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含油气盆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夏 《地球学报》1984,6(2):197-210
<正> 四十年代初期,黄汲清先生完成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重要著作,为多旋回地壳运动理论奠定了基础。1981年都城秋穗在回顾中称之为“关于东亚构造研究的历史上最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理论又不断有了新的发展。继“多轮回的造山运动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这一著名论断之后,黄汲清先生在一系列论文中又强调指出:“地槽发育的多旋回性不是像某些人所设想的那种地质作用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些具有规律性序次的有方向性的螺旋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2,68(6):2088-2088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表彰一批在我国地质科技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 45 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会于 2022 年 2 月 22 日启动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是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3.
2001年10月17日下午2时,“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第一次会议在国土资源部804会议室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管理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地震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等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田凤山同志主持。田凤山主任首先肯定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  相似文献   

4.
天山运动特征及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汲清(1959)认为,在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中,华力西运动是主要造山运动,有三期:早期在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中期在中、晚石炭世之间,又称为天山运动;晚期在二叠纪末至早三叠纪初.胡冰等人(1976)提议用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并认为它是从早、中泥盆世,到晚二叠世、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九个褶皱幕.尹赞勋(1978)认为天山旋迴是从中、晚泥盆世到二叠、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八个褶皱幕.胡冰、张良臣(1978)、罗发祚(1979)等人,根据天山是我国典型的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并可见九个褶皱幕,再次建议将华力西运动命名为“天山运动”之后,曾亚参等(1983)认为天山运动可分八幕,并积极赞同以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笔者于1982—1983年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00万地质图”编图工作,有机会进一  相似文献   

5.
板块构造与多旋迴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如何理解构造旋迴与多旋迴构造运动一般地说,在一个地槽区,沉积了相当厚的地层,经过挤压,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并伴以岩浆活动,其后又经过侵蚀夷平,不整合地盖上新的地层,这个全过程,叫作一个构造旋迴(Tectonic cycle或Orogenic cycle)。在过去大约一个世纪内,大多数地质工作者常认为地槽是大陆内部,或两个稳定地块之间的一个拗陷或断陷活动带,在地槽内沉积了很厚的  相似文献   

6.
<正> 自黄汲清教授于1945年首次提出地槽褶皱系的多旋回发展概念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引用。他指出我国多数地槽褶皱系都具有多旋回发展的特点。经过对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地槽褶皱系的深入研究、对比之后,初步建立了多旋回发展的模式。现以横断山区地槽为例来讨论该褶皱带中的多旋回发展特点。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川、滇四省、区交接地带,其地质构造位置,正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拐弯部位,恰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拼合地带。根据作者在“三江地质志”构造组最近总结的资料,可把横断山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如下(图1):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2002,48(6):611
黄汲清先生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地质学家,是地质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黄汲清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中国地质学会在黄先生捐赠的基础上,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终评,决定授予下列十位同志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  相似文献   

8.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4,50(4):425-425
20 0 4年 6月 7日 ,在黄汲清先生诞辰 10 0周年纪念大会上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宣布了《关于颁发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并由曾培炎副总理等向获奖者颁奖。大会由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代理事长孙文盛同志主持。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宣读了《关于颁发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决定说 ,本次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12):i001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姜春发 《地球学报》1984,6(2):247-254
<正> 1984年3月30日,是严师黄汲清教授80寿辰。1928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入地质调查所工作,后赴欧洲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从事地质研究和教育工作至今已有56个春秋了。黄汲清教授在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还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了大批地质人员。因此,赢得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敬重,荣获了国家的奖励。 为什么他能在学术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原因尽管很多,严谨的学风却是关键。我与肖序常、任纪舜同志等在他身边工作和学习近30年,目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受到了深刻的教益。他的治学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1.
杨丽娟 《地质学报》2024,98(3):647-652
黄汲清(1904~1995),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现代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建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基础、勘察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黄汲清即着手石油地质的考察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黄汲清参与规划、部署并实地指导全国范围的石油、天然气的普查,为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利用黄汲清回忆录、年谱和自然资源部档案等原始材料,系统整理黄汲清数十年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的方面研究工作,分析中国石油勘探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地质论评》2019,65(1):65010118-65010118
正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3.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35
<正>2015年3月1日,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终评会议在京召开,20位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及代表出席会议,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主持会议。经无记名投票,产生了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是经过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初评、公示及委员会终评等严格的评选程序,最终1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地构造学已从研究地球表层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进入用地球系统观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郭增建 《地质论评》1964,22(6):469-470
地震资料是阐明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的依据之一,近年来它愈来愈引起我国地质学家的重视。但是在某些文章中,对于地震资料的引用,却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在这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着法,向有关专家请教。 (一)黄汲清先生在他1962年所写的题为“从多旋迴构造运动观点初步探讨地壳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79,25(1):81-82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发扬了学术民主。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黄汲清、尹赞勋、张文佑、孙殿卿、陈国达、马杏垣、张伯声、李春昱、郭令智、王鸿桢在3月14日大会上各抒己见,宣讲了自己论文或报告。黄汲清首先在会上作了“试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欧州及苏联地质学家在论述地槽发展时,是单旋回观点。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  相似文献   

17.
艾永德 《地质论评》2004,50(4):447-448
2004年3月30日是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6月7日,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这次纪念大会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联合全国政协办公厅、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发起,并委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18.
纪占胜 《地质论评》2021,67(1):67010055-67010055
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于2020年7月1日启动了第十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经过候选人申报、院士或单位推荐、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资格审查等环节,确定有效候选人91名。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2002,48(2):220
第一条 总则 按照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的宗旨,制定本条例,奖励在地质科学领域里做出创造性的科学成就或在地质勘查及地质教育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地质工作者。 第二条 奖励条件 本奖项的申请人必须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热爱地质工作、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中业绩显著。 年龄在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并具下述条件之一者,可被推荐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候选人。①地质科学技术研究中,有重要发现或创新性见解,为地质科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者。②在野外地质调查、资源勘查中有突出贡献并直接或间接获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锦较 《地质论评》2005,51(1):76,85-76,85
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中国地质事业和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纪念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