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分布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采自杭州湾内的232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碎屑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沉积物中重矿物质量分数较低,平均为3.39%,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为主,富含云母类片状矿物,稳定矿物如钛铁矿、石榴子石、锆石、榍石等质量分数较低。轻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绢云母为特征矿物,物源指示意义大。重矿物中优势矿物(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赤铁矿和褐铁矿以及特征片状矿物可以作为沉积物输送和扩散的指标,碎屑矿物分布特征表明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以长江输入为主,湾内南部沉积物中混有钱塘江及周边河流的输入物质,岛屿侵蚀产物对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是海洋地质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在海洋沉积作用、环境演变研究以及海底砂矿资源勘 探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在系统分析了碎屑矿物特征和不同时期碎屑矿物鉴定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 主要因素,构建了海底沉积物碎屑矿物数据整合的技术体系,包括碎屑矿物数据格式制定、规范性处理、数据质量控制以及 数据重复性检查等方面,提出了 3级数据排重模式,并对数据整合的深入开展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海洋地质 工作规范化以及历史调查数据的充分利用,同时也为海底沉积物其他类型资料的整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组合特征,分别反映了碱性、弱酸性,酸性的物源环境及比较温凉干旱、温暖湿润和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从黄河沉积物的特征矿物是方解石、珠江沉积物的特征矿物是β石英可看出轻矿物在确定沉积物的物源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区沉积物中重矿物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普遍出现的碎屑重矿物共有29种,其中普通角闪石含量最高,绿帘石和钛铁矿次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不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比值被用来协助划分矿物组合区,结合重矿物分布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对...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系河漫滩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组成研究表明,主要支流和干流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组合基本相似,不同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的矿物含量不同,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重矿物主要组合为不透明矿物-石榴子石-绿帘石-碳酸盐矿物和蚀变矿物。轻矿物的物源区指数难以可靠地反映黄河主要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碎屑矿物的物源差异;轻矿物成熟度指数在不同水系间的变化较复杂,中游沉积物低于上游与下游平原沉积物,它既体现沉积物物源的控制,又反映河流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中的分选性差异。石榴石、不透明矿物及角闪石的含量变化主要反映悬浮泥沙的沉积分异程度以及不同水系的水动力强度。重矿物ZTR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沉积物的物源区分布。重矿物分异指数F清晰地揭示出由于区域水动力强弱变化导致特征碎屑矿物组成的沉积分异,因而,可作为研究单物源河流沉积动力环境和碎屑矿物沉积分异程度的指标。总体上,黄河碎屑矿物的含量变化并不完全受物源控制,而更主要地反映季节性的河流水动力强度与沉积环境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碎屑矿物的重力分选作用,因此,在边缘海区运用碎屑矿物组成识别黄河入海物质的贡献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分级测试,总结出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式特征。粗粒级(>63μm)中以陆源碎屑矿物和碎屑矿物晶格中类质同象元素赋存,细粒级(<63μm)中粘土矿物及其吸附作用对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富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海中东部表层沉积物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油浸系统鉴定法对南海中东部 2 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63— 1 2 5 μm粒级的矿物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矿物种类丰富 ,有 5 7种 ;矿物组成以轻矿物为主 ,重矿物含量较低 ;与中国其他海区相比 ,以铁锰微结核、磁铁矿、普通辉石和火山玻璃的高含量为特征。根据矿物来源和成因的研究 ,可分为陆源碎屑矿物、自生沉积矿物、火山碎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和宇宙来源矿物 5类。为了定量地探讨沉积物中矿物组合及其空间分布 ,根据特征矿物的相似性对 2 86个样品 2 2种矿物变量进行Q 型聚类分析 ,将南海中东部表层矿物分布划分为陆源、混合、自生、火山 4个矿物组合区。各组合区中矿物组成和含量上的变化反映了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从"源"到"汇"的沉积物输运过程中,近岸海域由于接近沉积物的源头,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相似程度较高,沉积动力环境复杂,难以用元素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等方法区分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通过分析珠江口及其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含量及特征指数发现,成分成熟度和物源区指数的分布特征主要受物源组分的影响,而ZTR指数的分布特征能够明显体现出水动力条件的分选作用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重矿物分异指数对海域内的水动力变化趋势的反映最敏锐。由此可见,在物源组成相似程度较高的近岸海域,碎屑矿物的特征指数分析能够作为一种反映物源相似程度较高的近岸海域内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0.063~0.25mm粒级的碎屑矿物组成。结果表明,矿物种类达50多种,轻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重矿物主要为角闪石、绿帘石、云母、自生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石榴石、锆石等,重矿物主要分布于粉砂质泥和泥质粉砂沉积物中。依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各区矿物的组合类型与其所处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而碎屑矿物的种类又指示了沉积区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江、河流域,基岩风化及改造沉积等。  相似文献   

10.
在从"源"到"汇"的沉积物输运过程中,近岸海域由于接近沉积物的源头,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相似程度较高,沉积动力环境复杂,难以用元素化学和矿物组成特征等方法区分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通过分析珠江口及其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含量及特征指数发现,成分成熟度和物源区指数的分布特征主要受物源组分的影响,而ZTR指数的分布特征能够明显体现出水动力条件的分选作用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重矿物分异指数对海域内的水动力变化趋势的反映最敏锐。由此可见,在物源组成相似程度较高的近岸海域,碎屑矿物的特征指数分析能够作为一种反映物源相似程度较高的近岸海域内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子石、钛铁矿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其中又可细分为6个矿物亚区。六股河和湾西北近岸矿物亚区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六股河、湾西北入海小溪和海岸侵蚀物质,湾东北部矿物亚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双台子河和大辽河,湾中部矿物亚区为多源混合区,湾南部矿物亚区受邻近海域和复州河沉积物影响大,湾东南部的辽东浅滩矿物亚区为潮流作用的产物。与河流入海沉积物相比,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石英/长石比值和ZTR指数明显增大。研究认为,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碎屑矿物的组合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海洋水动力和矿物性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曹妃甸近岸及周边海区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特征以及曹妃甸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其影响,作者对2013年10月采自曹妃甸及周边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轻重矿物分离的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在改变曹妃甸岸线形态的同时也改变了其冲淤环境,使得碎屑矿物组分在大规模围填海前后发生一定变化。研究区的沉积物整体以轻矿物为主,平均含量为97.83%,其中曹妃甸近岸平均含量为95.57%;重矿物平均含量为2.17%,其中曹妃甸近岸平均含量为4.43%。研究区的重矿物优势矿物主要有普通角闪石、绿帘石和自生黄铁矿,其中普通角闪石所占比例在曹妃甸近岸达到最高值(36.41%);轻矿物的优势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和风化碎屑,其中石英所占比例也在曹妃甸近岸达到最高值(62.72%)。研究发现,曹妃甸近岸沉积物碎屑矿物相对含量增加而重矿物基本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规模人工围填海工程对曹妃甸近岸及周边海区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0.063~0.125 mm粒级的碎屑矿物组成、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碎屑矿物成熟度、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组合分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轻矿物占主体,质量分数平均达95.09%,以石英、长石为主;重矿物共37种,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绢云母、普通辉石、白云母、赤铁矿、透闪石和褐铁矿为主。依据碎屑矿物含量及分布特征,将研究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各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不仅与物质来源有关,而且受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东部海域的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1998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采集了195个表层和24个柱状沉积物样,对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研究表明:(1)南海东部海域具有典型的边缘海沉积特征,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物组成,沉积作用具有多样性;(2)黄岩岛以北海区沉积物中基性岩组分含量为23.2%,陆源硅铝质组分含量为76.8%,这两种组分的理论计算值与海底沉积物实际分布相一致;(3)由碎屑矿物分析得出陆源矿物、混合矿物、自生铁锰矿物和中基性火山矿物四种矿物组合区,矿物组成和含量差异反映了物源和沉积环境的变化;(4)对沉积物中大于0.063 mm的物质全组分分析表明,生源组分占66.97%,其中钙质生物含量为23.43%,硅质生物含量为43.54%,钙质生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深小于3 500 m的海区,硅质生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3 500 m的深水区;(5)南海东部海域火山沉积作用明显,海底扩张区沉积物中铜、钡、铁、锰、钴、镍、砷等金属物质分布与海底构造和海底中基性火山活动密切相关;(6)对沉积物粒度、物质组成和生物化石组合分析表明北部陆坡区69柱187.5~190.0,287.5~280.0,377.5~380.0 cm,深海平原区149柱157~187,187~194 cm,南部陆坡区323柱280~350 cm在粒度上表现出浊流沉积特征;(7)对锶同位素物源示踪和粒度、矿物的研究表明,北部陆源碎屑向南一直扩散到约17 N,西吕宋海槽是亚洲大陆物质特别是我国大陆物质向南海东部海域输运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孟瑶  金秉福  岳伟 《海洋学报》2019,41(11):89-100
在粒度分析基础上,以0.5Φ为间距对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的不同粒级分样进行碎屑重矿物分析,并对各粒级重矿物特征与广粒级(1.5Φ~6Φ)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粒度跨度大,从粗砂到泥(黏土)均有分布,粉砂含量高。样内不同粒级分样重矿物含量、种类和组合均有一定变化,样间表现出较一致的规律性。长江口出现碎屑重矿物30种左右,粗粒级分样中矿物种数为10余种,细粒级分样中重矿物种类增至20多种;3.5Φ~4.5Φ是重矿物种类多、矿物成分复杂的粒级区段。粗粒级(粒径大于3Φ)云母族富集,其重矿物组合为云母+角闪石,随粒级变细(粒径小于4Φ)云母急剧减少;闪石族分布粒级广泛,在3Φ~5Φ粒级含量相对较高;帘石族、稳定矿物尤其是金属矿物在粒径小于3.5Φ粒级逐渐增多。长江口重矿物整体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榍石为特征矿物。相似度分析表明,长江口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粒级与广粒级重矿物特征相近,能代表沉积物整体重矿物特征。长江口碎屑重矿物特征深受粒度分布的影响,其矿物种类、矿物组合和矿物指数及其所蕴含的水动力和物源意义都要结合粒度特征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朱而勤 《海洋科学》1985,9(5):51-53
通过近百年来对海洋矿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海底石油勘探和开发事业所取得的新进展,使矿物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分支学科——海洋矿物学。 一、海洋矿物学的主要内容 (一)海洋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学 主要研究海水悬浮体、海洋上空气溶胶及海底沉积物中的轻重碎屑矿物(包括粘土矿物)的标型特征、组合及分布规律,为解释海底沉  相似文献   

17.
南极普里兹湾主要碎屑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极普里兹湾海域33个表层碎屑沉积物样品的碎屑矿物学分析,对该区的沉积环境与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碎屑重矿物共17种,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和磁铁矿为优势矿物,紫苏辉石和赤铁矿为特征矿物。根据矿物组合分布特征,普里兹湾可划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石榴子石含量占绝对优势、重矿物含量较高的弗拉姆浅滩矿物区;Ⅱ区为石榴子石、普通角闪石含量较高,磁铁矿为特征矿物的普里兹水道矿物区;Ⅲ区为紫苏辉石含量较突出的四女士浅滩矿物区;Ⅳ区为普通角闪石含量明显突出,石榴子石显著减少的深水陆坡矿物区。通过电子探针测试研究区石榴子石结果表明:碎屑石榴子石含有较高的Fe、Mg和较低的Ca、Mn,属主要来源于高级麻粒岩相副变质岩的A型石榴子石。普里兹湾海域的碎屑矿物分布特征是物质来源、海流系统以及冰川活动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对马里亚纳海槽的5个沉积岩芯进行了火山碎屑矿物分析,讨论了马里亚纳海槽的火山碎屑来源以及不同地质构造环境对沉积物类型分布的影响。同时,对岩芯中火山灰的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海底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粒级为0.063~0.125 mm)的特征及分布样式对于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矿物组合区: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火山碎屑矿物区(Ⅱ)、混合矿物区(Ⅲ).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的矿物组合单一,为生物骨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中沙环礁,极少量的陆源物质及火山物质可通过悬浮或风等途径搬运进入此区.火山碎屑矿物区(Ⅱ)的轻矿物以褐色火山玻璃为主,火山渣、无色火山玻璃等火山碎屑矿物含量也较高.风化碎屑及陆源碎屑矿物(如石英等)的含量较低.火山渣在本区呈点源式扩散分布.本区矿物组合为褐色火山玻璃-火山渣.此区的物质来源相对复杂,主要来源于原地海山岩石剥蚀风化以及区内可能存在的正在喷发的小型火山物质的风化,周边岛弧火山对其贡献极小.混合矿物区(Ⅲ)的物源丰富,包括生物源、火山源及陆源,该区又可分为两个矿物亚区:东北部混合矿物区(Ⅲ-1),主要的矿物组合包括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长石等,陆源物质来自于我国大陆,陆源物质基本上位于17°N以北;东南部混合矿物区(Ⅲ-2),矿物组合为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以及风化碎屑矿物,其中陆源物质可能来自南海南部及西南部大陆中的碎屑矿物,通过发源于大河口的海底峡谷搬运进深海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908"和山东省"908"对黄渤海近海海域沉积物调查成果,对山东半岛浅海碎屑矿物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粒度分析资料,对山东半岛浅海建筑砂砾的分布特征和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沉积物中5种有用重矿物(铁钛矿物、石榴石、锆石、榍石、电气石)品位进行了计算,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圈定了异常面积,计算了异常区表层沉积物中有用矿物储量。共圈定出18个建筑砂砾区,8个铁钛矿物高值区、6个锆石异常区、10个石榴石异常区、7个榍石异常区和3个电气石异常区。最终对山东半岛浅海进行了有用矿物综合评价,圈定出8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