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晚始新世早期的沉积物记录中 ,至少两次地外行星对地球的强撞击产生了至少两个紧邻的冲击抛出物散布场 (含单斜辉石类球粒散布场和北美陨石雨散布场 )。两个直径为90~100km的撞击坑被认为是抛出物散布场的来源 ;切萨皮克海撞击坑和Popigai撞击坑。在某些地区计算的这两个抛出物地层相差10 -20ka。然而 ,在大多数地区 ,由于其中的一个地层缺失或者垂向混合 ,两个地层已无法辨认。北美陨石雨散布场的玻陨石40Ar/ 39Ar测年 (两个地层的上层 )为35.5Ma。生物地层学研究揭示了这些撞击碎屑层与海洋生物的…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9日日本气象通讯社发布了关于北海道岛上阿坎火山可能喷发的警告。因为在札幌以西225km的阿坎湖岸上阿坎城的树和屋顶上出现了火山灰。就在那个早晨,地震仪记录到长达4分钟的一系列地下冲击。次日,飞机完成了环绕阿坎山峰(海拔1499m)的飞行:在火山口上空升起了高达700m的白色柱状物;火山口以东和以南1km内的雪原都呈灰色。来自北海道大学和日本地质部门当地分部的专家们对新鲜的火山堆积物标本进行了岩石分析。火山灰含有较老的安山岩和粘土颗粒以及含灰色火山玻璃的新鲜棱角状玄武岩碎块。显然,在地…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契克苏卢博撞击事件的真实性是普遍接受的 ,然而 ,对于其古环境和古海洋影响仍存在争议。在发现契克苏卢博撞击坑以前 ,K—T界 87Sr/86Sr比值的变化被作为支持撞击假说的依据 ,此后被用于推测撞击事件对大陆风化作用的影响。根据生物地层学 ,87Sr/86Sr结果用于讨论有争议的高纬度地区 ,K—T后出现的白垩纪有孔虫的最佳解释是再沉积 ,而不是残存。然而 ,多项研究表明 ,此边界 87Sr/86Sr比值的变化模式明显不同。为了更好地证明K—T边界海水 87Sr/86Sr的演化和准确确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中国海的10个沉积物岩心和40个岩心上部样品的研究 ,我们取得了东亚季风最近220ka中的千年尺度的变化替代性记录。从浮游和底栖同位素记录、硅质碎屑粒度的破坏程度 ,浮游有孔虫种属和Uk 生物标志指标中得到了象全球海平面、古温度估计、盐度、表层海水的营养、深水流通、古风力、淡水盖层、河流和/或风化沉积物供给以及海底沉积物簸选等气候指标。4个岩心都经AMS -14C测年。与北半球太阳日照的最大量和最小量有关的季风环流的两种不同状态支配了南中国海最近两次冰期旋回。①由于婆罗洲海峡的关闭 ,冰期产生了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