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的水文气象观测工作是遵循《水文气象站规范》进行的,而指导基本水文站网观测工作的主要是其中的三个分册,即第二卷第二分册“测站的水文观测”;第六卷第一分册“大中河流的水文观测和工作”;第六卷第二分册“小河流的水文观测和工作”。这三册规范都是五十年代再版的。此后的二十年,随着水文测验技术设备和测量方法的发展,苏联水文气象总局对五十年代版的规范进行了修改,于1970~1980年期间,出版了三个相应的新规范。这些规范广泛吸取了河流水文测验的试验成果,新技术以及国外的经验。修改后的规范与原来的规范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第六卷第二分册“小河流的水文观测和工作”中,强调量水建筑物(堰、槽和控制河槽)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2017,44(5):封三-封三
<正>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是野外地学数据、现象的观测、监测,试验新技术的科技条件平台。截至目前,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建设的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已有19家。  相似文献   

3.
福建地下流体工作主要存在观测水点监测能力退化、监测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学科管理相对滞后三方面问题。“十五”期间福建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 井网布局以优化为主 ,注意控制台网的整体规模 ;2 提高现有骨干台站的综合观测能力 ;3 加强流体“气”、“热”及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测项方面的实验研究观测。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事地震科学研究金星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5年12月内容介绍一、引子二、如何提炼科技问题三、如何确定研究途径四、如何评估研究结果五、结论引子地震科学1.以观测技术为基础的科学观测系统:传感器、记录器、传输系统、 分析系统频带范围: “窄”→“宽” (数百秒到n Hz)动态氛围:“小”→“大”(120dB~160dB)高智能化:时间服务系统,计算机化2.理论基础是震源理论和地震波传播规律地震预报:研究地震的孕育过程应力积累过程——应力场、形变场震源理论:研究地震的破裂、发展、停止过程位错理论、动力学理论——表象定理地震波传播:研究地震波在各种介质条件下的传播规律走时——费尔马原理、因果律振幅——衰减、频散  相似文献   

5.
介绍美国两大海洋观测系统:基金委员会支持的”大洋观测计划”即OOI计划,和大气海洋署组织的”整合海洋观测系统”即IOOS计划,两者相关但不相同,十分值得我国在建设海洋观测系统中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作为一种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的破坏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作为了解工程整体力学特征、破坏模式和稳定情况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地质力学模型材料的变形模量较低,同等应力条件下应变极其敏感,因此模型实验中变形测量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中变形量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对目前地质力学模型中对变形测量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于模型变形量测的方法主要分为电测式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和机械式测量方法,其中电测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电阻式应变片法和位移计法,光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光纤类传感器法、数字图像相关法、光弹性贴片法和云纹干涉法,机械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百分表测量法和经纬仪观测法。通过对各种方法工作原理、主要应用案例及优缺点的阐述对比,得出不同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测量范围和适用范围的差异,其中百分表测量法适用于测量小区域变形;测量内部变形可选择电阻式应变片法及光纤类传感器法;较大区域的变形可选择位移计法及光纤类传感器法;指定点位移可选择经纬仪观测法;全场观测可选择数字图像相关法、云纹干涉法以及光弹性贴片法。该成果可为相关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的变形测量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苏占东  王鸷文  孙进忠  张建勇  梁金平  牛耀  张之泰  曾扬农  李梦园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08-2023050008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作为一种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的破坏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作为了解工程整体力学特征、破坏模式和稳定情况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地质力学模型材料的变形模量较低,同等应力条件下应变极其敏感,因此模型实验中变形测量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升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中变形量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对目前地质力学模型中对变形测量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对于模型变形量测的方法主要分为电测式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和机械式测量方法,其中电测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电阻式应变片法和位移计法,光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光纤类传感器法、数字图像相关法、光弹性贴片法和云纹干涉法,机械式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百分表测量法和经纬仪观测法。通过对各种方法工作原理、主要应用案例及优缺点的阐述对比,得出不同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测量范围和适用范围的差异,其中百分表法适用于测量小区域变形;测量内部变形可选择电阻应变片法及光纤传感器法;较大区域的变形可选择位移计法及光纤传感器法;指定点位移可选择经纬仪观测法;全场观测可选择数字图像相关法、云纹干涉法以及光弹贴片法。该成果可为相关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的变形测量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NATM》原理的隧洞施工方法正在我国试点并逐步推广,在以“新奥法”施工的地下洞室中,观测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地下洞室的现场观测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作者在本文中简单地综述了《NATM》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阐述了现场观测的意义,比较全面地列举了现场观测的内容,介绍了日本“名盐”隧道的观测结果,在文中还着重介绍了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樱井春辅提出的用“应变”做为破坏准则的“直接应变控制法”来评价洞室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5年夏,一个先进的海洋观测网络——包括实时的光纤海洋观测系统和内部存储的自动化观测系统——被投放在了阿曼海和北阿拉伯海并运行至今.在2010年初,其中的自动化观测系统被升级到了新的深水光纤观测系统.这个海洋观测网络是在阿曼农业和渔业部的资助下,由美国的Lighthouse R&D公司设计、开发、安装和维护的.这2个观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连续工作了7年多的时间.所采集数据包括海流、温度、盐度、压力、溶解氧和浊度等.该海区是一个多水团的汇合区,波斯湾的高盐水和阿拉伯海的低盐水在这里汇合并蔓延南下到印度洋.对采集的数据研究表明,这一观测网络对研究该区域的物理和生物过程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将系统介绍整个观测网络,并简要阐述已经完成和接近完成的4个研究主题:①对阿拉伯海有记载以来最强热带气旋“古怒”的海洋响应的研究;②阿曼海北部的季节性缺氧现象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和成因分析;③深海声散射层的时空演变;④阿曼海和北阿拉伯海的高温高盐现象的成因.该观测网络采集的长期、连续的时间序列对这一地区的海洋动力研究、水文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气候的长期变化等研究都有很大帮助.此外,如果观测网络可以完成25年的设定观测目标,这将对验证和改进海洋环流模式和海气耦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观测系统在检测,监测和预测地球系统的变化中发挥着越工重要的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多尺度性,非线性性,突变性,非平衡性等要求各种全球性观测系统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协调。评述了全球性观测系统联系与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体系纲要》、介绍了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德国不动产地籍图的内容,然后详细说明了相对坐标测量系统的要求和先决条件以及由德意志联邦德国各州测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推荐的坐标地籍概念。在有关平面控制网更新的章节之后,我们将详细地介绍“不动产测量”的作用、采用的方法和要求的规范。在这些内容之后,将介绍下萨克森州的“野外测量数据处理。”然后,将解释作为现代地籍测量工具的“自动化不动产地图”中的几个组成部分“点文件”、“面文件”和“观测文件”。此外,还涉及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水建筑物泄流时产生严重泄流雾化对工程和环境造成污染,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介绍了泄流雾化观测的新技术及其原理,包括: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观测雾化流运动扩散的形态范围;用放射性同位素测量典型区域内泄流雾化浓度,并配合以雨量简测量典型范围内泄流雾化降雨强度等。并以漫湾水电站原体观测为实例,介绍了实施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省水利水土保持厅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地、县和灌区地下水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陕西关中地区1979~1981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年鉴已在上海刊印就绪,即将分送有关部门应用。“年鉴”中,共汇编了关中地区五百四十七眼基本观测井的动态资料。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8):F0003-F000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15.
《石油物探信息》1996-10-15刊登了成都理工学院石油地质系罗志立教授的文章,对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油气远景作了客观综述分析,今人耳目一新。“基地论”和“鸡肋论”是评价南方油气远景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基地论”认为,本区是继中国东部和西部油区之后的我国石油工业后备基地,能找到大油气田;“鸡肋论”认为中国南方碳酸盐地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F0003-F000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保军转民”、“以铀为主,综合找矿,搞活地质”的战略方针,我院水文系郝士胤讲师针对我部地质系统开发多种经营编写了《金水文地球化学找矿》一书。本书主要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为金的地球化学及成矿作用概述;第二章为金的水文地球化学;第三章为金的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第四章为金的水化调查;第五章为金的水化  相似文献   

18.
水文水资源监测是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支撑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满足“三水”共治需求和践行“十六字”治水策略的直接有效途径,而卫星遥感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范围、快速和高精度的数据获取渠道。但是现有卫星遥感在水文水资源应用上存在多星同步观测难、应急响应能力差和易受天气影响等问题,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22年12月发射了地表水和海洋地形卫星(SWOT),这是全球第一颗通过多传感器协同观测全球陆地和海洋水资源的卫星,预期将极大提升水文水资源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系统梳理了水文水资源监测卫星发展现状、应用和技术难点等概况,并分析了SWOT卫星的参数、科学任务、算法流程和应用产品等内容,对我国后续卫星设计规划和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瞬变电磁法应用于浅海底进行资源勘探或工程地质勘查时,需要将仪器系统和观测装置置于海底,以克服海水屏蔽效应。因此,要求能够远程控制仪器进行自动化数据采集;同时,受工作环境影响,需要将观测装置小型化;另外,通过拖曳式测量提高工作效率。总结课题组目前的研究成果,就仪器系统研制、观测装置小型化、拖曳式测量及海水影响等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20.
以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850区域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原理,考虑地物条件及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沿该区向斜轴线分成南北两区,两区各自独立设计。北部采用规则观测系统,南部选用非规则观测系统,两者重复区域针对满覆盖、叠加次数、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对观测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观测系统除采用了规则观测系统参数外,还采用了“以道补炮、双边加密炮点、中间激发加密炮点”的方法,确保了勘探区内资料齐全,取得了较满意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