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配合蒸发雨量筒和降水雨量筒放置的位置不同 ,受大风等因素的影响 ,降水量有时稍有偏差也属正常。但是 ,最近几年在无风和降水平稳的时候 ,笔者做过多次比较 ,发现差值偏大。其主要原因是新的蒸发雨量筒漏水所致 ,虽经多次修补 ,效果仍不佳。因此 ,建议厂家不要被经济利益所驱动 ,应以气象事业发展为重 ,生产出合格的气象仪器配合蒸发与降水误差的原因@李传兵$方城县气象局!河南方城473200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我值班,当日天气现象为:*8—15—20∽15~(30)—20晚上20后量降水,把雨量筒换回来加入适量温水后,量得降水量为0.0,这时量蒸发皿连同原量及降水量,共称了58.0而原量和蒸发皿共重57.6这样蒸发量计算为57.6 0.0-58.0=-0.4,  相似文献   

3.
由于配合蒸发雨量筒和降水雨量筒放置的位置不同,受大风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有时稍有偏差也属正常.  相似文献   

4.
以南昌、定西、乌鲁木齐作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非季风区的代表站,利用南昌、定西、乌鲁木齐3个常规气象站19612010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对比了不同地区蒸发皿蒸发趋势的变化情况,初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蒸发皿蒸发趋势差异较大。定西、南昌和乌鲁木齐蒸发皿蒸发的倾向率分别为50.3 mm·(10a)~(-1),-150.7 mm·(10a)~(-1)和-206.1 mm·(10a)~(-1)。此外,通过蒸发皿蒸发量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最后,结合对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造成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非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蒸发皿蒸发趋势差异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平均低云量和平均风速。近年来季风北边缘位置南退,使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非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年降水量、平均低云量以及平均风速的变化相反,从而使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非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蒸发皿蒸发趋势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5.
杨司琪  张强  奚小霞  乔梁 《大气科学》2019,43(6):1441-1450
夏季风影响过渡区是天气和气候的敏感区,随着全球和区域的变暖,该区域特殊的气候环境响应引起人们重点关注。以南昌、定西、乌鲁木齐作为夏季风影响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非夏季风影响区的代表站,通过对比中国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其他地区50年来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低云量、风速的变化趋势,以及分析各气象因子单独变化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发现在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各个气象因子的变化均使蒸发皿蒸发量增加,而在其他地区,只有温度变化会使蒸发皿蒸发量增加,其他各因子的变化均会造成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贡献度更直观的反映各气象因子对不同地区蒸发皿蒸发的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蒸发皿蒸发变率的贡献最大,贡献度为48.93%。风速变化对夏季风影响区蒸发皿蒸发变率的贡献最大,贡献度为51.54%。降水变化对非夏季风影响区蒸发皿蒸发变率的贡献最大,贡献度为58.57%。此外,低云量的变化对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夏季风影响区和非夏季风影响区的贡献均达到20%以上。因此,不同地区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主要的因子是不同的,但低云量对任何地区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人为造成小型蒸发量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用量杯量取蒸发原量和(或)蒸发余量时,量杯内的水未倒净;②雨量筒外侧的霜、雨淞等附着物在称量降水时未清除。③当吹雪或雪暴与降水交替出现时,未量取它们的非降水量,从而使非降水量混入降水量中而被作为降水看待;④20时前后有较强降水时,未补测降水量或虽补测了但处理不当。前3种原因,只要平时加以注意,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第4种原因,本文着重  相似文献   

7.
不少观测员在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中发现,称量法和杯量法两者之间常存在着0.2-0.3mm的误差. 为了消除量杯口径与雨量筒(或蒸发皿)配套上的误差,一般厂家采用滴管方法直接在量杯上刻度.如20cm雨量筒专用量杯来说,滴入314cm~3水为10mm刻度,31.4cm~3为1 mm刻度等.目前台站使用的案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 cm蒸发皿的几何尺寸和架设特征,对Penman蒸发公式中的辐射项Rn和储热项S进行修改,建立了20 cm蒸发皿蒸发模型。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GHUSLE)中连续14天观测的20 cm蒸发皿逐时蒸发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蒸发皿蒸发的日变化过程,模拟的日蒸发量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2 mm·d-1和6.7%。20 cm蒸发皿蒸发过程中太阳辐射项的贡献约占蒸发皿总体蒸发的1/3,空气动力项的贡献约占2/3。常规气象因子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风速、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和气温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强度依次递减,其蒸发量随这4种气象因子的变化率分别为0.602,-0.590,0.528和0.370。  相似文献   

9.
陈习伦 《贵州气象》2003,27(3):33-33
观测雪压要用体积量雪器或称雪器,但是在没有这两种仪器的时怎么办呢?在2003年1月6日的雪压观测中笔者采用雨量简代替称雪器进行雪压观测,从理论上和操作上看均是可行的。具体操作是将雨量筒(器口)垂直向下插入雪中直到地面截取雪  相似文献   

10.
1 《汇编》(省局1981年10月发)115条规定:“如遇20时降水观测后,在蒸发观测前有降水,无蒸发专用雨量器的台站,应进行一次补测,以便计算蒸发量。”我们知道,在降水量取中,同样的降水量若分多次量取,因为储水瓶的吸附和读数误差等原因,使降水比实际偏多或偏少,而以偏少居多,这样人为地增加量降水次数,会造成一定误差。实际上,在降水观测后至蒸发观测前的这段时间里,仅仅几分钟蒸发往往并不大。所以笔者认为,将降水观测与蒸发观测(20时)同时进行更为妥当。也就是说在降水观测的同时将蒸发器也用备用仪器量…  相似文献   

11.
李凤云 《气象》2001,27(4):1-1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冬季降雪时 ,须将雨量器内漏斗拧下 ,取走储水瓶 ,直接用承水器和雨量筒容纳降水。而对降水的测量方法有两种 :即称量法与杯量法。所谓杯量法即为将盛有固态降水物的储水瓶用备用储水瓶换下 ,取回室内待固态降水物融化后 ,用量杯量取 ;或加入定量的温水 ,使固态降水物完全融化 ,再用量杯量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用此法测量的降水量偏小 ,有时倒出来的水还不如加进去的温水多 ,即降水量为负值 ,其原因是雨量筒内表面积大 ,对水的粘连性较大。所谓称量法是将固态降水物连同储水筒一起拿到台称上进行称量 ,称量…  相似文献   

12.
小型蒸发器口沿上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蒸发罩 ) ,其作用是防止鸟兽饮水。我站为夜间不守班的 3次站 ,每天 2 0点观测后都习惯把蒸发罩取下 ,第 2天 0 8点前再戴上 ,以防夜间有降水时 ,由于蒸发罩的缘故蒸发量失真。然而夏天早晨五六点钟鸟类活动频繁 ,经常在观测场内停留 ,如果仍在 0 8点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再去戴蒸发罩 ,难免出现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水的现象 (尤其是干旱时期 ) ,致使所测蒸发量失真。因此 ,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为保证蒸发量的准确无误 ,天亮后应及时给蒸发器戴上蒸发罩 ,以免因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设计的雪面蒸发器,其蒸发面积为314.2cm2(可利用气象蒸发台秤观测),深度10和20cm,用玻璃钢和木板制做,具有金属盘式活底,用专用提手和提盒搬运。仪器安装在天山积雪雪崩站的阴坡雪面,每日早晚取出仪器称重,再放回雪面,经过近1个月观测,雪面凝结(雪上霜)时间多于蒸发时间,月凝结(减蒸发)量为1-2mm。  相似文献   

14.
沿用了几十年的雨量筒,在实际观测中发现其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致使在量取降水量时将承水器取下、储水瓶取出再放回的过程中,若遇降水就会出现误差,且降水越大误差就越大。该文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张余丰  周景林 《气象》1986,12(10):35-35
安装各种地面气象仪器,不对好正确的方位就不能进行正确的测量。 安装时,先在底座上画出南北线,再对准观测仪器上的方位标记,然后用固定螺丝锁紧。这个问题,初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正确方位的确定是非常难的。 气象仪器安装场地的选择,安装方位的确定,需要事先设计好。如果仪器的安装方向容易确定,就不必找南北方位。但是,有些仪器是必须确定南北方位的,否则就失去了观测意义。确定南北的方法有多种,这里结合气象仪器的安装作一些分析介绍。 一、仪器安装方位的误差 安装气象仪器,方位精度是根据测量仪器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南北线的确定,其精度应该在1°左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为±5°)。如果把测量仪器(测量方位用的各种装置及仪器)的安装误差都包括在内,也应该小于下面给定的值: 1.风向风速计≤2° 风向风速计的风向检定点公差定为5°,这样确定是基于如下的考虑:当用16个方位观测时,相邻方位间隔为22.5°,这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间隔的1/4,约为5.6°。 由此看来,安装的精度必须是0°,实际检定时,往往有2—3°以内的误差,所以,2°左右的安装误差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6.
严永红 《气象》1991,17(2):46-46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我们通常用量杯量取雨量器内的降水量和蒸发皿内的余量。有的观测员在第一杯量取读数后,杯内的水没有倒尽就开始下一杯的量取,这就会使记录不准确。 根据多次测量,要倒干净量杯内的水,至少要将量杯倒置5秒钟,否则,就可能会有0.1~0.2mm的水留在杯内,影响下一杯的测量数值。特别是在20时量取蒸发余量时,如第一杯的水未倒尽,第二杯的余量至  相似文献   

17.
汕头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常规气象要素差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汕头气象基准站2005年1~12月自动气象站和人工站观测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降水量、地温数据进行差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观测方式的观测数据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大多数在允许的精度范围内,其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 cm地温差值较大.除仪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造成的差异外,观测环境的变化、人为操作和特殊的天气现象也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波  肖子牛  马柱国 《高原气象》2010,29(3):629-636
利用降水量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半干旱、湿润和半湿润4个区域,开展不同区域中蒸发皿蒸发和多个模式模拟的实际蒸发的集成结果对比研究,探讨和分析在不同干湿背景下蒸发皿蒸发和利用观测的气象数据驱动的陆面过程模型模拟的实际蒸发之间的关系,并对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结果:(1)实际蒸发在中国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这与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实际蒸发表现为上升的变化趋势;(2)对比不同干湿区域的结果发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半湿润和湿润区,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中国整体上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在总体上也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3)单站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东南大部分站点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而在西北地区大部分站点两者之间是相反的关系,这与区域平均的结果是一致的;(4)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之间在各个地区存在不同的关系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干湿背景下实际蒸发变化的主要制约因子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韦小丽  管丽丽 《吉林气象》2015,(2):40-43,48
根据1971-2012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研究了第二松花江流域潜在蒸散发、实际蒸散发(ETa)以及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蒸发皿蒸发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潜在蒸发下降趋势不明显,实际蒸发在总体上显著上升,与蒸发皿蒸发、潜在蒸散发的变化趋势相反,很好地验证了互补相关理论。分析气温、降水、风速、云量、实际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发现,风速、日照时数和低云量是影响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要气象因子;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总云量是影响实际蒸发升高的气象因子;而潜在蒸发的下降主要受日照时数、降水和低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少观测员在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中发现,称量法和杯量法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如10毫米水两者常常相差0.2~0.3毫米。那么这种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今作如下分析:为了消除量杯口径与雨量筒(或蒸发皿)配套上的误差,一般厂家都是采用滴管的方法直接在量杯上刻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