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勘探的河南省新县红显边中型金红石风化壳型砂矿床,产在下元古界大别群新县组(Pt_1x)片麻岩中。由含金红石的黄铁矿化斜长片麻岩、云英岩化花岗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等浅色岩石构成矿体。矿体规模较大,最大者,长2300米,宽约420米,向下延伸大于150米。产状与地层同。全钛含量Tio_2为O.815—1.5l%。金红石嵌布均匀,中等品位,物相钛平均TiO_2高于O.7%。据人工重砂资料,锆石晶体完整,无滚圆,推断形成矿体的原岩,可能是古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局部了解,在大别群其它组中含金红石的浅色岩石亦有分布。金红石,主要为红褐色,桂状晶体,少量膝状双晶,部分包裹铁矿物呈黑色。颗粒较细一般在0.25—0.044mm,TiO_2含量97.81%,有害杂质含量低。微量共生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电气石等。主要伴生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和铁矿物等。原矿多项元素化学分析,氧化物百分含量:SiO_2(63.85)、CaO(1.18)、Mgo(O.88)、Fe_2O_3(9.38)、Al_2O_3(16.82)、TiO_2(O.93)、Mn(O.1)。该矿工业可选性试验:按金红石计算:品位(TiO_2)89.11%,回收率:51.09%(不计中矿)。工艺性能试验:采用新配方与澳州进口金红石和株州人造金红石分别拟作结422型电焊条,全面对比试验结果,性能良好,可制作优质电焊条。  相似文献   

2.
利用LA-ICP-MS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超高压变质的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及共生的石榴角闪钠长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金红石显示Si成分环带,且Si含量(质量分数,下同)随变质压力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进变质到峰期变质阶段,金红石中Si含量从核部向边部呈升高趋势,峰期金红石的边部Si含量达到最高,退变质阶段金红石中Si含量从核部向边部呈降低趋势;石榴角闪钠长岩中的金红石主要呈包体产于多硅白云母、石榴子石、角闪石和钠长石中;在相同的超高压变质条件下,石榴角闪钠长岩中多硅白云母包体金红石的Si含量((1018~2741)×10^-6,平均为1924×10^-6)明显高于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的峰期金红石((450~2397)×10^-6,平均为952×10^-6)。综合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石榴角闪钠长岩的产状、变质演化和全岩成分以及前人对大别—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富硅金红石的研究结果提出,超高压变质岩石中金红石的Si含量与变质压力成正相关关系,金红石中Si含量大于500×10^-6可以作为榴辉岩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指示标志。超高压金红石中Si含量与全岩成分中SiO2和TiO2含量有关,随SiO2含量的升高和TiO2含量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方城五间房金红石矿为“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床赋存于元古代宽坪群绿片岩中,矿床由层状矿体组成,矿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石类型简单,矿石质量较好,尤其是粗粒级金红石矿具有良好的可选性。因此,该矿床的探明及研究不仅为我省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为以后在北秦岭宽坪群绿片岩内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胶南造山带榴辉岩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主要有绿辉石、镁铝榴石、柯石英、金刚石、金红石等。柯石英、金刚石均呈微晶状包裹于石榴子石、绿辉石中。柯石英多已转化为石英聚晶,并使包裹它的矿物产生放射状胀裂纹;金刚石呈近等轴八面体等,其形成压力达3.5GPa以上。榴辉岩围岩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主要有辉石类(透辉石、霓石、暗硬玉)、钠钙质钠质角闪石(钠闪石、镁钠闪石)、多硅白云母(3T型)、钠长石、绿帘石等。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的广泛出现指示区内存在两期高压变质作用:早期为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晚期为高压绿片岩相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多次碰撞是区内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钛矿床的类型分布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钛是制取钛渣、人造金红石、钛白、海绵钛、钛材、焊条涂料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山东省工业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是钛铁矿和金红石。山东省钛矿矿石主要包含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岩浆型钛铁矿、沉积型金红石矿、变质沉积型金红石矿4种类型。通过对山东省钛矿床地理分布、类型及其主要地质特征进行梳理,对山东省钛矿床勘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地槽区的志留系—奥陶系分布于辽宁省北部,奥陶系称下二台群,由下向上分为盘岭组、黄顶子组、烧锅屯组;分布于辽宁省西部的奥陶系称明安山群。志留系下统为巴林桥组,中统为晒勿苏组。下二台群是一套变质的火山岩系夹正常海相沉积层,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及岩石结构与甘肃白银厂早古生代火山岩相似。在火山岩系中已发现有多处铜、金矿点,显然辽宁省北部下二台群是寻找铜、金、银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 ,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 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 4期变质作用 (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中金红石进行了SHRIMP原位U-Pb定年,得到金红石U-Pb年龄为(219±4)Ma,与前人利用TIMS方法获得的金红石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验证了金红石用于SHRIMP原位U-Pb定年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发现,不同赋存状态的金红石U-Pb年龄无明显差别。根据本次测得的年龄数据,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金河桥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为冷却年龄,代表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构造折返阶段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烟台北部芝罘群主要变质岩类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系及构造岩等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群变形、变质作用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芝罘群曾经历1期韧性变形作用和4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高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早期低角闪岩相、中元古代晚期高绿片岩相及新元古代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详细阐述了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金红石产出特征及钛的赋存状态并对大量样品分析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查明统计总体包含三个成因总体,反映了金红石的两种物质来源,并主要经历了两次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此外,还对矿石中金红石TiO_2与全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基本查明二者为直线型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  相似文献   

12.
山东西部山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由95%岩浆杂岩及少量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后者除小面积>3000Ma的早期麻粒岩相表壳岩(沂水岩群)外,大部分为2800Ma±形成的角闪岩相绿岩带(泰山岩群),它显示超基性火山岩(科马提岩)、基性火山岩及灰色杂砂岩的旋回性,是发育在早期陆壳固结后的稳定陆块上滨海浅海火山沉积物。在2700Ma前后遭到强烈变质变形,并受到2700—2600Ma的TTG岩浆系列、2600—2500Ma的辉长闪长岩系列岩浆侵入。在麻粒岩相区于2500Ma前后有紫苏花岗岩侵入,2500Ma陆壳固化,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在2500—2400Ma又有二长花岗岩岩浆活动。1900Ma以前,鲁西山区西部出现裂谷,早元古代济宁岩群火山-沉积岩系形成,随即受到绿片岩相变质,地壳最终固结。  相似文献   

13.
本区熔岩属豫西熊耳群火山岩之一部分,在命名方面争论较多、分歧较大,主要是由于这套古相火山岩从元古代以来经受了一系列复杂变化所致.本区熔岩曾普遍经受了埋藏变质作用.较广泛的受到热液蚀变作用,部分地段的岩石并受到了接触变质及同化混染作用.同时表生作用也是引起本区熔岩成分变化的因素之一.通过上述作用,本区熔岩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均发生一系列变化,新相火山岩命名方案对本区基性、中-基性、中性熔岩已不适用.为了排除上述一些作用的干扰,我们选择了在上述作用过程中相对较稳定的情性组分TiO_2、Al_2O_3、FeO+Fe_2O_3组成的三角图,结合镜下观察斜长石平均牌号、微量元素等对基性、中基性及中性熔岩进行命名.对酸性熔岩则采用简化的Q-K-P三角形分类图或詹森阳离子图、结合镜下观察进行命名.采用上述命名方案,本区原始熔岩总体说应属双峰式火山岩,即主要为玄武岩、粗安玄武岩、流纹岩、英安流纹岩,真正的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则很少.本区玄武岩主要为拉班玄武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发育于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变质岩系,为一套以变质变形的侵入体为主,其中含有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包体的变质杂岩。笔者等通过区域对比,将这套变质岩系中的变质地层厘定为胶东芝群及荆山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苗家岩组,岩性单一,分布零星。荆山岩群发育相对较齐全,有野头岩组及陡崖岩组,主要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透辉透间变粒岩、石墨透辉变粒岩、富黑云变粒岩、黑云(二云)片岩、线粒岩、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蓝晶片岩等,其原岩为一套浅海相泥砂质碎屑岩、泥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沉积建造。日照地区荆山岩群与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具有大致相同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大地构造环境。取自其陡崖岩组中变质岩石的错石U-Pb年龄为2146.8Ma和2279.2Ma,其时代应属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5.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薄层状大理岩;C岩组以各种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D岩组以中层-中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钙质片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A岩组原岩为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沉积岩;B、C岩组原岩建造均以杂砂岩-泥质岩为主,但B岩组比C岩组有更多石英砂岩,而C岩组夹基性火山岩;D岩组原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C岩组中基性火山岩均显示偏碱性成分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B、C岩组中泥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后太古代的均值接近.与B岩组相比,C岩组泥质岩更富稀土、更小的δEu、更大的(La/Lu)N;Cr、Ni、Co低,Rb、Ba、Hf、Nb、Ta高;FeO、MgO、CaO、Na2O低,P2O5、TiO2、K2O高.龙首山岩群原岩建造显示华北板块西部早元古代的板内裂谷从早到晚构造活动性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16.
二郎坪群主体为一套变质火山岩,夹有少量的变泥砂岩和大理岩。普遍发生了绿片岩相一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世代关系表明存在两期矿物共生组合,早期以阳起石+斜长石为代表,晚期以蓝绿色角门石+斜长石为代表。温压测量结果表明,从早期到晚期变质反应的PT条件由低温低压向较高温高压演化。利用角闪石环带确定的PT轨迹为逆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大山地区龙首山岩群形成于早元古代,是一套经角闪岩相变质改造的变质地质体。按岩石组合特征划为四个岩组:A岩组以黑云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夹有少量变粒岩、大理岩和二云石英片岩;B岩组以各种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为主,夹多层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和薄层状大理岩;C岩组以各种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D岩组以中层-中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钙质片岩、云母片岩和变粒岩。A岩组原岩为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沉积岩;B、C岩组原岩建造均以杂砂岩-泥质岩为主,但B岩组比C岩组有更多石英砂岩,而C岩组夹基性火山岩;D岩组原岩以碳酸盐岩为主。A、C岩组中基性火山岩均显示偏碱性成分特征,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B、C岩组中泥质岩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与后太古代的均值接近。与B岩组川比,C岩组泥质岩更富稀土、更小的δEu、更大的(La/Lu)N;CT、Ni、Co低,Rb、Ba、Hf、Nb)、Ta高;FeO、MgO、CaO、Na2O低,P2O5、TiO2、K2O高。龙首山岩群原岩建造皿示华北板块西部早元古代的板内裂谷从早到晚构造活动性由强到弱。  相似文献   

18.
鸡爪金矿主要金矿脉赋存在近东西向的褶皱轴部的挤压破碎带中,容矿岩石为大石桥组二段矽线黑云片岩、二云片岩,围岩蚀变为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通过57个矿床原生晕样品部分微量元素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正交因子、斜交因子分析,表明Au、Cu、Ag组合为主要矿化阶段的元素组合,是化探找矿的重要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大别山北麓的皇城山,发现了产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中低温热液银矿床,为河南增添了一新类型。其主要地质特征简介如下: 一、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皇城山银矿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东段,紧邻桐柏——商城大断裂北侧,这里构造和火山活动均比较强烈。(图1) 矿区的南部,出露下古生界信阳群龟山组(Zg),为浅变质的白云石英片岩、含榴云母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地层倾向南南西。与歪庙组酸性熔岩呈构造接触。矿  相似文献   

20.
寻梦南湾湖     
南湾湖属于位于秦岭一昆仑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南亚带东延部分与淮阳山字型步弧两翼衔接地带。东西向构造在本区起控制和主导作用,地质土与南湾水库较密切的是片麻岩,片岩岩组和第四系松软组。水库坝址地层为震旦系,下古生界信阳群龟山组是—套浅变质岩系,石英云母片岩,铁质云母,炭质云母,其次为少量中生代晚期侵入的火山岩,第四系松软堆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