;磷块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粘土和硅质沉积向碳酸盐沉积的转变阶段;磷块岩矿床形成在陆缘海内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带。 矿区含磷岩系特征综合于图1。  相似文献   

6.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6,(3):236-247
陕西南部汉中天台山、勉县茶店和略阳何家岩、金家河一带磷块岩的时代,目前有三种看法,即:泥盆纪、震旦纪和寒武纪。这一带磷块岩的成因也比较复杂。在磷酸盐沉积、成岩以后,又受到变质、褶皱、断裂和水溶液活动影响。本文对天台山、茶店一带的磷块岩的成矿时代和生成特点提出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7.
藻磷块岩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类化石过去在碳酸岩中发现较多,藻磷块岩在过去文献中则尚无报导。今年五月,在南方进行磷块岩矿床研究时,我们在两个地区的震旦系中,首次发现了层位稳定、延伸甚远的藻磷块岩。在该两地区內,藻磷块岩主要产于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烦伏的背斜东翼。产出的层位有二(见图1):其一,位于南沱组灰绿色海绿石石英砂岩之上,陡山沱组磷块岩层的中、上部(以下简称下层);其二,产于灯影组下部碳酸岩和上部碳酸岩之间的磷块岩层中(以下简称上层)。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金沙县岩孔含铀磷块岩矿床位于上扬子台褶带东南缘。在总结分析该矿床基本控矿地质要素的基础上,再结合该矿床矿化体的基本特点,就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矿床是以寒武世早期中酸性凝灰岩为物质基础,经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和磷块岩形成过程中吸附铀,最终形成本研究区的含铀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9.
<正> 苏联南部有一个赋存于老第三纪陆相碳酸盐建造的磷块岩矿床。其P_2O_5平均含量10%,估计储量8亿吨。磷块岩主要产于中始新统的含磷碳酸岩层中。从剖面看,磷块岩层的上覆岩层和下伏岩层也有含磷层位。磷块岩层主要为粒状磷块岩,计有两个类型:含有粉砂、砂、粘土成份的颗粒状、砾状磷块岩;含生物化石碎片,主要成份为砂、粘土的粒状-鲕状、粒状-碎屑状磷块岩。粒状磷块岩层的厚度在5—10厘米到1.5米之间;P_2O_5含量在5—29%之间,一般为10—20%。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永善县务基磷矿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中谊村段地层中,矿石矿物以胶磷灰石为主,具砂屑、砾屑及鲕粒结构,薄-中层状、块状及条纹条带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砾屑状磷块岩、条纹状白云质磷块岩、条带状白云质磷块岩、硅质磷块岩。通过分析矿区所处古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矿石结构特征,认为务基矿区磷矿为浅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1.
姜善春  陈友明 《地质科学》1963,4(4):208-216
序言从我国和世界各地工业磷块岩的矿物化学资料表明,除近代海岛上的少数鸟粪层外,氟是各地区磷块岩的基本组分之一,一般含量在2.5-3.5%之间。关于氟对磷酸盐矿物所起的固定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的看法。对于磷块岩的脱氟过程,已成为人们在利用磷块岩方面的重要问题。在某些地区由于饮水中合氟量超过了一定限度而有害于居民的健康,为此,H.爱尔特等曾做了以磷酸三钙使水中氟除去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过去在中南地区,不知道有磷矿床的存在,解放后,由于普查勘探和群众报矿的结果,已知的矿点和矿化点逐渐增多。根据这些点的综合研究,已能初步提出中南磷矿的工业类型及其找矿远景区的轮廓。同时,就目前资料来看,中南磷矿的前途也是很有希望的。从矿床的工业类型来看,在中南地区内已经肯定的有受变质磷块岩矿床和地台型磷块岩矿床两种,同时它们在地理上的分布,似乎和地质构造单位以及古地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地质构造单位和古地理方面来谈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滇东梅树村期磷块岩分布广泛,北与四川省相毗连,南至通海、建水等县,东北与贵州西北部相接,面积达四万多平方公里,藏有若干大型磷块岩矿床。滇东地区含磷地层齐全,生物化石丰富,磷块岩矿床所处地质构造特殊,矿石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我国开采磷矿的重要基地,而且是研究磷矿形成条件的典型场所。本文就区内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与聚集条件作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川西磷酸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枢  陈其英  陈开会 《地质科学》1973,8(3):196-216
川西磷酸岩的特征,对阐明磷的沉积作用和磷块岩的成因,有一定的重要性。多年来,四川省地质局在该区作了大量的详细的勘查和研究。这里仅就我们的工作所及,讨论磷酸岩的一些沉积学问题。一、含磷岩系的岩性序列与岩相系列掌握含矿岩系本身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变化更替的规律,对沉积矿床的勘查是很重要的。这种变化规律,可以用岩性序列与岩相系列表示之。岩性序列是含矿岩系的各个岩类在纵剖面上转换的次序,反映它成生时期沉积盆地的地质、自然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诸方面的状况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化;而岩相系列则是含矿岩系的各个岩类及其组合在横向上的转换次序,反映上述诸方面状况在空间上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海州式磷矿床属沉积变质矿床,中元古代海州群锦屏组、肥东群双山组、宿松群柳坪组和虎踏石组及红安群七角山组等为赋矿岩层。在沉积阶段,磷块岩的沉积严格受岩相吉地理控制。磷块岩沉积在浅海相区台地相边缘的浅滩之中。  相似文献   

16.
漆富成  李治兴  张字龙 《铀矿地质》2014,(3):129-134,167
在扬子陆块东南缘湘西北武陵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黑色岩系下部鲕粒磷块岩中,首次发现了似纳米级的硒汞矿和晶质铀矿。通过电子探针化学成分测定和微区解剖,显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产出状态、形态特征和占位特征。研究认为,同沉积期伴随火山热液喷出形成海相沉积鲕粒状磷块岩(鲕粒中包含球滴状硒汞矿),似纳米级硒汞矿在海相磷块岩中占位于鲕粒磷结核的内部和中心。其形成后期,海底热液作用持续,磷块岩经部分溶蚀、热液脱碳,在磷块岩的微裂隙中晶质铀矿、石英共沉淀析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发现和空间占位特征的研究,对探讨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形成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的发生方式和成因联系有启示意义,进一步佐证扬子陆块东缘陆缘裂陷喷气沉积是发生大规模铀成矿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枢 《地质科学》1966,7(1):22-31
一般特点及物理性质龙门山拗陷中段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泥盆纪沉积磷矿的成矿区。在成矿区的西侧,含磷岩系的岩性序列自下而上为:角砾状和致密块状磷块岩、磷铝质岩、黑色页岩和细砂岩。在磷铝质岩中,有时在磷块岩层上部,产有一种沉积岩中罕见的自生矿物--磷锶铝石的合硫和钙的变种。该矿物首先由段前烈、舒銮绶等同志发现,定名为硫磷铝锶矿,并认为与其变种羟硫磷铝锶矿相当。磷铝质岩呈灰色、晤灰色及灰黑色,有时带咖啡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照片1),主要组成矿物是磷锶铝石及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有少量水云母),此外尚有磷灰石、黄铁矿、有机质,以及陆源碎屑矿物:电气石、锆石、金红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等。磷铝质岩成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沿走向方向在该区南北两端相变为硅质岩。  相似文献   

18.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59,2(2):40-41
本文系叶莲俊先生所著“中国磷块岩矿床的若干特点与成矿远景”一交中的一部分(第四章),而这篇文章将编入苏联专家布申斯基与叶连俊合著的“中国磷块岩的形成特点、矿石类型及远景评价”一书,该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我国几年来磷矿工作的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巨大的意义。现在我们从这本书中选出论述中国磷块器的形成条件的这一章,刊登于此,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铬矿床,特别是对“非层状”超基性岩体内的铬矿床的成因和成矿规律,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地质问题。笔者在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1975—1977年的野外观察及室内鉴定分析,结合附生及造矿铬尖晶石类型、成矿与岩相及构造的关系,对西藏某铬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舒国文 《湖南地质》2002,21(4):275-278,290
湘西地区磷矿资源较丰富,主要为赋存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中的磷块岩矿床。该类矿床在湘西部分县市含矿层位稳定,分布广,矿床(点)多,埋藏浅,但品位低,选矿难,利用成本高。针对这些特征,提出如下勘查和开发的建议:即在整个湘西含磷层位出露范围内进行地质调查,对湘西震旦系磷块岩矿床资源进行总体综合评价,加强开采、选矿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同时充分利用地方政策、水电能源、交通条件等优势对较低品位、中小规模磷块岩矿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