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威海市局邱洪政局长在威海市海洋气象台挂牌仪式上的讲话(1996年8月31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威海市海洋气象台在中国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今天正式成立挂牌并投入运行。这是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又...  相似文献   

2.
省局蒋伯仁局长在威海市海洋气象台挂牌仪式上的讲话(1996年8月31日)尊敬的邹局长、温局长、马局长、李局长尊敬的孙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在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在我省威海市胜利召开之际,我们隆重举行威海市海洋气象台挂牌仪式。特...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局邹竞蒙局长在威海市海洋气象台挂牌仪式上的讲话(1996年8月31日)尊敬的威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是一座风景秀丽、经济迅速崛起的沿海开放城市。她拥有98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港湾...  相似文献   

4.
烟台市副市长王修伯在烟台市海洋气象台挂牌仪式上的讲话(1995年10月13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烟台市海洋气象台在中国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天正式挂牌。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代表烟台市委、烟...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颜宏副局长在烟台市海洋气象台挂牌仪式上的讲话(1995年10月13日)尊敬的王修伯副市长,各位来宾:烟台市南北濒临黄海渤海,是我国主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海运事业和海洋资源开发相继兴起,海洋渔业不断向外海发展...  相似文献   

6.
6月15日上午 ,丹东市气象局门前锣鼓喧天、雄狮劲舞、嘉宾齐聚 ,一派节日气氛。身着盛装的丹东市气象局全体职工 ,迎来了值得喜庆的日子———经中国气象局批准 ,丹东市海洋气象台正式挂牌成立。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阮水根、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刘万军和丹东市的领导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中国气象局气发〔2 0 0 2〕6 6号文件《关于成立丹东市海洋气象台的批复》 ,参观了丹东市海洋气象台业务系统。中国气象局为适应海洋开发的需要 ,在“七五”期间 ,提出并组织实施海洋气象计划 ;建设海洋气象台是海洋气象计划的重要内容。成…  相似文献   

7.
崔晶  张丰启 《气象科技》2002,30(4):246-248251
文章根据威海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对四季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1989-1999年的历史天气资料,以500hPa为主,将威海市春季的降水形势归纳为6种类型,每种降水形势中低层的配置不同,所对应的天气实况也有较大差异,而威海市春季少雨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威海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丰启  刘庆泰 《气象》2001,27(11):35-39
利用威海市1960年1月-1997年12月的的观测资料和灾情报告以及1986年1月-1995年12月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威海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威海市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双峰现象,春末夏初(5-6月)和夏末秋初(9-10月)次数最多,夏季较少。地理分布是半岛内陆多于沿海,西部多于东部。造成威海市冰雹的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小槽型和横槽型,其中以横槽型最少。各型冰雹天气中,山东半岛东部边界层有较强的暖湿平流,对流层中下部层结分布不稳定,湿区呈块状分布,范围较小,对流层中层是较强的干冷平流,对流层中上部是高空急流出口左侧的辐散区。  相似文献   

9.
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淑玲  闫淑莲 《气象科技》2003,31(3):183-185189
对1980~1999年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威海市降雪量和08时探空及地面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20年中冬季共出现21个暴雪日,平均每年有1个暴雪日,造成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系统为冷涡深槽和南支槽两大类,其中主要影响系统为冷涡深槽类,发生20次。  相似文献   

10.
威海市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71-2007年威海市气象观测月报表和1998-2007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监测网提供的闪电资料,对威海市雷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雷暴天气空间分布特征为雷暴的多发区集中在西部,并由中间的内陆地区向两侧的沿海地区减少;威海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发生,但主要集中分布在5-9月,其中7月最严重;威海雷暴发生在午后至傍晚的最多,早上相对较少,雷电活动的峰值发生在14-20时,雷电的强盛期都出现在下午。  相似文献   

11.
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管理系统将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成果与作业经验结合在一起,使作业指挥规范化、作业流程标准化。系统的实时记忆功能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业务技术总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便利,系统提高了威海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作业指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威海市沿海大雾的特点及预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崔晶  楮昭利 《气象科技》2001,29(4):55-57
对1989-1995年557个大雾个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威海市沿海大雾的活动规律及有利天气形势,沿海大雾多见于春夏季,秋冬季较少,通常在适宜的湿度和风向、风速下形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1961—2013年威海市所辖4个气象站地面观测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威海市近53a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年平均气温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年平均气温明显呈增暖趋势,气候变化趋势倾向率为0.3°C/10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变化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C/10a、0.3°C/10a;近53a威海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了由冷转暖的突变,增暖趋势自1992年开始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决策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做好各级政府及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 ,造福人民 ,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为有效地做好重大天气决策服务 ,明确责任 ,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决策服务水平 ,并将丰富的气象产品直观、及时地提供给各级领导 ,当好领导的参谋 ,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技术条件。威海市气象局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研制了威海市决策气象服务系统 ,在实际业务中取得一定的成效。1 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综述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由决策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威海市气候资料查询、预报产品分发、专项服务、专业用户和特别提示 6…  相似文献   

15.
舟山海洋气象广播电台1995年11月18日正式开播。这一座落于普陀山猫跳山的全国首家海洋气象台的开播,不仅为海上渔民安全生产带来了福音,而且还可为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勘探以及海洋舰艇训练等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海洋天气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来,我区海洋气象事业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迅速的发展。解放前,我区海洋气象事业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52年在北海建立了气象站,1954年成立了气象台,197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海洋气象业务,组建了海洋气象台。目前,区海洋气象台已建立了上下结合,比较完整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建立了以北海为中心,由三个地面观测站,一个高空探测站,一个天气雷达站和一个卫星云图接收站所组成的综合探测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先进的能及时准领地向有关部门传递气象情报和天气预报的通讯系  相似文献   

17.
董守玉  许健民  刘景秀   《气象》1985,11(10):11-14
一、引言 目前许多气象台采用统计方法预报台风路径,随着统计方法的增多,发展了多种综合方案。上海市海洋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的“台风路径预报的一种复合模式”就是其中一例。在国外也多采用综合方案,如美国的。  相似文献   

18.
人机对话系统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空间科学工程中心从70年代初开发的气象资料自动化处理和视频系统,并以英文缩写字头命名,即称McIDAS。它能够实时地处理和加工各种气象资料,并用方便的形式加以显示,从而成为预报员监视和分析天气变化的有力工具。我们接到建立国产化海洋人机对话系统的任务后,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市级气象台的业务服务需求,结合省级气象台天气预报实时系统建设,以引进为基础,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开发研制了营口气象台海洋人机对话  相似文献   

19.
威海市短期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原预报质量评定办法造成的关键时期预报评分和气象服务及公众评价不一致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威海市短期预报质量评定办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业务管理、公众评价、气象服务等方面的实际,既简单易行,减轻了业务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又有利于制作更为精准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综合20多年烟台港水文和气象资料,着重从气象与海洋的结合上探索了风暴潮的生成机制和一般特征,并应用1980-199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及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在天气形势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选取因子,建立风暴潮客观,定量,自动化预报系统,投入烟台海洋气象台业务使用,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