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居民幸福感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以往研究多是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探讨大尺度空间环境因素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合乡村旅游的角度探讨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目前还较少。运用SEM分析方法,探究处于多维压力之下的城市居民旅游者如何通过前往乡村进行旅游休闲活动提升幸福感,进行模型构建与分析,结果显示:① 压力源对调适策略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休闲参与不显著,但不同群体影响差异显著,压力调适对休闲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② 休闲参与对心流体验和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且心流体验对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 心流体验对休闲效益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休闲效益对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④ 心流体验在休闲参与对幸福感、休闲效益在心流体验对幸福感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⑤ 旅游者不同背景变项在压力调适、休闲参与及幸福感等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钢华  张艳  胡宪洋 《地理研究》2023,42(2):371-388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推动了国内冰雪旅游产业和研究的快速发展。作为冰雪旅游产业核心地域载体的滑雪度假区亦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识别及其影响评估成为冰雪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遵循情感地理学关注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研究传统,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和吉林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样本采集地,借由量表开发与验证流程,从度假游客感知视角识别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并检验它们对滑雪度假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识别了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15个),并开发、验证了滑雪度假区属性量表(59个测项);(2)滑雪度假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雪道、娱乐、工作人员和人文环境对度假游客体验有显著影响;(3)积极情绪、沉浸体验、难忘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在滑雪度假区属性与游客重游意向、口碑推荐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为与滑雪度假区属性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并深化了对滑雪度假情境下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适宜的山地旅游模式对山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理论理性层面,在基于旅游者物理和心理时间角度划分旅游模式以及分析慢旅游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逻辑基础上,创新地界定了慢山内涵与核心构念,并对慢山实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基于旅游物理和心理时间角度可划分出快游观光、快游享乐、慢游猎奇、慢游旅居四种旅游模式。其中慢游旅居的"慢山"是山地旅游的适宜性选择;(2)慢山是"快游"向"慢游"文化转向的一种方向。其本质是为满足旅游者综合性体验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山地高梯度效应和大空间以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和综合体验时间,实现旅游者对生命本性的超越,多产业融合、多群体参与而打造的自由、个性、闲适、精致的山地优质旅游地和健康生活目的地;(3)全漫空间、慢度时间、距离与在场、陌生化与地方感是慢山的核心构念;(4)慢山的实现是在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山地真善美文化理想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在旅游体验的功能性补偿中,一改"快山"体验缺憾状况,实现旅游者人体、人格、人性的平衡,实现人与山地之间心与物的统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山地旅游新模式的建立并助力"两山"的塑造,而且对优质、高质量旅游发展要求的理解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女性赴韩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动机与游客满意度是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但较少有将二者纳入一个模型中系统地探讨女性出境旅游动机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大陆赴韩女性旅游者为例,从行为心理学视角,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分析赴韩女性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具有多种维度的赴韩旅游动机,且各维度动机间存在强度差异,不同维度的旅游动机强度与体验满意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旅游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时,女性旅游体验满意度均较低,只有当动机强度适中时,才能使旅游者表现出比较理性的旅游心态与行为,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构建后疫情时代红色旅游动机、体验和情绪反应测量量表,分析探讨疫后游客前往红色旅游地的原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红色旅游动机维度分异与体验维度之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情感反应对旅游体验的作用。结果表明:(1)动机维度均值从低到高依次为偶发性动机、疫后社会因素动机、疫后社交动机、疫后游憩动机、求知自发性动机和情感自发性动机,情感自发性动机和求知自发性动机是游客游览红色旅游地的主要动机,表明疫后游客的民族认同感攀升,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求知欲较强,疫后游憩和社交欲望也较强烈;(2)游客内部动机情感自发性和求知自发性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游客出游自主性体验感较强;(3)游客红色旅游的积极情绪和积极的负向情绪对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都呈显著正向影响,前往红色旅游地能激起游客对现实的思考,体验感较强。  相似文献   

7.
建立湿地公园可以兼顾湿地保护和旅游休闲,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湿地保护模式。近10年来我国湿地公园快速发展,但如何保持游客满意,提高湿地公园的运营效益,走上"以游养保"的途径,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本研究构筑了基于湿地公园属性满意、总体满意、游客忠诚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哈尔滨市5个湿地公园的736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表明:(1)总体满意是游客忠诚的强烈驱动因素;(2)游客的属性满意可划分为资源设施满意和服务满意两个维度,属性满意正向影响游客的总体满意;(3)属性满意两个维度中,游客对湿地公园的资源设施满意对游客忠诚具有直接、正向影响,游客对湿地公园的服务满意对游客忠诚不具有直接、正向影响;(4)总体满意在游客资源设施满意与游客忠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游客服务满意与游客忠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旨在为湿地公园的经营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研究游客的环境认知有利于景区的环境管理。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169份调查数据,组成169×10维的数据矩阵,利用双向指示种方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生态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认知水平。结果发现:(1)双向指示种方法将所有游客划分为严格环保型旅游者、一般环保型旅游者、偶尔环保型旅游者和自然享受型旅游者。其中,严格环保型旅游者和一般环保型旅游者都赞成生物中心论,都有保护自然的意识,但是前者主张自然保护区应该限制人类旅游活动,而后者不同意对旅游活动加以限制。偶尔环保型旅游者否定生物中心论,一方面认为大自然是为人类服务的,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环境保护的倾向。自然享受型旅游者主张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需要。(2)DCA第一轴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旅游次数以及对景区功能的认知之间存在明显的显著相关性,第二轴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态旅游者的类型在排序图中沿对角线由Ⅰ组向Ⅱ组、Ⅲ组、Ⅳ组逐步过渡,相应地,他们对旅游环境的认知水平不断降低。(3)严格环保型旅游者有74人,是自然保护区最受欢迎的游客类型;一般环保型和偶尔环保型旅游者分别有43人和31人,他们是自然保护区应当努力争取的类型;自然享受型旅游者有21人,是最不受欢迎的类型,必须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9.
虚拟旅游对于丰富旅游活动形式和促进实地旅游行为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游客虚拟旅游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有待拓展,虚拟旅游形式下的游客体验维度形成机制也需探讨。该文以敦煌莫高窟为案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虚拟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满意度对实地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满意度对实地旅游意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虚拟旅游体验对满意度和实地旅游意向均有直接正向影响,但无法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实地旅游意向,真实性对虚拟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均有直接正向影响,且无法直接影响实地旅游意向,但可以通过满意度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等定量方法研究纪念馆游客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因子分析提取出影响纪念馆游客满意度的"资源特色"、"旅游产品组合"、"服务质量"、"环境设施条件"与"交通便利度"5个主要维度;20个影响因素满意度均值与重要性均值之差均为负值,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目前纪念馆旅游产品供给与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存在显著差距。IPA分析表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整体设计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保存有大量详实的战争遗迹和资料,是纪念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应以更高的标准进行维护和建设;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和配套多样化的展陈手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但更为迫切的是改善服务设施条件、提升纪念馆管理的人性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宏梅  陆林 《地理学报》2010,65(12):1613-162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维度层次探讨游客涉入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并对盎格鲁入境旅游者(n = 349) 和国内旅游者(n = 292) 两个群体的影响模式进行比较。游客涉入测量使用Gursoy & Gavcar 修订的国际休闲旅游者游客涉入量表,包括娱乐/兴趣、风险可能性和风险后果3 个维度;目的地形象测量使用Baloglu 的目的地形象量表,包括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2 个成份。以桂林、阳朔作为案例地,使用多组结构模型分析方法比较两个群体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游客涉入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娱乐/兴趣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和情感形象;风险后果显著负向影响认知和情感形象;风险可能性对情感形象无显著影响,国内旅游者风险可能性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形象,但盎格鲁入境旅游者没有发现这种影响;2 个子样本只有娱乐/兴趣→认知形象和风险可能性→认知形象两个路径系数存在差异,其他路径系数均等值。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于旅游地的研究多关注"游憩体验-游客满意度-游客行为意向"的因果关系,却忽视了旅游地的游憩环境因素与其它变量间的关联机制,对于环境服务功能显著的生态旅游地尤为如此。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为案例地,从游客感知的视角,探讨游憩环境、游憩体验、游客满意度及其行为意向等多维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以游憩环境和游憩体验为前因变量、游客满意度和游客行为意向分别为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这些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游憩环境-游憩体验-游客满意度-游客行为意向"的因果关系模型成立,它们构成游憩历程中具有递进性逻辑关联的多维变量;游憩环境作为首要前因变量,对游憩体验、游客满意度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气候条件"和"景观资源"是游憩环境形成正向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舒适宜人的气候"是气候条件需求中的核心要素,"富有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是景观资源中受游客关注程度较高的因素;以游憩环境为背景条件的另一个前因变量——游憩体验对游客满意度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获得"与"服务水平"是形成良好体验效果、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可以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是影响"环境获得"的关键要素;"导览解说生动有趣"是影响游客对"服务水平"感知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3.
魏遐  潘益听 《地理研究》2012,31(6):1121-1131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兴起,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提高游客体验价值成为增强湿地公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游客体验价值的结构维度进行探讨,但对游客体验价值的概念没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定量研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因此,本研究提出量表开发的五个步骤,选取西溪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项目个项—总体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等方法,开发出由服务、特色、教育、成本、生态、信任、关怀7个体验因子、26个项目构成的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量表,为游客体验价值的测量提供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14.
随着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增长,葡萄酒旅游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已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受游客感知和满意的深刻影响。为全面理解游客感知与偏好对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过程及机制,本研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针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在揭示当地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的基础上,从设施与环境、服务认知、旅游功能、资源价值、资源保护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葡萄酒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葡萄酒旅游作为特殊新兴体验产品,游客群体具有明显的收入水平、年龄结构、出游方式等差异化的市场特征;(2)葡萄酒旅游资源价值是影响游客感知的最重要因子,其旅游功能舒适性对游客感知也具有突出吸引力和价值,同时服务质量是支持葡萄酒旅游游客感知的重要因子;(3)尽管在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中,设施与环境感知、资源保护感知对葡萄酒旅游者的支持度影响不大,但其仍为目的地葡萄酒旅游开发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地关系视角,选取常州春秋淹城作为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典型个案,构建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结构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春秋淹城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包含4 个维度,游客对其感知存在"休闲娱乐属性→春秋文化属性→景观遗址属性→人文关怀属性"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旅游地4 维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休闲娱乐属性和春秋文化属性的正向驱动力显著,景观遗址属性和人文关怀属性的驱动力较弱;总体而言,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呈现"旅游地属性的价值功能凸显→旅游者感知体验‘优势区’→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显著"和"旅游地属性的价值功能滞后→旅游者感知体验‘弱势区’→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弱化"的分异规律,旅游地整体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选取对游客幸福感产生影响的身体要素指标,建立游客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重庆市黑山谷景区、梦幻奥陶纪景区和安居古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法对身体要素与游客幸福感的内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身体要素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结构、身体经验、身体行动、身体环境4个维度。(2)身体要素对游客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行动、身体环境、身体经验3个维度,游客对旅游地的了解程度、看到新奇美景、听到美妙声音、身体感到舒适、身体感到刺激、环境干净整洁和人们和睦友善7个指标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身体结构(含性别、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和旅游活动中的身体参与(含旅游时间长短和旅游体验类型)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十分微弱。  相似文献   

17.
生活美学时代,旅游与生活交织在一起,旅游者的需求和行为正在从匆忙的景观凝视向多元的生活方式转变。生活风格是一种整体偏好,塑造个体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旅游活动呈现强烈的情感消费特征。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SEM),以情绪评价理论为基础,选择西安大唐芙蓉园为案例地,探讨生活风格通过情感中介变量对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生活风格对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旅游仪式感和自我认同感的中介作用下,对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产生重要间接影响。2)生活风格对游客的旅游仪式感、真实性感知和自我认同感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旅游仪式感、自我认同感对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生活风格和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4)真实性感知对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具有不显著正向影响,未在生活风格和游客旅游照片分享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生态旅游者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旅游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大众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其生态旅游的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生态旅游动机为7项(休息及回避、活动、归属、挑战、成就与地位、自我实现、追求自然美).通过t检验发现:除"自我实现"因子外,大众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在其他旅游动机因子上均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宏梅  陆林 《地理研究》2010,29(6):1129-1140
旅游者和东道主之间交往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交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术界对主客交往效应的经验研究也没能得到统一的结论。本研究根据目的地国内旅游主客交往效应研究的不足,以阳朔国内旅游者为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主客交往偏好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主客交往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形象显著影响满意度,但主客交往对满意度无直接影响,主要通过目的地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地说,主客交往偏好包括密切交往和适度交往两个维度,密切交往对认知形象有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密切交往通过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显著正向直接影响满意度;认知形象通过情感形象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文章最后还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和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自驾游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自驾游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自驾游已成为中国城镇居民节假日出游的主要方式,应当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而在游客满意度热点研究中,对自驾游客感知和满意度的研究尚不多见。在中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背景下,以大样本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与建模分析,构建自驾游客感知维度及其对总体满意度影响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的自驾游客感知维度,构建四个外生结构变量,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来检验其对自驾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游客旅行需求、自驾旅行优势对自驾游客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其次是目的地的设施与管理,而高速公路对自驾游客总体满意度影响路径的研究假设没有得到支持。对分样本进行的因素恒等性检验揭示,自驾游客感知-满意度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揭示游客选择自驾游方式主要缘于自身需要,追求个体出行的自由和舒适成为自驾游客的主要目标,游客感知与体验应是自驾车旅游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