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藏高原对1998年长江流域天气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张顺利  陶诗言 《气象学报》2002,60(4):442-45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对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洪涝及天气异常的影响 ,并讨论了第 2段梅雨期的暴雨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夏季高原东北部斜压性强 ,多短波槽活动。 1998年长江流域两段梅雨期间 ,高原东移的短波槽加强了梅雨锋 ,并引起梅雨锋上强暴雨。 1998年长江流域的 8次洪峰均与高原东侧短波槽东移有关。由于梅雨期前面几场暴雨已使得土壤水份饱和 ,沿江各支流及湖泊水位很高 ,梅雨期的最后一场暴雨的大量雨水往往作为径流流入江河或湖泊 ,与长江洪峰汇合后易造成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2.
1998年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1998年夏季(6-8月)天气图及部分资料的分析,对引起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大到暴雨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发生、发展是在一定环流形势下中低层中尺度系统活动频繁而造成的。还提出了1998年夏洪峰降水的两种环流模型,即副高西进低槽东移型和副高稳定且切变线上有西南涡活动型。并指出:当这两类暴雨环流型出现越频繁,暴雨出现次数越多时,长江流域易涝;反之,则长江流域易旱。  相似文献   

3.
徐裕华 《气象》1984,10(1):19-19
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0月15—20日在安徽黄山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3人。在会上交流的学术论文65篇。 暴雨是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其特点是强度大、来势猛、时间短、危害严重。但由于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尺度小、类型多、变率大,且局地性强、临界参数不明显,监测和追踪很困难,因此,暴雨预报的技术难度较大。自“75.8”河南大水后,暴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北方、华南和长江流域分三大片研究暴雨,进行协作攻关。不但在理论上,对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在预报思路上更加开阔,预报方法上更为严密,从而使暴雨预报准确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北方暴雨科研协作会议,于1988年9月2日到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气象局举行.陕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新疆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北大、北京气象学院等12个单位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进行了技术交流,介绍各省、市、自治区一年来暴雨的科研及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总结了经验.总的来看,一年来暴雨的科研协作取得了可喜的进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近40年强降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杨宏青  陈正洪  石燕  任国玉 《气象》2005,31(3):66-68
利用长江流域109个气象站1960-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方法计算整个长江流域的面雨量,研究了长江流域面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年面雨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从长江流域各站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年、夏季6~8月的暴雨日数和暴雨量表现为较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并不多,显著增加的中心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上     
《台风会议文集(1978年)》198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62页。本书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台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科研成果选编,共收36篇报告。其中有关台风路径预报方面的研究有《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1模式》等18篇;对台风降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有《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等11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8,(2):40-41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月5—10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了长江流域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科研协作第二次座谈会。会议回顾了三年来长江流域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科研协作的基本情况。代表们愤怒揭发批判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畅谈了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资料、1998年6—7月暴雨2个关键强降水时段水汽通量特征的诊断分析及其区域边界水汽输入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持续异常且稳定的大尺度环境场及中尺度风场的配合下发生的;6月与7月水汽输送特征存在差异;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中国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此次梅雨期特大暴雨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即水汽源及其侧边界水汽通道特征的显著变化对梅雨期不同阶段长江流域特大暴雨的形成、发生和发展作用明显;水汽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的预报提供了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气象》2005,31(6):96-96
2003年淮河大水天气分析与研究;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野外科学试验;神奇的青藏高原;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灾害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年5~9月长江流域宜昌和武汉两个水文站的资料及暴雨前期土壤湿度情况, 分析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原因, 并与1954年的强降水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洪涝的形成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汛前持续多雨, 使得土壤潮湿和江河湖库水位偏高, 直接影响汛期暴雨区的水循环, 这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梅雨期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梅雨期暴雨是长江流域汛期最重要的暴雨过程。对梅雨期暴雨的研究,历来是暴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研究梅雨或暴雨雷达回波的环境条件以及它们发生、发展和演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产生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是雨季强降水的重要影响系统,深入研究它的组织结构、活动规律及其发生发展机制,对提高暴雨的预报能力有重大意义。近3年来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对长江流域产生暴雨的MCS进行组织形态分类、分析了不同线状MCS的结构特征、合成分析了各线状MCS产生的环境条件;我国三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尤其是山地—平原环流对梅雨锋夜间降水的影响;中尺度地形对对流降水的影响;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激发MCS发生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长江流域产生暴雨的MCS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陶诗言等同志,根据中央气象台对六次夏季华北暴雨的个例分析以及大气所对长江流域梅雨期降水研究,并参考国内有关大雨和暴雨的研究,初步概括了大雨或暴雨形成条件及预报方法,现介绍如下。一、大雨或暴雨的形成条件最近十年来对天气图尺度系统(如温带气旋和梅雨锋等)过程的研究,人们发现目前天气学中所引用的气旋锋面降水模式,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一次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热带天气科研协作会议于今年1月9至15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讨论和修订了今后三年的热带天气研究规划,落实了今年的任务,并提出了“六五”计划期间的初步设想。会议听取了1977年华南前汛期暴雨成因及预报实验预演会战成果的汇报,并组织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6—2020年6—7月长江流域735站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雨情信息对长江流域主要暴雨过程的区域性特征、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2016—2020年6—7月长江流域降水过程对流层中高层主要受加强西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高空低槽东移带来的梅雨锋影响,中低层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线、低涡、台风倒槽,边界层有一半的降水过程发生在暖区或受静止锋影响;(2)影响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形势分为纬向环流型、两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之间型、经向型和偏东气流型;(3)长江流域降水差异同副高脊线位置和夏季风北推进程以及短时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华南前汛期暴雨实验讨论会今年一月六日至十二日在福建省龙岩召开。22个协作单位、邀请单位和上级业务部门共73位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科委气象组成员黄任松同志、福建省气象局付局长杨平同志及汪国瑗同志到会指导。提交会议研究的报告共29篇,关于1978年实验期的暴雨过程的分析研究有20篇,其余是关于暴雨动力学、暴雨预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对暴雨的天气  相似文献   

17.
1975年8月初受7503号台风影响,河南南部下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广大气象工作者本着气象工作是保护人民的,首先是保护劳动人民的精神,积极开展了这次特大暴雨的分析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弄清这次特大暴雨的成因和提高对这类暴雨的预报能力,经“三北”寒潮大风预报科研协作会议商定,在1975年12月19—  相似文献   

18.
王登炎  周小兰  董全 《湖北气象》2007,26(4):355-360
综合分析我国长江流域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几次特大暴雨实例发现,江淮切变线和"湿度锋"是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高空的触发系统和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才是必要的条件。在不同的高低空系统配置情况下,形成特大暴雨的云团的尺度(中尺度、中β尺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低层"湿度锋"的强弱与暴雨云团的尺度之间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针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云团的以上特性,在参考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CISK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更复杂的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对部分物理机制进行了修改完善。从而更好的解释了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边界层过程对"98·7"长江流域暴雨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ETA模式对"98@7"长江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试验研究,讨论了行星边界层过程对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层过程在这次暴雨预报中有重要作用.具体结论为:(1)降水大范围落区是受大尺度流场所决定的,但边界层过程对暴雨预报具有重要的作用;(2)不考虑边界层过程会影响对天气系统的正确预报,包括影响大气低层的运动场、水汽及大气不稳定度,从而影响暴雨的预报;(3)从时间层次上看,由于地表通量有着显著的日变化,边界层过程的作用不仅与暴雨本身发生发展及消亡的阶段有关,也与各阶段的时间(白天或夜间)有联系;(4)在空间范围内,边界层过程对大气的影响是通过大气流场重新分布来影响降水的环境条件,故地表通量分布和低层流场的相互配置作用十分重要.长江南北的情况有所不同,长江流域南侧区是地表通量的大值区,也是长江流域雨区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源区,它对长江流域的暴雨可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地区是暴雨多发区和重灾区,深入认识该区域暴雨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暴雨发生机理与发展暴雨、洪水预报技术,对于我国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长江中游区域暴雨从观测到资料分析、机理研究,再到数值预报与水文应用研究,重点从暴雨外场观测试验及资料反演和中尺度资料融合技术、长江中游暴雨MCS(中尺度对流系统)观测分析和理论研究、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研究和长江中游水文气象耦合的暴雨洪水预报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科研业务单位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制约长江中游区域暴雨研究深入与预报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