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直接反应法制备了插入浓度不同的五种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二阶和三阶石墨层间化合物,IcA)分别为9.39、13.4、14.92。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不同插入浓度的一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直接反应法制备了C/CuCl2 从 6 .3- 88.2的五种不同的CuCl2 -石墨层间化合物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一二混阶、二阶和高阶 (大于二阶 )石墨层间化合物 ,Ic(°A)分别为 9.4 6、9.4 6 /11.6 3、12 .0 99、15.74、18.394 °A。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一阶、一二混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作为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直接反应法制备了C/CuCl2 从 6 .3- 88.2的五种不同的CuCl2 -石墨层间化合物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一二混阶、二阶和高阶 (大于二阶 )石墨层间化合物 ,Ic(°A)分别为 9.4 6、9.4 6 /11.6 3、12 .0 99、15.74、18.394 °A。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一阶、一二混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作为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
康永峰  房艳 《盐湖研究》1993,1(3):36-39
常温二次Li/TiS_2电池放电时,阴极TiS_2可以形成一系列插入化合物,本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条件下,既可以形成文献报导的Li_xTiS_2(d=6.11~6.14(?)),也会形成Li_x(pc)_yTiS_2(d=19.6;14.5(?))三元共插入化合物,TiS_2层距在这样大地膨胀下(大于原层间距1~2倍),脱插后,仍可恢复原来的结构而无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5.
嘉尔噶勒赛汉块状晶质石墨矿赋存于古生界石炭系浅变质岩系之煤系地层中,具层控性。含煤岩系是块状晶质石墨成矿的物质基础,是晶质石墨成矿的内部条件。实验证明石墨可以在碳质浓度很高和相当高的温度以及还原环境中形成。煤系地层中的煤层、含煤的变质板岩均可以为块状晶质石墨的矿源层。该区块状晶质石墨的矿物学特征、结构特征表明该区块状晶质石墨的石墨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富马酸根插层类水滑石(LDHs)是一种具有较好聚合物相容性和热稳定性等潜在应用价值的多功能复合材料。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富马酸根离子静电势和离子尺寸的分析,预测了富马酸根插入LDHs的离子尺寸约为0.802 nm,并从热力学角度说明了富马酸根离子与乙烯、氢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可能性;以低成本氯化物为原料,采用一步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富马酸根离子插层LDHs,并结合XRD讨论了加料方式、镁铝比例、陈化时间、加料速度、镁离子浓度和富马酸根离子浓度对所合成类水滑石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富马酸根插层LDHs的形成过程;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说明合成的类水滑石为片状多晶体,红外光谱进一步证明了富马酸根的成功插层,热重分析表明其在氮气中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成碳性,可作为阻燃填料加以应用。本研究为插层LDHs的设计奠定了一定的理论方法基础,也会对富马酸根离子插层LDHs和我国氯化镁资源的实际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左旗石驼山-新工地石墨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矿区内共发现2层含石墨层位,受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控制,为2~3期沉积旋廻之产物,顶部泥质岩作为其韵律标志层。在海湾泻湖—沼泽沉积盆地中,由含碳泥质岩、粉砂岩等物质先期形成了原始沉积矿源层,在起变质作用的前提下,经过长时间的持续作用,促进炭质发生结构性转变为石墨,确定石墨矿为炭质板岩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8.
用θ~ 2θ型粉末衍射仪反射法精确测量了不同浓度的Li2 SO4水溶液的衍射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给出了溶液的结构函数和径向分布函数 ,由几何结构模型的最小二乘法精修 ,得到了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第一、二水合层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9.
吴友吕  陈波 《极地研究》1994,6(1):38-42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能谱仪观测南极阿德雷企鹅的卵壳以了解阿德雷企鹅卵壳的微结构和各壳层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阿德雷企鹅卵壳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为板块状结构的外皮层和致密的纤维网状结构的内膜层,中间为结构不同、成分组成不同和含量不同的三层结构,其中外层和中层的主要成分为钙,含量分别为95.81%、97.81%,同时含有少量的磷,含量分别为4.19%、1.87%,外层显示与其他鸟类或爬行类卵壳基本相似的碳酸钙方解石片层结构,而内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呈现与其他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壳较大的差别,硫含量高达84.26%。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天目山3株柳杉树轮的δ^13C年序列,发现δ^13C年序列值存在差异,但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3个树轮δ^13C序列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47~0.65,通过了α为0.001的信度检验;用二项式拟合法与差值法对3个δ^13C序列含有的高频与低频成分进行分离,3个低频序列间的相关系数达0.93~0.99,3个高频序列间的相关系数达0.79~0.84,相关性显著提高;低频部分与大气CO2浓度高度负相关,高频部分与季节的气温、降水高度相关。分析3个树轮δ^13C序列间差异形成原因,结果表明:3个树轮δ^13C序列含有相似的高频与低频变化,气候因素与大气因素(如CO2浓度)对不同柳杉个体δ^13C年序列高、低频变化的影响是共同的;3个δ^13C序列的差异主要由树木立地处局部环境条件的差异引起。不同树木个体其δ^13C序列的共性变化是主要的,个性差异并不影响树轮δ^13C作为研究气候变化代用资料的适宜性,利用同一地区不同立地处的树轮δ^13C序列可以重建基本一致的历史气候和大气CO2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
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作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之一,已成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形式。硝酸盐的来源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不同来源的硝酸盐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特征,因此可以利用N、O同位素来识别硝酸盐的来源、迁移和转化。本文通过综述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同位素特征,简要介绍了硝酸盐同位素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影响同位素分馏的相关作用过程;同时简述了硝酸盐同位素在农业、沙漠、森林、城市生态系统中开展的相关研究,概述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热电离质谱同时测定硝酸盐中氮和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一种硝酸盐中氮和氧同位素质谱测定的新方法。该法利用石墨的非还原热离子发射特性 ,建立了以测定 Cs2 NO2 + 离子的正热电离质谱测定硝酸盐中氮和氧同位素组成的过程 ,对方法的可行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对几种测定氮和氧同位素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运用正热电离质谱法对几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硝酸盐试剂的氮和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发现氮和氧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徐少康 《盐湖研究》1996,4(1):22-28
本文据阶段性淡化说观点,分析了晶间卤水(简称晶卤)演化过程中各类化学组分分异机制,建立了预测方法,进行了预测。分折了影响预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的验证,表明预测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马瑟兰’葡萄果实中芳香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在萌芽期、新梢旺长期、开花期、果实第1次膨大期、副梢旺长期和果实第二次膨大期一次性施入氮肥,以不施氮肥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果实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瑟兰’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出40种芳香物质成分,总含量为1 789.49—3 320.29 μg·kg-1,其中有11种特征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醛类化合物为主,氮素施用时期对果实芳香物质的成分和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施氮可改变果实的香味特征,果实第二次膨大期施氮果实中芳香物质总含量最高且种类较多,有利于提高醇类、醛类及烷烃类化合物含量;该处理改变了果实以草香味为主的香味特征,此时花香和脂膏香最为浓郁;开花期施氮果实中草香、脂膏香和花香基本平衡,同时增加了果香味的比例。通过氮素施用时期可调控葡萄果实芳香物质的形成,进而改善果实的酿造品质。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流域不同水体中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洞庭湖流域内的长沙、汨罗、怀化对大气降水、地表水(河水)、地下水(泉水、井水)进行了取样,分析了流域内不同水体中稳定水同位素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研究发现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洞庭湖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中同位素继承了降水同位素冬半年富集、夏半年贫化的特征,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同时,降水同位素的变化幅度及波动性明显大于地表水及地下水,而地表水、地下水中同位素较降水中要富集。流域内河水中同位素大致表现出随纬度升高而贫化的趋势,这主要受降水同位素场的影响。流域内长沙河水、井水、泉水中同位素组成均位于大气水线附近且分别大致位于一直线上,这说明大气降水是这3种水体的主要补给源。不同季节河水、井水、泉水中同位素组成与大气水线的比较则进一步反映出了不同水体在不同季节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咸水滴灌林地风沙土中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Biolog技术方法,利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矿化度水滴灌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呈现升高趋势。培养48 h内小于0.5,处于缓慢增长期;48 h后进入对数增长期;216 h后进入稳定期;衰亡期不明显。随着滴灌水矿化度增大,AWCD值明显降低,这种差异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对胺类、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差异所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活性的垂直差异明显,70~100 cm土层是AWCD值最高的区域,表层0~5 cm最小。AWCD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量、容重的正相关系数均大于0.85。因此,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代谢活性差异主要由土壤化学性质所致,土壤全量养分和酸碱度是主要驱动因子。胺类、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区分不同矿化度水滴灌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的敏感碳源。  相似文献   

17.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epipelagic zo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was studied during August–October 2008. Zooplankton abundance and biomass were higher in the Chukchi Sea, and ranged from 3,000 to 274,000 ind. m?2 and 5–678 g WM m?2, respectively. Copepods were the most dominant taxa and comprised 37?94% of zooplankton abundance. For calanoid copepods, 30 species belonging to 20 genera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copepod abundance, their communi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using a cluster analysi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each group was well synchronized with depth zones, defined here as Shelf, Slope and Basin. Neritic Pacific copepod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Shelf zone. Arctic copepods were substantially greater in the Slope zone than the other regions. Mesopelagic copepods were greater in the Basin zone than the other regions. Stage compositions of large-sized Arctic copepods (Calanus glacialis and Metridia longa)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ominance of late copepodid stages in the Basin. Both the abundance and stage compositions of large copepods corresponded well with Chl. a concentrations in each region, with high Chl. a in the Shelf and Slope supporting reproduction of copepods resulting in high abundance dominated by early copepodid stages.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疆博州地区20处地下水水样的水质化验数据,应用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样中几种成分与总硬度、总碱度、电导率及矿化度4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硬度变化主要受Mg2+影响,水中HCO3-含量与总碱度关系密切,电导率主要受SO42-影响,SO42-与Cl-对矿化度有较大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线性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设黑膜大垄(M1)、玉米秸秆带状平覆(M2)、玉米秸秆带状垄沟覆杆(M3)和不覆盖露地平作(CK)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地土壤温度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1较CK提高全生育期土壤温度0.98℃,主要提高了块茎膨大期5 cm土层(2015年)及淀粉积累期10 cm土层(2016年)的土壤温度;M2、M3较CK降低全生育期土壤温度1.06℃、0.59℃,主要降低了块茎形成期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两年M1、M2、M3分别平均较CK增产11.68%、21.74%、16.88%。产量与淀粉积累期至收获期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正相关(r=0.064~0.766),覆盖处理显著较CK提高淀粉积累期单株结薯数及单株产量,平水年以M1最好,偏旱年以M2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