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虚拟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研究现状,并从"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现实"的相互关系探讨虚拟地理环境基本概念.从基本思想、系统结构、在线参与者社会组织水平、与GIS/数字地球的关系等角度,分析虚拟地理环境的特征.从数据、模型、表现以及协同4个方面,讨论了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与研究前沿.尝试建立了一个虚拟地理环境基本理论初步研究框架,认为在地理哲学思想层次应该重点研究复杂性人地系统、地理虚/实关系论、地理/遥感信息本体论,在地理/地理信息科学层次需要重点研究地理认知与思维、地理相似原理、地理计算模拟;同时讨论虚拟地理环境与面向"人"的地理信息科学、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地理科学方法论,以及可计算人地关系的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面临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和人地和谐发展时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矿床学正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一是发展成矿理论;二是开发新的矿产资源;三是在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矿床学的基础研究作用.下面着重讨论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万国江 《第四纪研究》2007,27(6):915-918
1972年刘东生先生发表了"环境地质学的出现".刘东生院士的环境地质观聚焦于:环境地质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需要、地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相互依存性.35年来,地质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区域环境质量和全球环境变化两大科学问题作为基本目标,经历了调查评价-区域综合-界面机理的3个发展阶段,在典型区域环境演化及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环境地质学以"地质学与人类"为宗旨,将在21世纪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18—21日,在古都西安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与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11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名誉理事长欧阳自远院士、刘丛强院士,理事长胡瑞忠,副理事长翟明国院士、郑永飞院士、王世杰研究员、何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科学发展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3,23(2):165-176
第四纪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9~1949年,强调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适当地采用"全盘西化"的办法,将中国与世界先进的差距,由100年缩短为50年,跨越了一大步;1950~2000年,在完成国家需求的鼓励下,适当地越过经典研究范畴,参与环境问题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使得中国第四纪科学追赶了50年的差距.在21世纪开始之时,中国与国际第四纪研究的步伐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21世纪的第四纪研究,作者提出了以"研究过去只是为了未来"和"地学的文艺复兴在呼唤未来"为题的两个思路,从1)以人为本--务实社会需求;2)地球和人类共同的历史--人与自然和谐;3)我们需要自己提出理论--一种科学文化;4)群众需要第四纪--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素质等4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第四纪研究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0~2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办,福建师范大学为本次会议提供了资助。来自全国31个研究所、大学等单位的86位代表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7.
1 会议概况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挑战——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讨会暨第四届CNC-IGBP 2001年年会"于2001年12月1~4日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有3个特点:①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家共同参与,跨学科和集成议题是交流的主体;②注重科学家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对话,并取得良好的效果;③青年学者大规模参与.参加这次会议的总人数85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外交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林学会等,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青年科学家约40人.  相似文献   

8.
1 会议概况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挑战——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讨会暨第四届CNC-IGBP 2001年年会"于2001年12月1~4日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有3个特点:①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家共同参与,跨学科和集成议题是交流的主体;②注重科学家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对话,并取得良好的效果;③青年学者大规模参与.参加这次会议的总人数85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外交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林学会等,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青年科学家约40人.  相似文献   

9.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油气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于2009年9月25~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和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与会代表135人.会议邀请了3位院士、1位"长江学者"、2位"楚天学者"和1名博导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共计有46名博士做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就油气资源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大会择优评出了5个"最佳组织奖"、9个"最佳论文奖"和8个"最佳表达奖".归纳起来,本次会议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597-598
21世纪来临的前夕 ,全人类都在思考过去的成就与教训、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科学家们满怀信心地估计一个伟大的科技世纪之后应该是又一个更加辉煌的科技新世纪。 1 999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九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定 ,请一些院士就地球科学有关学科进行“百年回顾与展望” ,以推动地球科学的新发展。 2 0 0 0年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这个基础上又补充了少数领域 ,以完成原定的目标。接受安排的院士们对此充满热情 ,陆续完成了文稿。现《地球科学进展》杂志以专辑形式将这些论文汇集出版 ,同广大读者见面。不难看出 ,前面我已提到了“地…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5月21-23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十年进展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与会人员包括郑永飞院士、陈骏院士、李献华院士、许志琴院士、杨经绥院士、张宏福院士,学会主要负责人、学术工作委员会成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文稿作者和报告人等90余人。学会副理事长、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郑永飞院士主持论坛开幕式,胡瑞忠理事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地质工程、地质景观、地质遗迹、地质文化丰富多彩。这样一个大国的地质调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一代代人连续不断地把工作做下去,与时俱进地逐步深入和完善。20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引人瞩目,板块构造理论、模型概念建立和计算机应用是3个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地球科学的全球化、系统化、整体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建立是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地球科学的定量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地球的提出,将成为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新方式,而更明显的是在地球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和中南大学举办、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承办的“21世纪活化构造与成矿学发展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8-31日在长沙隆重举行。恰逢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其成矿学理论)创立45周年及其创立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南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国际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中心主席、国际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主编陈国达先生90华诞之际,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创新精神,进一步发展、创新活化构造与成矿学理论,具有深远的学术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石华  余先川  黄智 《矿物学报》2007,27(Z1):450-451
矿产勘查过程从19世纪到现在,经历了"找矿人"勘探、传统找矿、理论勘查及目前的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找矿阶段,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实质上贯穿了矿产勘查的全过程.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对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矿产资源存在的可能性、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及经济价值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是矿产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陈继荣 《岩土力学》2004,25(6):864-864
2004年5月18~22日, SinoRock2004国际岩石力学研讨会在宜昌召开。本次会议足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共同主办,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承办的。会议组织委员会由潘家铮院士任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冯夏庭所长和《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学报》主编、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John A Hudson教授共同担任主席。本次会议得到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王宽诚基金会、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3~5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第197次学就地质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重建的多信息化、定量化、计算机化,各古地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以及更有效地为生产实践和人类生存地理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索。题;②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③古地理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及地理环境的整合问题。北京石油大学冯增昭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刘纪远研究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1 我国古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古地理是指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的自然地理环境。长…  相似文献   

17.
第5届亚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日在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科学研究所召开。作为第6届IHDP开放会议特别主题分会场,本届会议以独特的“会中会”的形式出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与学者面前。本次会议受到了第6届IHDP开放会议组委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0月17日,适逢中国地质大学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期间,"21世纪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发起,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与会代表就地球科学发展重要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69-6103569
<正>2015年4月18~19日,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于成都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地质工作者——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为主题,500余名青年地质工作者齐聚一堂,分享地球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会议颁发了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王成善、张培震,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  相似文献   

20.
地球深部与表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2):1331-1338
板块理论和全球变化是20世纪地球科学中的2大突破性进展.进入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进入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地球深部和表层系统的相互作用,即"固体地球动力学与行星循环(planetary cycle)"的新阶段.根据最近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关于2013年后学术新方向的讨论,从俯冲带加工厂、大洋中脊与巨型火成岩省3个方面进行介绍,提出我国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迎接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