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遥感岸线识别技术的射阳河口潮滩冲淤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义平均高潮位在岸滩上形成的痕迹线为潮滩岸线,并利用1995—2003年的3景TM数据,对射阳河口海岸线及潮滩岸线的演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海岸线仅在南大港到沙港段随人工海堤的外推向海推进;潮滩岸线在北岸持续蚀退,南岸持续淤长。河口附近岸滩的演变趋势是逐渐平直。结合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北岸潮滩相对稳定;南岸变化幅度较大,潮滩上表面淤长,而下部蚀退,继而探讨了岸线的演变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模式和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模型,研究理想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动力机制。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南岸(河口东向)的泥沙浓度比北岸高,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这是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聚集于南岸底层。除上游河流泥沙来源外,强大的涨落潮流冲刷床面,使沉降于床面的泥沙再次悬浮,成为余流输运泥沙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SWAN波浪传播模型建立包含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传播的台风浪数值模型,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沿中线和北线路径登陆遭遇天文潮高潮位时产生的沿海波高过程。结果显示:河口波高总体分布下游大于上游,北岸大于南岸,两岸代表断面堤前最大有效波高可达5.5 m;中线路径生成的近岸台风浪波高为单峰过程,北线路径时北岸的波高出现双峰过程,波高峰值与风暴高潮位并非总是同步出现,两者时间差最大为4 h;根据频率曲线分析,中线、北线路径超强台风作用下乍浦站台风浪的重现期分别为135 a和350 a;中潮时的近岸台风浪波高比大潮降低0.1~0.2 m,小潮时再比中潮降低同样幅度。这些结论对海堤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来长江河口发育的模式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8  
一个河口发育模式的建立,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阐明了这一河口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为判定河口发育趋势提供理论根据,也为河口治理的方针和具体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河口,其演变过程极为复杂,总结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确定其发育模式,对于长江河口的治理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等从事长江河口的历史过程和现代演变规律的研究,认为长江河口近两千年来的发育模式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南岸边滩推展,2.北岸沙岛并岸,3.河口束狭,4.河道成形,5.河槽加深。  相似文献   

5.
根据1976年11月28日和1978年10月4日,1985年4月24日MSS磁带青岛、蓬莱和文登幅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并参照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有关资料,对山东的海湾进行了实地验证得出:山东沿岸有大、小海湾262个。其中海岛上的海湾有63个。 山东半岛南岸的海湾(绣针河口向东至石岛)占62%;东岸的海湾(从石岛向北至成山角)占11.5%;北岸的海湾占26%。可见,南岸与东岸海岸线比较曲折,而北岸比较平直。  相似文献   

6.
有关长江河口治理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达6300公里,多年平均入海年迳流量9240亿立米,输出泥沙4.86亿吨。自安徽大通起,长江开始受潮汐影响;从治理角度言,可将徐六泾以下作为河口段(图1)。徐六泾以下河口展宽,其断面宽度为5公里,七丫口断面宽14公里(其中南支宽9.4公里,北支4.6公里),鸭窝沙断面宽26.4公里(其中南港7.2公里,北港8.8公里,北支10.4公里),口门——北岸的寅阳角至南岸的南汇嘴,其宽度90公里。  相似文献   

7.
长江河口、苏北海岸发育过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玉荣 《海洋科学》2001,25(2):24-25
河口、海岸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最显著的地区。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径流丰沛 ,悬沙的年输沙量仅次于黄河。长江河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 ,亦是典型的潮汐河口 ,潮差大 ,潮流强。长江河口的发育过程与全新世海侵密切相关。长江河口的发育过程亦即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长江河口北岸的发育与苏北海岸南段的发育密切相关。长江河口南岸的发育与钱塘江河口湾(杭州湾是其一部分)的发育密切相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 ,其高含沙量世界有名。苏北海岸的发育过程与长江、黄河的供沙历史密切相关 ,尤其是黄河在历史时期的改道对苏北海岸的发育有深刻影…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河口以航运、防洪、供水等为主线的综合治理历程和相关工作,包括《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制定及实施,江堤、海堤建设及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过程,总结长江口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的重要工程及其发挥的主要作用。从流域减沙、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以及河口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长江口治理需统筹规划、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及加强治理与保护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大河口三角洲包括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中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全面揭示河口三角洲演化进程,总结河口三角洲演化模式,对指导河口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展及近年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系统总结了全新世以来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三个阶段,三个尺度,各具特色"的演化模式,揭示了全新世初期、两千年前和工业革命后三个阶段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下河口三角洲演变模式转化的主控因素,认为河口三角洲的演化模式正在由自然演变向人为控制转型,人类活动正剧烈地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自然演化进程。三大河口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各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具有超级叶瓣与叶瓣发育演替特色,长江三角洲具有北岸沙岛并岸、南岸不断推展特色,珠江三角洲则表现为河网发育充填、逐级分汊延伸特色。随着河口三角洲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正确认识河口三角洲演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不仅有助于提升三角洲地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水平,而且将为三角洲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北岸与南岸现代岸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半岛北岸、南岸现代岸线差异显著,北岸岸线相对平直,沿岸海积砂体发育,海湾成因类型以次生海湾为主;南岸海积砂体不发育,海湾类型以原生海湾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海水动力条件、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及其河流地貌响应等。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盐场海堤全长为166km,分布在连云港、盐城两市及所辖赣榆、灌云、响水、滨海、射阳等五县境内。海堤北自赣榆县沙河口,南至射阳县新洋河口,保护着盐场和周边乡镇2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纳入江苏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规划的为131km,侵蚀性海堤长度为116km。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对侵蚀性海堤进行治理。1998年以前已经在台南、徐圩、灌西和新滩等盐场修筑了大量的防护工程,但由于建设标准低,尤其是近年来台风的频繁袭击,原有的防护工程已不能抵御海潮、台风侵袭。199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江苏盐场的海…  相似文献   

12.
沙洲并陆与长江口北部岸线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申 《台湾海峡》2001,20(4):484-489
全新世以来,长江口北岸南通-扬州南部经历了“浅海-陆地”的成陆过程。4ka,B.P.前,本区为一漏斗形的浅水海湾,河口拦门沙极为发育.4ka.B.P。以来,沙洲并岸,河口陆地淤长,长江口北部岸线呈东南延伸之势。  相似文献   

13.
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Ⅱ--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本序列上篇论文建立的理想河口数值模式,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口门内表层向海的流速增大,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口门外侧向口门的密度流增大,上升流趋于增强.口门内盐水入侵减弱,口外盐度减小、冲淡水扩展范围增大.在口门上游北岸底层盐度下降明显,口门处南岸表层盐度下降明显.径流量变化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巨大.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向陆的密度流增强,滞流点上移,表层向海的流动增大.口门内盐水入侵增强,口外盐度增大,冲淡水扩展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对盐水入侵影响十分明显,北岸底层盐度增大尤为特出.  相似文献   

14.
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耦合泥沙输运方程,研究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位于滞流点处,底层上下游余流均向该处输运泥沙,造成该处泥沙汇合,而由流场辐合产生的上升流又使该处的泥沙不易落淤.由于盐水入侵带来的高盐水位于北岸的底层,其斜压效应使底层的横向环流由北向南流动,把底层高浓度的泥沙向南岸平流,使得最大浑浊带位于南岸.研究河口最大浑浊带现象必须使用三维泥沙输运模式.在径流量增大的情况下,与控制试验相比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减弱,滞流点下移,导致最大浑浊带也下移;因上游来沙量增加,在最大浑浊带中心和河口拦门沙处悬浮泥沙浓度趋于增加.在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最大浑浊带的变化趋势与径流量增大情况的结果相反.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拦门沙区域底层向陆的密度流趋于增强,滞流点上移,最大浑浊带也相应向上游移动;最大浑浊带中心处泥沙浓度趋于增大,但口门拦门沙处泥沙浓度趋于减小.径流量和海平面变化对最大浑浊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山东半岛更新世高海面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五十年代以来,在山东半岛海岸地貌研究方面出现了几个疑难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海成阶地”的真伪问题。从1956年起,一些作者陆续提出山东半岛北岸和南岸海拨5米至180米之间有5级“海成阶地”,只是对这些阶地的海拔高度各说不一,论证海成阶地的主要依据大致有二:一则,从形态上看,沿岸有所谓阶状地面;二则,在不同地面高程上发现有“海蚀穴”遗迹.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北岸漕径-柘林岸段的海堤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杭州湾北岸漕径一柘林岸段海堤实测断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剖面冲淤对比统计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对不同岸段的断面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海堤潜在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海堤安全警戒线可分为三级:第1级:0m等深线,水平距离大堤约为50m;第2级:-3m等深线,水平距离大堤约为150m;第3级:-8m等深线,水平距离大堤约为400m。3级警戒线应视不同岸段而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17.
马杰 《海岸工程》2014,(2):45-51
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是当地港口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小清河河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研究了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的措施和主要方案。研究表明,小清河河口航道治理必须采用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办法;整治防沙堤宜采用双导堤;航道轴线采用北槽与南槽方案技术差别不大,应结合环保、海域使用等非航运条件综合确定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求河口淤积原因,从概念河口的角度出发,通过概化河口形态建立概念性河口模型,以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为工具,模拟分析了5种河口淤积机制;建立了长江口水沙二维数学模型,对长江口区域水沙特征及淤积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建立概念性河口有助于研究不同形式河口的淤积机制,对于长江口水域,其不同区域淤积机制不一,其治理措施也应有所区别,找出河口不同区域起主导作用的泥沙淤积机制,有利于人们更合理地治理河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1988年至1992年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莱州湾入海污染源及海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认为,莱州湾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COD,其主要来源为西南部沿岸河口,尤其是小清河和广利河;其次为无机氮、无机磷,其主要来源为黄河口,其次为南岸河口。小清河为本区主要污染源,占本区污染物总入海量的1/3强,治理小清河、广利河是改善本区环境质量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凌申 《海洋科学》1991,15(3):21-22
苏北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岸,全长953.8759km。全新世以来,海岸线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从地质构造、海面变化、沉积特征、古沙堤等诸多方面探讨本区海岸线在全新世时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