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使用JXW—1型微机测井系统软件的过程中。结合煤田测井实际情况,对其中大部分程序作了改进和扩展。不仅使操作方便、灵活,而且在分层、识别岩性等处理方法上增添了新内容,提高了测井资料的地质应用效果。在程序功能上所作的改进,还可供其他类型的测井程序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淹层解释系统是集测井数据库管理、解释结果图形显示和人机交互为一体的测井分析解释系统。该系统为解释方法研究提供灵活方便的研究平台。利用小波变换和人工智能技术判断储层类型,并按岩相分别建立了水淹层解释参数模型。测井数据库为方法研究和测井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支持。解释成果表的自动生成、解释结果的图形显示和人机交互修改功能,有利于提高测井解释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多相流动测井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及软件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测井曲线平滑处理和深度校正,对生产测井资料进行了预处理。采用VisualC++及与其兼容的C语言开发的可视化程序实现了生产测井资料的预处理功能,并且多相流动测井数据预处理的软件化为以后的解释工作提供了方便。实际测井资料解释试验表明,该方法应用于产液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电法测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优越性:遥测透视功能、高效率、低成本、精度较高、有效探测范围大的特性,对海南石碌矿区进行水文地质钻孔测井,获取孔中丰富的物性和场位信息。通过解析测井资料与钻探地质资料相互验证,提高了钻孔的利用率。利用水文地质参数模型,求取地质体的矿化度、渗透系数、孔隙度、含泥量等重要参数。电法测井是地下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评价的可行方法,它能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MAPGIS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以及MT-Ⅲ测井系统软件包LOGSYS的数据处理功能,笔者编写了MAPGIS和LOGSYS数据通讯程序MAPLOG,成功实现了测井资料由数据到图像和由图像到数据的转换。此项工作为微机编制各种测井图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对MAPGIS在测井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测井资料管理及应用方面使用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的对比优势,探讨了测井数据库开发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测井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基于数据库底层的测井资料处理软件。基于底层数据库以油田-区块-井-井眼为逻辑结构,所建立的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数据管理功能满足处理的需求,数据库的安全性、共享性、运行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Gamma测井系统在山东莱州海水入侵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AUSLOG测井设备,其Gamma探头具有测量Gamma值、流体电导率、温度等四项功能,精度和分辨率较高,能够实现对井孔岩性和地下水特性的实时测量。采用Gamma测井系统,不仅可以自动采集井孔内垂向分层的定量信息,还可以有效区分低阻岩层和咸水层,在水平剖面的监测中与常规的Cl-浓度监测结果一致,可以直接用于海水入侵的动态监测。Gamma测井系统与其它测井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海水入侵的动态监测和解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了测井资料自动化处理解释系统(测井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背景、设计思路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测井软件的数据预处理模块、岩性识别模块、孔隙度预测模块、伽玛测井解释模块、测斜数据处理模块、成果输出模块等六大模块的主要功能。测井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多个铀矿地质勘查项目测井工作中进行了推广使用,其解释结果准确、资料美观且解释速度快,取得了皇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是存在于页岩中的非常规的天然气,测井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对煤田测井、煤层气测井、页岩气测井的比较,认为现有的测井方法能够准确定性页岩气储层及厚度.结合国内外页岩气测井实践,对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页岩气储层的含气量确定,页岩层的裂缝、缝隙、孔隙度、渗透系数等,另外提出了矿物组成、脆性、力学性质、岩层产状等技术指标的测井评价方法.为了适应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测井的定量评价的精度有待于提高,评价的方法有待于丰富.  相似文献   

10.
高阳  李忠新 《沉积学报》2016,34(4):716-724
岩性识别是致密砂砾岩测井评价的重要工作。砂砾岩岩性多样、成分复杂,导致测井识别岩性准确率低、测井解释孔隙度不准确。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下亚段致密砂砾岩为例,在对其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岩石类型和骨架矿物差异给砂砾岩分类,利用铸体薄片资料对测井曲线进行岩性标定,提取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并分岩性建立了孔隙度测井评价模型,提高了砂砾岩测井岩性识别和测井孔隙度计算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岩石圈的生态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确定了“岩石圈的生态作用”这一概念的内涵 ,考虑了作用的分类 ;阐述了岩石圈的各种生态作用 ,它们分别是资源的、地球动力学的、地球化学的和地球物理的生态作用 ;阐明了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和工程技术造成的影响之下这些生态作用形成的规律 ;提出了有关这些生态作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闫秋实  尹观 《物探与化探》2004,28(2):142-146
以甘肃白银厂地区的7件锆石同位素年龄样品为例,根据其红外光谱中615cm-1吸收峰的高和半高宽度的比值,将锆石样品的变生程度量化,并将其分为晶质锆石、半变生锆石和变生锆石3类。参考相关资料,利用7件锆石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对其铀钍含量和"红外年龄"做了估测,并将估测年龄与其U Th年龄和全岩Rb Sr年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震道的奇性检测与提高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道蕴涵有丰富的奇性特征,而地震子波的起跳点是形成地震道奇性特征的主要原因。样条函数是间段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体。对于地震道,子波起跳点(波至)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间断性。针对地震道的奇性特征,应用了奇性检测算法,具体过程为:首先以样条函数为尺度函数,构造一个低通滤波器,采用小波包的思想,定义一个算子,使低频分量逐步迭代地从原始信号中分离出,便可以对地震道信号进行奇性分解。经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分辨率,对于面波的去除也很理想;此算法没有任何假设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构造倾斜会使原生剩磁偏角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对地体构造旋转等特征的分析。对这种偏角偏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倾伏褶皱在野外难以识别,即或识别,倾伏要素也很难准确测定。为此提出了利用多个参考点的古地磁资料分析地体运动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剩磁倾角数据,从而避免了偏角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初步实现了该区古生代古地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干孔密度测井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导水孔密度测井结果的对比,论述了干孔密度测井的基本规律及其环境影响校正,为开展矿井密度测井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地质格架构造的特征,建立井震统一的等时层序结构。很多探区陆续开展了多区块的连片地震资料处理,而且连片块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由于连片处理涉及的各区块,所以往往信噪比、分辨率、波形特征等因素差异较大,增加了处理难度,特别是连片静校正技术制约着连片处理的效果。通过对影响连片静校正因素的分析,这里提出了进行连片静校正计算的四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也指出了连片静校正所产生的弊端和引起的误差。正确认识连片静校正所带来的利弊,能够更好地避免构造解释或寻找圈闭带来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太平  屠森 《地质论评》1994,40(5):446-455
本文基于大量的区域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陈述熊耳群的一些重要资料,阐明作用者对一些争议问题的看法,同时指出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些研究内容。研究表明,熊耳群火山岩以橄榄玄粗岩,安粗岩和粗面英安岩,流纹岩为主,其次为高钾玄武安山岩,高钾安山岩,高钾英安岩;火山岩系列主要为橄榄玄粗岩系,其次为高钾钙碱性岩系;熊耳群是扩张应力背景的产物,但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能耳期或熊耳期以前的陆下岩石圈地幔历  相似文献   

18.
浅析煤矿地测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伯年  俞显忠 《安徽地质》2008,18(4):314-317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管理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生产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矿地测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及其相关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其中的系统构架设计、数据建模、专业图形的自动化处理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例介绍了反向VSP透射层析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在检测岩墙松动层厚度中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英会  黎津  余学中 《物探与化探》2007,31(6):518-519,525
通过对航磁资料的深入研究,首次在东海陆架盆地西缘圈定出1条南北向深大断裂,为陆架盆地控盆深大断裂;推断了该断裂的形成时期,并就这条断裂对火成岩及构造走向的控制作用、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