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述华北地区土地资源在TM图像上的特征和判读标志 ,经人机判读获得华北地区四省二市的土地资源数据 ,通过野外定点观测 ,对判读标志进行了修正 ,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四省二市的土地资源数据层面 ,使判读结果的正确率由平均 92 .9%提高到 96 7%。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省土地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中使用了90年代TM图象,其最终目标是进行动态监测.为此判读成图后,将土地资源环境判读图的专题图形数字化,分层录入计算机,进行属性编码输入等作业.成果为分幅数字化图形记录软盘或磁带.  相似文献   

3.
在本区(102°35′—109°15′E,28°50′—33°10′N,土地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用影像判读标志和地理景观综合分析判读,确定地理要素(纬度、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和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掌握各种地类的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特征。据此,对 9个一级地类和 18个二级地类编制成1:2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经野外验证,判读准确率91%。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数据的元江县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元江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8%,垂直高差达2253m,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只用一个解译体系来解译这一有较大差异地区的影像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研究为提高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在对2002年2月9日覆盖元江全景的TM卫星影像进行数据校正、影像融合、影像分层、计算机自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结合野外踏察及地形图、土地利用相关信息对机读结果进行目视检验和GIS分析校正,最终划分出18类植被类型、9类土地利用类型。判读结果经检验,土地利用的判读精度为84.2%,植被类型的判读精度为80.6%。  相似文献   

5.
影像平面图在城市覆盖调查与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航空影像平面图应用于城市地表覆盖调查与制图作了初步探讨。文中简述了影像平面图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地表覆盖调查与制图中的优点,建立了适应影像判读的城市地表覆盖分类系统及判读标志,阐明了编图工艺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地理环境与资源特点南平市下辖延平、邵武、武夷山、建阳、建匝、顺昌、浦城、松溪、政和、光泽等一区四市五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部砍称“闽北”,地处闽江上游的建溪和富屯溪流域。全市土地总面积26301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67%;1995年人口为293.99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29%;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56.96亿元,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7.16%,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经济发展较大的地级市。(一)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平市虽地处福建内陆山区,但有天然的闽江航道和鹰厦、外福、横南铁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西北干旱区荒漠化危险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和陕西6个省、自治区,涉及西北6省的213个县、市、旗,其面积约占西北六省的71.8%.采用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各类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经济人口数据、1:400万的基础地理数据及NDVI数据。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影响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危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建立了荒漠化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从自然气候条件、内在危险性、土地现状和社会经济活动四个方面对研究区土地荒漠化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荒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研究区内以中度荒漠化、荒漠和轻度荒漠化为主,其中轻度和中度荒漠化在研究区内均有广泛分布: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荒漠的周围:潜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等高大山系的山麓以及内陆河流域流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民勤绿洲地区土地资源构造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中国沙漠》1998,18(2):160-163
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县具代表性的民勤绿液地区土地资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得出民勤绿洲各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就限制绿液土地生产潜力的因素及强度进行了研究,其中水分限制占30.87%,土地限制占25.74%,盐碱限制占15.96%,肥力限制占8.96%。最后就土地资源结构与利用的合理匹配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农业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搞好水土资源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9.
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遥感和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76年的MSS和2004年的TM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现状以森林和裸岩地为主,其次是耕地和水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发生在林地、水域、耕地和裸地四大地类中,林地减少了6.95%,水域减少了2.08%;耕地增加了4.04%,裸地增加了3.67%。并对土地变化所引起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荒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松林 《福建地理》2001,16(1):35-37
采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不仅可将与评价有关的土地空间数据和土地属性数据进行综合,而且可灵活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脞而明显地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和精度,本文以漳市为例,选取了11个参评因子,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荒地资源的宜耕,宜园和宜林适宜性进行评价,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其所跨的七个省、市中,河南黄淮海平原占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25.61%,其中耕地面积占黄淮海平原总耕地面积的21.96%,在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及土地利用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土地资源特点 本区位于北纬32°08′~36°21′10″,东经112°51′30″~116°35′50″之间,行政范围包括14个地、市的84个县(市、区)。本区是河南省主要农业区,1987年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2.18%;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71.76%。总土地面积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2.4%。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96%。概括起来,本区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一)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同其成因密切相关,区内各种成土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本区多样的土地类型。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历次黄河泛滥改道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土地利用变化日新月异,本文在对福建省1988年和2000年2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分析的基础上,以GIS技术为支撑,对12年间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本省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以及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8—200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凤  陈文惠 《福建地理》2003,18(2):12-15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土地利用变化日新月异,本文在对福建省1988年和2000年2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分析的基础上,以GIS技术为支撑,对12年间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为本省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以及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新疆昌吉市的荒漠化土地进行监测分析,采取卫星数据解译结合现地调查及抽样方法获取昌吉市荒漠化现状。监测调查表明:昌吉市是荒漠化分布极广的地区,荒漠化面积占监测区面积的83.4%。在荒漠化土地类型中,荒漠化耕地占17.33%,荒漠化林地占30%,荒漠化草地占65.04%,荒漠化未利用地占0.8%。在荒漠化程度中,非荒漠化土地占16.6%,轻度荒漠化占19.1%,中度荒漠化占44.5%,重度荒漠化占36%,极重度荒漠化占0.4%。按荒漠化主导因素:风蚀荒漠化占66.6%,水蚀荒漠化占11.2%,盐渍荒漠化占22.2%。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中山大学协办的“2006年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21-23日在广西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正值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3篇。研究内容涉及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LUCC及其驱动力、土地可持续利  相似文献   

16.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85,5(2):15-21
沙漠化专题图必须包括沙漠化土地现状、成因类型、沙漠化土地区划及沙漠化演变趋势的预测等内容。为此必须收集不同时期的航空相片、地形图、文字资料和统计资料作为编图的基础。在航片判读过程中,必须先为各项主要内容建立判读标志。沙漠化专题图的表示方法可以采用质底法、区域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等配合使用,使各类专题内容多层次地表示在地图上。根据内容的主次,可以分别采用不同色相、不同饱和度的颜色;不同形状的符号;不同粗细的线条互相组合叠置,使沙漠化地图的内容丰富而清晰,分布规律明显;图面色彩鲜艳而柔和,层次分明。在资料丰富,沙漠化专题内容研究较深入的情况下,采用系列图的形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本文在对海南岛1986年、1996年、2000年3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网格、数学模型和影像判读等方法,对海南岛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全面理解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原因、过程和驱动力,并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人们对以土地资源为重点的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土地数据,影响到宏观农业战略部署与决策,给农业结构和布局的合理调整造成困难。近几年来国内有些部门已经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成数抽样方法进行土地资源和面积量算,获得一定成果。1981—1983年省区划力、和省综考所在永济、运城、临猗三县用成数抽样调查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不断应用,一种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土地资源信息技术逐渐成形。文章研究了土地资源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整理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存在的成本问题、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融合、时空多维信息的数据表达与分析、人-机交互界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等问题,指出了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作为主要实验区,概述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数据进行草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探索了利用CBERS遥感数据开展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立CBERS遥感数据全国电子沙盘的基础上,创建了等边直角网构网压缩技术,提高了卫星数据检索分析的能力.研究表明,CBERS遥感数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