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布式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前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了坡度、坡向和地形相互遮蔽作用对复杂地形下天文辐射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建立以天文辐射为起始数据的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分布式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海拔高度、复杂地形下太阳总辐射、日照百分率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以贵州高原为例.应用100m×100m分辨率的DEM数据.1960-2000年贵州省及周边102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NOAA-AVHRR观测资料,10个气象站的太阳辐射量资料,计算了贵州高原各月及年平均日最高气温精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大,由于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局地地形对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2)季节不同,局地地形因子对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冬半年大于夏半年.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升高:北坡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坡向影响上,1-5月、10-12月偏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低,偏南坡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偏高;7-8月因太阳高度较高,因此出现相反的情况.北坡高于南坡.  相似文献   

2.
杨骏 《地理教学》2010,(6):52-53
2009年国际天文年,上海市延安中学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了7月安吉日全食的拍摄,紧接着2010年1月,又成功在四川遂宁拍摄日环食照片,观测到同时出现的太阳黑子群两个。作为天文社的指导老师,想对这两次照相观测的一些操作要点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9):46-46
美国科学家7月3日发布了“信使”号水星探测器今年1月第一次飞掠水星所得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揭开了天文学界多个长期探索的谜题。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开辟了专区,刊登了科学家有关水星观测的11篇论文。  相似文献   

4.
民国三十年七月十日下年四时於警报解除後离沙坪坝,踌躇三四月之西北考察旅行,此时乃毅然整装首途,同行为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任美锷先生及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郝景威先生;当晚抵歌乐山甘肃油矿局借住待车。肃油矿局原约定为天文研究所日蚀观测队开一专车赴甘肃临洮观测全蚀,余等即计划乘搭该车赴成都,日蚀观测队自昆明来此,原期七月十日可到,讵因旅程延误,十三日到渝,十四日方来歌乐山,益以局方周折种种,十六日始开车,余等在歌乐山待车,耗时凡五日,夏日炎炎,不胜烦焦。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重庆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结合DEM引入天文辐射和高程,研究了重庆地区的多年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并采用独立于观测站外的气象哨的多年月平均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天文辐射和高程的气温分布模拟,能够较好地反映地形遮蔽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天文辐射的引入较好地把地形对气温要素的影响进行了量化,是对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对山区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10,(13):22-24
日食和月食是体现日、地、月关系的比较常见的天文现象。2009年为全球天文年,各种天文现象彷佛在庆祝似的一起来凑热闹。去年全球有一次日环食、一次日全食、一次月偏食及三次半影月食现象,其中7月22日上午的日全食,全食带起自印度,横贯我国西藏南部和长江流域,最后结束于南太平洋,成为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奇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北部满西异井和南部塔中一井1988年1月至1990年3月周年日射定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沙漠散射辐射的云和沙尘因子作用、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并给出了沙漠散射辐射的观测极值。  相似文献   

8.
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的是1992年2月9日至1993年2月9日在南极中山站记录的各种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并对各种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通过南极中山站地磁脉动观测资料分析,了解高纬地区地磁脉动的形态特征,对南极极隙区高空大气电磁环境、太阳风和磁层相互作用等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工作总结,着重介绍冰穹A全面的台址测量工作,并展示测量结果以及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9,(3):48-48
10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台发现近地小行星2008TC3,随后的跟踪观测确定了它的运行轨道。国际小行星电报中心(MPEC)发布公告说,这颗小行星将在不到12个小时之后与地球相撞,但不会对地球造成破坏。多份目击报告证实了这起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这是天文学家首次成功预报小行星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毛乌素沙区10个气象站1961-2016年观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方法和t检验法对各气象站年降水量进行了突变检验,借助小波分析讨论了各气象站年降水量的周期特征,根据降水量等值线划分结果对整个研究区分区分析了年、季、月和日尺度上的降水变化特征,并在两个时段上分析了季节性降水的差异。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年降水量空间特征差异明显,东部亚区呈上升趋势,中西部亚区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且无突变发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5-9月,夏秋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重大,季、月和日尺度降水量存在梯度递减变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过程存在多重时间尺度的自相似结构;近26年的冬春季降水增加显著,但降水波动幅度小于前30年。  相似文献   

12.
在鄱阳湖流域的梅川江子流域,利用52个站点9年(2001-2005及2007-2010)的日降水数据对V6和V7两个版本的TRMM 3B42降水产品进行了精度评价。该评价针对多个时空尺度进行,包括栅格和流域两个空间尺度,日、月和年三个时间尺度。为避免尺度不匹配问题,本文利用泰森多边形方法将点尺度的站点观测数据转换到与TRMM数据相同的栅格尺度。评价结果表明,V6和V7两个版本的TRMM3B42降水产品差别较小,整体上均轻微高估了降水量(偏差均为0.04)。在日尺度,栅格和流域空间尺度上V6和V7TRMM3B42降水产品的精度均较差,相对均方根误差在135%-199%之间。因此,在该地区利用3B42数据进行日尺度的水文分析前需要对其进行校正。在月和年尺度,栅格和流域两个空间尺度上V6和V7两个版本的TRMM 3B42降水产品精度均较高,决定系数达到0.91-0.99,相对均方根误差在4%-23%之间。这表明TRMM 3B42降水产品在该地区月和年尺度的水文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么枕生 《地理研究》1990,9(1):59-77
我国于1912年在北京设立了中央观象台(包括天文与气象),但只限于气候观测,谈不到气候学的研究。我国气候学研究迄今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就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了气候学的研究。第二个转折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大学气象系于1952年设立了气候专业。国际上的气候学发展在70年代确已从描述性进入定量性的阶段,发展了动力气候学与统计气候学数值模拟,并且向气候预报方向逐渐发展,尤其是统计预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09,(11):39-39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世界。中国科学院应苏联天文委员会之邀,组织南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对这颗人造卫星进行观测。10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座谈会上,钱学森、赵九章等著名科学家建议我国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秦岭太白山夏季的小气候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79年7月30日至8月15日我们曾在秦岭主峰太白山(最高点八仙点海拔3767米)南北两面不同高度的坡地、谷地和山顶设置了九个测点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小气候观测,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Φ20 cm和E601型蒸发皿在新疆均有使用,但两种数据序列自观测开始至今均不完整,尤其自2003年以后数据未进行整合和校正,使得对蒸发皿蒸发量数据的使用和深入分析受到限制。本研究基于Φ20 cm (E20)和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E601)的共同观测期数据,选取新疆地区57个气象站,分析4~10月E20和E601的换算系数K。以数据序列较长的喀什(隶属南疆)和塔城站(北疆)为例,分析了逐日和逐月尺度下K的变化,并将各月K值用于两个典型站2003-2016年期间4月1日~9月30日E20的估算,得出1961-2016年完整的日E20序列。进一步基于复Morlet小波函数对月及年尺度E20的波谱特性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E20和E601的换算系数在4~10月期间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南疆K值较北疆大。(2)喀什和塔城站插补后完整的1961-2016年期间日E20序列具有以年为周期的典型变化,月E20在7月最大,年E20均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日、月及年尺度下喀什站E20均高于塔城站。(3)两站点1~12月E20的主周期和准周期具有2~16 a的波动,年E20的主周期均为7 a,喀什站准周期为3 a和6 a,塔城站准周期为2 a和4 a。本研究可为新疆地区蒸发量序列的插补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全食可以说是发生在地球上的最壮观的天象,被认为是人一生必看的瑰丽景致之一。幸运的是,本世纪第一次日全食在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精彩上演,其中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苇子峡乡、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和甘肃嘉峪关三地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确定为为最佳观测点。我们精心组织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探究、事前观测方法实践以及现场观察等活动,观赏了发生在家门前的这一千载难逢天文奇观。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月,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南极考察活动,从而揭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序幕。20多年来,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和中国北极黄河站相继建成,这三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立,既为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提供了重要平台,又为我国进行对外科学交流打开了重要窗口。2004年10月25日从上海出发的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又在为我国的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准备。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地理》2005,28(4):553-553
2005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规划组组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等一行7人,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副书记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和副所长陈曦研究员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20.
南极特殊环境可为天文台址提供绝佳的天文观测条件且具有极高的空间碎片过境频率等特性,因此,南极大视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空间碎片管理和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科学目标的需求,综合考虑南极天文台址视宁度数据要求,针对满足南极使用的大视场望远镜光学系统关键科学问题,首先总结与分析了南极天文台址的特征。其次,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部署的几批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囊括了几类典型的大视场光学系统,本文详细探讨了南极大视场望远镜目前采用的多类典型大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理论,并对南极地区现有和规划中的大视场望远镜项目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介绍了这些系统的关键技术特点。最后,深入探讨了南极大视场望远镜在天文探测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与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